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19篇

时间:2022-11-27 16:10:06 来源:网友投稿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19篇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代幼儿教育几点启示  教学中体现生活,生活中体现知识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基石和主线,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19篇,供大家参考。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19篇

篇一: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代幼儿教育几点启示

  教学中体现生活,生活中体现知识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基石和主线,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它有三层含义:(1)教育与人类生活相伴而生。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生活,也就有了人类的教育。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教育也要不断进步。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2)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生活便受社会革命的教育”,“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3)教育具有终身性。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教育与个人

  我们在幼儿的启蒙教育中,要注意针对幼儿这一时期的身心特点,紧抓“玩”这幼儿的天性,抓住幼儿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心里,紧扣实际生活。让幼儿在玩耍中学到认识新事物,接触新生活。例如:在幼儿刚入园的时候,对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既排斥又好奇。这是幼儿的天性,同时也因为如今幼儿在进园之前,好多是独自一个人和家长一起成长的,这样他们一定程度上对集体生活不适应。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作为幼儿教师,首先我们要快速的成为幼儿的玩伴,减轻幼儿排斥的心理,增加幼儿对幼儿园的好奇和对集体生活的适应。具体的如让班级适应快的幼儿主动和适应慢的幼儿做小伙伴,询问幼儿有没有哥哥、姐姐,可以在班级让幼儿相互认哥哥、姐姐。

  我看到这样一个例子:一次音乐节奏观摩课上,当教师出示五线谱音符问幼儿这像什么时,幼儿积极性很高,纷纷回答说:像“气球”、像“勺子”、像“小蝌蚪”„,正在大家为幼儿丰富的想象而感到高兴的时候,教师却反问了一句,这像“蝌蚪吗?结果再没有幼儿敢回答,活跃的思维一下被扼杀,原因只有一个:教师想要幼儿说出像豆芽。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釆用灌、统、管的方式。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也体现了这一点。其实,幼儿对五线谱音符一般是没有概念的,我们让幼儿看五线谱音符实际是为了拓展幼儿的思维,同时看看幼儿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对平常生活中事物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幼儿只要回答出了像什么,我们就应该鼓励。因此,幼儿的教育应该把重

  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放在首位,教师要对幼儿回答的问题给予肯定,鼓励并及时发现他们的小发现、小创造的火花,保护孩子创造力的萌芽。

  教师引导学习,教学做三合而一“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陶行知先生解释“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其实,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应该理解为三层含义:教育也是生活的一种现象,在这种现象里教学做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与学的中心,三者是密切相关的。做既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教者学者都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同时,教与学的关系,是引导的关系。陶行知先生对此举了一个与生活有关的生动例子:种田要在田里做,便在田里

  学,在田里教。教师拿做来教才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才是实学。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幼儿教育阶段,我们解决的其实是幼儿独立生活的意识、集体生活的概念、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举止。这些既是生活的需要,也是幼儿在将来的成长中必备的生活技能。作为教师,我们不能

  用成人的思维去教育幼儿,而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发现问题。我们的教育幼儿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引导幼儿完成自己的事情,在做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我们教育的职责是发现问题,对幼儿有针对性的引导。

  爱心、耐心,这样会因为幼儿害怕老师而服从,往往对老师回避。干事缩手缩脚,有的甚至对老师产生厌恶和憎恨,时间长了幼儿的独特意识随之消失。

  三)师德思想

  陶行知先生不但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师德的典范,而且对师德也很有研究。

  1.教师对教育事业要有赤诚之心

  首先,教师要有奉献精神。教师要把教育事业看成一件大事来做,要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情,是永久有益于世的。故此,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他曾经赋诗来表达这种精神:“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其次,教师要有乐业精神。陶行知在《新教育》一文中指出:“一定要看教育是大事业,有大快乐,那无论是做小学教员,做中学教员或做大学教员,都是一样的。”虽然教育工作辛苦而薪水少,但是,看到小学生

  天天长大,由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像一颗种子萌芽而生叶,开花而结果,这里有极大的快乐。

  第三,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无论什么样的孩子,教师都要同样负责,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2.教师要热爱学生,爱满天下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徇私情。

  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在这一点上,陶行

  知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在办学实践中,陶行知十分注意尊重学生意见。比如,晓庄师范停办,教师不能回校任职,学生便自动组织“儿童自治学校”。对此,陶行知异常高兴并写诗恭贺:“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自治学校的学生认为这首诗中的“大"字需要改动,陶行知先生认为言之有理,马上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

  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他要求教师不仅上课对学生负责,课余时间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以免他们在闲暇时间做错事。对已经犯错误的学生,陶行知主张要用爱心去感召他们,让学生勇于改正错误。

  陶行知强调热爱学生要用真心、真情,因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3.教师要友爱同事,团结合作

  “通力合作”

  “同心协力”是陶行知反复倡导的团结协作的师德规范。在l941年拟定的《育才创造年计划大纲》里,陶行知明确地把“以互助合作精神相待”作为一项重要的师德规范。

  陶行知坚决反对教师之间的“知识封锁”,将教师„„不能放弃争斗‟‟而不能„„谋充分之合作”视为“最可耻的行为",他真诚希望在教师间创造出“精诚团结”

  “同心协力”的境界。

  4.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重要内容。陶行知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自化化人的”。因此,“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他曾经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教师才能培养真人才”。陶行知从培养人才的高度,将„„教人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塑造能服务于大众的“真人”作为教育

  培养目标,将“真教师"作为教师学习的楷模。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陶行知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为人师表的地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应能做到。比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己首先要有创造精神;要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教师就应当有高尚的师德,时时躬身实践,处处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表率。

  其次,教师要有民主作风,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身作则,必须发扬民主作风,在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关系,共同合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体现在教师要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用这种方法就能渐渐地培养。心心相印的师生关系。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

  

  

篇二: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肺腑之言反映出他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于中国教育的精神,感化和教育中国一代又一代人。他提出:要使人人都受到教育,必须到民间去,到乡间去。这也和当前希望工程扶助困难学生的目的相一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要使全国人民在接受教育中受益。

  陶行知先生知识渊博,他用他的才华和毕生精力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而奋斗终身。他虽然同我们生活的年代不同,但他创造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有如下三方面。

  一、因材施教,效果显着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需要因材施教”,他曾给因材施教以形象的比喻:“培养创造力要像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他还说过:“松树和牡丹花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我们现代的教育也必须和陶行知所说的一样,要有各级各类不同层次的教育,培养出有各种各样不同、分门别类的人才。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代的教育应该向三百六十行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使其最终成为三百六十行中的状元。当然要使他们成为状元,一是要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二是要有适应行业的特点、技术和技能。每一个学生的脾气、性格、爱好、家庭教育等等都各有不同,所以我们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对待每个学生都要仔细观察、了解他们,使他们在学校能受到良好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并从中受益。比如有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应该给予鼓励和鞭策。引导他们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成。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就会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有些学生只要教师指出缺点错误就能改正。有些学生,特别是在家受父母过于宠爱的学生,你如果对他们态度暴躁、方法简单、言语粗俗,教育效果会适得其反。耐心、细致、多方配合的教育方式是必不可少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对学生教育教学的时间与成效是成正比的。联想对三年级学生教育教学,我们就运用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素质高的特点,我们就引入适合学生们学习的教法来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如:教学中,我们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弊端,除了采用直观启发式教学外,还适当的把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广泛引入课堂,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生动、活泼、形象的教学形式,在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潜能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提供理想的教学,提供均等的机会,让基础好的学生“吃饱”,基础一般的学生“吃好”,基础差的学生“吃够”。还通过开设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成立各类课外兴趣小组,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得到充分发展,这更加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在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上,陶行知先生更加具体地说:“跟学生学,你要教你的学生做你的先生。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陶行知先生的话字里行间揭示着教育教学规律,如果教育教学工作者不去充分了解教育教学对象,那么你就无法使学生听从你的教诲;如果你不了解学生的特点,你就不会知道如何发挥他们的长处,也不能弥补他们的不足。就像针灸医生给病人针灸一样,要根据病人的病情,找出其有效穴位,才能针到病除。好的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之后,找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那么他们的学习效果将会更加显着。二、手脑并用,注重实践“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是“做”字,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不是从前的人告诉他的,而是玩把戏偶然发现的,所以他提倡“行动的教育”,“手脑并用”。他说:“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注重实践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真谛,我们要从培养目标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学生动手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接受思想教育的根本途径。为了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同时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我在讲完课堂知识后,就趁热打铁,在全班开展小制作活动,利用实践课时间,让学生从设计、准备材料、加工,一直到自己运用所学知识去完成。结果,学生忙得热火朝天,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展现讲台上时,激动得手舞足蹈,我也为他们的进步感到无比自豪。要使学生学到真本领,教学内容必须尽可能体现“实用性”,一定要坚持手脑并用,把学知识与动手操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如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电子信息技术已普遍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接受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在知识爆炸,高度信息化的今天,社会需要的已不再是那些“高分低能儿”,而是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专业课教师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本人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不断了解当今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鼓励多样性,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展示自己的个性。

  三、情感交流,爱心相助情感交流中,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情感。陶行知先生说过:“要革除体罚,注意启发,使小孩接受教育的时候,有求学之乐趣,而无不必要之恐怖与烦恼。”教师在处理事情时,应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躁,切忌使用训斥、惩罚等违反心理规律和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方法和手段。对待学生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尤其对后进生不仅不能歧视,反而要加倍小心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不仅要向学生提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还要同时考虑学生提出的合理要求。为他们的合理要求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并让这种成功成为众所周知的乐事,以便鼓起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把这种成功教育化为“春风风人,夏雨雨人”一样,人人都有沾湿的机会。情感交流中,教师应积极主动参与学生们的日常活动。只有通过与学生们的接触,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全面情况。才能将教师的思想工作教育的目的、要求和内容溶入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去。情感交流能够消除年龄、地位的差异,产生出诚挚的师生友谊。使学生视教师课堂为严师,课后为朋友,有话愿对老师说,对老师的意见乐于接受。记得我们班数学老师曾经提到:他在讲到分数应用题这部分时,要求学生画图来表示题意。在一次的作业中,却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部分学生随手一画就成了一条线段,弯弯曲曲的实在不美观,于是就要求这部分学生重做作业,并严格要求画线段一定要用直尺来画,这时一个学生突然冒出一句:老师,你怎么不早说。于是老师就用眼瞅了他一下,只见他满脸通红的坐下了。第二天,数学来时又仔细的批阅着学生的作业,心里暗暗思忖:看来,学生总归是学生,他们需要老师的再三叮咛和不断督促,然后才有进步。不经意间从作业本中掉下一张小纸条,内容这样写到:我亲爱的于老师,你是我最喜欢的老师,我也希望你同样也喜欢我,可也许因为今天下午我说的不礼貌的话,使您不会再喜欢我,我不会因为你不喜欢我而怎么样,只求您能大人不计小人过,原谅我吧。就算你不喜欢我了,但只要你能原谅我的过错,我会很感动的。于老师,我诚恳的对您说一声对不起,请不要生我的气,要不然我会内疚的。看到这张小字条,我们这位数学老师当时就懵了,昨天发生了什么事?他怎么也回想不起来。于是课间找到这位同学问明事由,这才猛然记起。老师的一个眼光,一个手势,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啊!学生就像一个个用玻璃做成的透明无暇的有机体,决不能在他们的心灵上投下任何阴影,哪怕是善意的一瞅。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是我们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职。因此,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在劳力上劳心,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职业技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篇三: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浅析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的

  启示

  摘要:近年来,发展教育是国家政策的重点方向,对素质教育的推进也提出了更多的标准和要求,特别是在幼儿教育方面,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幼儿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已经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它是启蒙教育的初始阶段,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下面的内容简要分析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及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旨在为幼儿教育工作做出一点贡献,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革新。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幼儿教育;启示

  幼儿教育的范围其实十分广泛,它包括儿童正式入学之前的家庭教育以及在幼儿园中接受的学前教育。入学前的家庭教育主要靠家长对儿童进行教育,在幼儿园中的教育主要由老师进行。但其实,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中,主要的内容并不是对儿童进行知识上的教育,更多的是对儿童进行一种行为上的教育,幼儿园的存在,并不算是一个严谨的学校,更多像是一种托儿所的存在,没有真正发挥幼儿园应有的教育价值。

  1.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1)重视幼儿自觉性的培养

  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十分重要的一点便是对于自觉性的培养,这一点在幼儿教育中也同样适用。在进行幼儿教育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要让幼儿愿意去学习,主动去学习,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教育层次的提高,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是越来越开放的。

  在小学以及中学教育中,老师可能会去督促学生加强学习,但是进入大学甚至更高的学习阶段之后,对于知识的学习则完全靠自己的自觉性。因此,“教育

  从娃娃抓起”就是要从小便注重对孩子学习自觉性的培养,让孩子在当前以及今后的学习中都是自己主动学习,而不是由于家长或老师的逼迫学习。只要是想让孩子有着更好的成就,就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自觉性,这不仅仅是在学习上对于孩子的培养,更是对孩子整个人在生活中、行为上的一种良好习惯的培养。

  (2)注重因材施教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培养人就如同栽种花木,要根据花木的特点进行不同程度的浇水、施肥,这就叫因材施教。”同理,在幼儿教育中,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不能对所有幼儿进行同样的教育,因为不同的人,其天赋及擅长之处也是不同的。可能有的孩子对学习感兴趣,有的孩子虽然不擅长学习,但在其他方面有着更大的天赋,对于这样的孩子就不能只一味地让其学习,要在保证其学习水平不至于过于落后的同时,多注意对其擅长领域的培养和引导,让其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内发光发热,更加优秀。

  (3)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陶行知是一个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人,他的创造教育思想深刻地阐述了“创造”二字的要义,鼓励在幼儿教育中,要解放孩子的双手和大脑,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潜能。创造力在一个人的能力中是十分重要的,虽然说学习成绩同样重要,但是创造力更加重要。仅仅只是学习成绩优异,只能是一个书面上的数字,表示他确实可以对题目进行完美的作答,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是强大的创造力却可以让幼儿在除了学习之外的地方做出更大的成绩。而且,对于儿童创造力

  的提升,也有助于其在学习方法上能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方式,让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更加便利。

  (4)教孩子如何做人

  陶行知曾说:“做人是教育的根本,德行不好,再好的学问也无甚用。”教孩子如何做人,就是要重视德育在幼儿教学中的渗透。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不仅仅是能力上的要求,对人格品质上也有着极为苛刻的条件要求。“德”是一个人的根基,是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不仅要对幼

  儿的学习进行指导,更要教会孩子如何去做人。这里的做人包括幼儿的人品性格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孩子人品性格的培养,要让孩子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乐于助人;能够从容地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与同学和朋友和平相处,培养幼儿为人处世的能力。

  (5)平等对待每个孩子

  陶行知重视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一个班级中对孩子的教育,最忌讳的就是厚此薄彼,有所亏待,但是你并不知道现在坐在你面前的孩子在将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可能其中就坐着将来发明界的爱迪生、商业上的比尔·盖茨。因此,永远不要小瞧任何一个孩子,可能一个孩子他的成绩虽然不好,但是在其他方面却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赋。不能因为孩子的成绩或者是外貌而对其进行区别对待,不可以出现歧视等恶意行为,孩子虽然小,但是这些行为对其心灵所造成的伤害却是难以估量的。

  同时,要始终以学前幼儿的发展为根本,坚持孩子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对孩子做到真诚、尊重,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鼓励,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肯定,进而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逐渐形成乐观、开朗、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感到更丰富的情感体验,获得能力和素养各方面的综合发展。

  (6)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陶行知提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口号其实在许多幼儿教育之中是一直被提倡的,但是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特别是老一辈人会把幼儿当成捧在手心的宝贝,不忍心让他去做一些事情,恐怕孩子受到伤害,感到劳累,殊不知这样并不是对自己孩子的呵护,反而是对孩子的一种骄纵,一种不良习惯的养成。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帮孩子去完成,但是走出家门后,没有人会去帮他做这些事情,因此一定要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良好习惯,这样孩子在将来走出家门后才能够更好地去适应校园生活以及集体活动。

  (7)培养孩子的发问能力

  许多孩子在刚刚进入学校时是比较腼腆内向的,对于自己不懂的知识也不敢发问,这样做其实是非常不良的一个习惯,它严重阻碍了孩子的进步发展。从小处看,他可能只是孩子性格上较为内向,不善交际,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但是往大处去看的话,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习以及生活,他无法对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解答,也无法阐述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麻烦,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可能会让孩子受到某些危害以及侵犯,对于这些伤害无法表达,只能选择不断承受。因此,一定要培养孩子的发问能力,在有问题无法自己解决时一定要让孩子主动及时地提出来,家长或者老师才能进行分析、引导以及解决。

  3.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阶段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的影响非常深远。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教育界中的大家,其思想对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起着非常积极的指导作用,教育部门和幼儿园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指导意义,加强在幼儿教育工作的运用,让其指导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更新,从多角度、多维度进行探研,以此开发更多丰富的课程,去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和知识技能,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为未来国家的发展输送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

  [1]谭霞军.陶行知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的启示[J].启迪与智慧(中),2021(03).

  [2]朱嘉慧.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启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6).

  [3]丁丹.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幼儿教育的启示[J].当代家庭教育,2019(35).

  

  

篇四: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论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对当今的启示

  [摘要]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提出的建设“省钱的平民的适合国情的”幼儿园办园主张和“艺友制”幼儿师资训练方法对中国学前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启示

  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民主运动和教育事业,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也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学前教育问题是陶行知先生一生中始终关心的问题,他身体力行地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陶行知认为学前教育相当重要。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中他写道:“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到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整理和研究陶行知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对发展和改革幼教事业,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一)重视学前的早期教育陶行知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他认为“出世就是破蒙”,他说:“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先生就是那么形象通俗地阐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陶行知继承了我国古代“教儿婴孩,教妇初来”的朴素教育思想,并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加以论证说明。他在《创造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指出:“从福禄倍尔发明幼稚园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幼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他还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该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因此,绝不能漠视小孩子的需要、能力、兴味、情感,从而不知不觉地漠视了他们的教育。陶行知先生大声疾呼:“我们必须唤醒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二)指出中国学前教育的问题所在20世纪初,学前教育开始在中国兴起,然而,在中国幼教的初创阶段,从办园精神、教育制度到教学内容等等,几乎完全照搬日本和美国,因此“洋化”色彩十分浓厚。这既不利于中国幼教的发展,也不利于幼教的普及和推广,同时也使广大平民百姓的子女失去了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这种状况令有志于发展中国幼教事业的有识之士感到担忧,他们大声疾呼要改革幼儿教育现状,建立中国式、平民化的幼儿教育体系。陶行知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他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不仅强调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对如何创办中国式的幼儿园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指出,目前国内的幼稚园普遍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一切照搬外国的东西,弹的是外国钢琴,唱的是外国歌曲,讲的是外国故事,

  玩的是外国玩具,甚至于吃的是外国点心。在这些幼稚园里,除了幼儿和教师是中国人外,哪还有一点中国的影子?二是花钱病。由于这些幼稚园一切仰仗于外国,因此代价高昂,花钱太多,在贫困落后的中国很难普及。三是富贵病。幼稚园收费很高,只有富贵人家的子女才上得起,一般平民子弟则望而却步,因而也就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

  (三)走出适合中国实际的路子在指出了当时中国学前教育问题的根源之后,陶行知指出,要想普及学前教育,必须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具体来说,就是要利用现有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来陶冶儿童,自编幼儿教材,使之“中国化”;因陋就简,以最少的投入办出好的幼儿园,使之“经济化”;加强对乡村幼儿师资的培养,在工厂区和乡村大量创办幼儿园,让平民的子女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使之“平民化”。陶行知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工厂和农村是幼稚园可以发现的新大陆”,并对创办平民幼儿园的可行性及发展前景作了充分的、令人信服的论证。陶行知指出,创办平民幼儿园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广大工人和农民朋友来说也是现实的需要。因为在工厂区,妇女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十分辛苦,但又无钱将孩子送入收费高昂的幼儿园。在中国乡村,幼儿园更是格外需要。农忙的时候,农夫、农妇们异常忙碌,村中幼儿不是跟前跟后,就是没人照应,小孩子就成为家长们的累赘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既能使小孩子受到教育,收费又便宜的幼儿园,家长们肯定都会乐意将孩子送入幼儿园就读。所以乡村幼儿园的功效比城市幼儿园还要大。陶行知进一步指出,乡村幼儿教育若能推广便可以为受过教育的妇女开创一个新的职业,从而使乡村幼儿园成为乡村妇女运动中心,促进乡村妇女的解放运动。可以看出,陶行知的上述思想主张完全是从民众利益出发的,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因此,陶行知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当之无愧的。陶行知提出的“省钱的(经济的)平民的适合国情的”这一办园原则,不仅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中国幼教事业的“洋化”倾向,促进了幼教事业的重大转变,而且为中国幼教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即使在今天来看,陶行知的这些理论思想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四)关于幼儿教育的师资培训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的最大难关是教师的训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陶行知提出了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两种途径。1.大力创办幼稚师范学校陶行知提出“幼稚师范必须根本改造,才能培养新幼稚园之师资”。在《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幼稚师范院简章》中陶行知提出,乡村幼稚师范的宗旨在于造就能与乡村儿童妇女共甘苦,以谋乡村儿童妇女幸福之增进的幼稚园教师。在师范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他主张安排儿童文学、园艺、美术、音乐、自然科学、医疗卫生、家庭伦理以及幼稚园活动等。通过“教学做”的方法,使幼儿师范生获得实际有用的知识,培养出“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儿童的伴侣,乡村妇女的朋友和导师。”陶行知认为,唯有这样,方能在全国较早地普及幼稚教育。2.采用“艺友制”培训幼儿教师何为“艺友制”呢?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艺是艺术,或可作手艺解。凡用朋友之

  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所以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在他看来,这种办法不但是最有效力之教师培养法,也是解除乡村教师寂寞和推广普及幼儿教育师资之重要途径。的确,在当时,这种“艺友制的师范教育”培养了一批乡村幼儿教师。该办法大致过程是:第一步为参观,第二步为参与,第三步为实习。即以乡村幼稚园为基地,由有经验的老师带两三个妇女作徒弟。按做中教,做中学的道理,徒弟跟师傅学习幼稚园的各项教学活动,并辅以必要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管理幼儿的技能、技巧。

  大约经过一年半至两年的时间便可以独立工作,担任乡村幼稚老师。而且,她们同师范学校培养出来的幼稚园老师一样具有“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儿童的伴侣,乡村妇女运动之导师的素质。”该方法针对旧中国经济与教育落后的现状,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已越来越高,昨天那种师傅带徒弟的培训师资的方法,已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然而,从实际来看,取得一定学历的幼儿师范生参加工作后,还需一段较长时间的适应,而且业务的提高,必须经过更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可见,陶行知当时提倡的“艺友制”于今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已经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支持,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也使家长与社会对幼儿教育寄予很高的期望。幼儿教育的发展已由城市逐步推向农村,为更多儿童提供学前教育机会。国家教委颁发了《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我们的教育要真正面对“活生生”的发展着的儿童,把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落实到儿童发展上,把握幼儿全面发展的概念,把幼儿教育总目标转化为儿童发展目标,并把握发展目标和每个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之间的差距,有计划、有弹性地选择学习经验组织教育活动,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这就是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在当代最好的体现。当今的幼儿家庭在学前教育的投资方面越来越大,学前教育逐步又有了“洋化”和陶行知先生时代的“三种大病”的趋势了。目前,各大中城市都热衷于的“蒙台梭利幼儿园”、“双语幼儿园”、“瑞吉欧幼儿园”等洋式幼儿园,把幼儿园“洋化”推向了高潮,由于挂着尖端学前教育思想的牌子,学前教育投资很高,一些幼儿园只有权贵子女才上得起,一般平民子弟则望而却步。尤其那些在农村地区的“留守幼儿”和随父母外出的“流动幼儿”,这些孩子的学前教育因为现实的制约出现了很多状况,很多“留守幼儿”和“流动幼儿”连最基本的学前教育都不能得到完整、连续、完善地接受。因此,从目前的学前教育现状来看,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更有独特的现实意义。比如能够根据现今流动家长的具体情况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路子”,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流动家长的“亲子教育”,让流动家长在重视学前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幼儿的早期教育。本文只是探讨了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基本部分,除此以外,他还有许多丰富的教育思想,诸如在幼稚园课程、日程安排及重视幼儿科学训练,全面发展幼儿的创造性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也是极富创造性的。总之,陶行知作为我国一位早期幼儿教育的开拓者,

  他所提出的幼教理论,在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你

  本可以用那些和他们一起抱怨人生的时间,来读一篇有趣的小说,或者玩一个你喜欢的游戏。渐渐的,你不再像以往那样开心快乐,曾经的梦想湮灭在每日回荡在耳边的抱怨中。你也会发现,尽管你很努力了,可就是无法让你的朋友或是闺蜜变得更开心一些。

  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个问题:你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一贯坚持的信念。我们要有所警惕和分辨,不要让身边的人消耗了你,让你不能前进。这些人正在消耗你。01.不守承诺的人承诺了的事,就应该努力地去做到。倘若做不到,就别轻易许诺。这类人的特点就是时常许诺,然而做到的事却是很少。于是,他的人生信用便会大大降低,到最后,也许还会成为一种欺诈。如果发现身边有这样的人,应该警惕,否则到最后吃苦的还是自己。02.不守时间的人俗话说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所以不守时间也就意味着是浪费别人的时间。与这种人交往的话,不仅把自己的时间花掉了,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03.时常抱怨的人生活之事十有八九是不如意的,这些都是正常的。

  我们应该看

  到生活前进的方向,努力前进。而不是在自怨自艾,

  同时还把消极的思想传递给别人。这样的人呢,一遇到困难便停滞不前,巴不得别人来帮他一把。本来你是积极向上的,可是如果受到这种人的影响,那么你也很有可能会变成这样的人,所以应该警惕。

  04.斤斤计较的人

  凡事都斤斤计较的人,看不到远方的大前途,一味把精力放在小事上。比如两个人去吃饭,前提是AA制。然后饭吃好后他多付了5毛,最后他说我多付了5毛,你抽空给我吧。如此计较的人,失去了知己,也不会有很大的前途。

  05.不会感恩的人

  你善心地帮助了他,可是他却不以为然,而且还想当然的认为这是应当的。多次地帮助,换来的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语,更有甚者,还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真是吃力不讨好。

  06.自私自利的人

  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想怎样就是怎样,也不会考虑大局,只为自己的感受。这种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私利会不择手段。

  如果看完以上的描述,你的脑海里冒出一张张熟悉的脸,显然,你正在被人日复一日地消耗着。这种消耗绝对可以毁你于无形之中。这些方法带来阳光那么,如何给自己搭建一个严严实实的保护网,让自己始终正能量爆棚,每一分钟都是恣意的阳光呢?跟着我们下面这五步做吧!

  他们继续往前走。走到了沃野,他们决定停下。被打巴掌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过来了。被救起后,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一旁好奇的朋友问到:“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

  另一个笑笑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的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灵的深处,任何风都抹不去的。”朋友之间相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在日常生活中,就算最要好的朋友也会有摩擦,也会因为这些摩擦产生误会,以至于成为陌路。友情的深浅,不仅在于朋友对你的才能钦佩到什么程度,更在于他对你的弱点容忍到什么程度。学会将伤害丢在风里,将感动铭记心底,才可以让我们的友谊历久弥新!友谊是我们哀伤时的缓和剂,激情时的舒解剂;是我们压力时的流泻口,是我们灾难时的庇护所;是我们犹豫时的商议者,是我们脑子的清新剂。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大家都要牢记的:“切不可苛求朋友给你同样的回报,宽容一点,对自己也是对朋友。”

  呢?”

  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

  

  

篇五: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

  摘要:幼儿的教育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人们寄希望于教育,通过教育来改变自身命运的例子不在少数。致力于幼儿教育事业的教育家很多,例如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已经被列为具备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之一,对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開拓了新方向,指明了幼儿事业前进的道路。

  关键词:幼儿教育思想;陶行知;幼教改革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但对于幼儿教育事业方面相关的一些政策和制度还未完全,在学前教育方面需要更好的完善其薄弱的环节,通过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来指导我国现实的幼教改革事业。本文通过研究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来探讨其对于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一、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在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中,和许多的教育家一样都重视了幼儿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其内容中认为,幼儿的教育是人类神圣的起点,在早期对孩子进行幼儿培养,锻炼他们的体格和思想以及对于社会和自然的认知。不仅如此,陶行知先生还亲身实践,创办平民幼稚园,帮助了广大需要幼儿教育的平民孩子,进而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重视早期教育,强调从小教起在陶行知的思想内容中,幼儿的早期教育是很重要的,强调教育要从小开始,锻炼独立的人格和认真的态度,是人生教育的基础。正如那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阐述的,一个人从小建立起来的人格和培养的习惯是会伴随终身的,这将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对于孩子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更何况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陶行知认为在孩童时期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意志力,给予孩子更多的快乐和自由,更好的发挥潜在的可能性性。2.普及中国的幼儿教育,创办“平民”的幼稚园在陶行知发表的《创设乡村幼稚园之宣言书》中便指出了当代中国幼儿教育思想落后,幼教不够普遍以及上幼教难的几大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呼吁更多的人重视幼儿教育尤其是乡村地区和城乡结合区域的青年父母。不仅除此,陶行知

  1

  出身于农村,根据亲身经历和对于农村的实际了解创办了一些平民幼稚园,聘请乡村教师和优质师资结合来更好的开办幼稚园,给予平民孩子公平的教育资源和“省钱”的教育。陶行知的这一教育思想在从广大贫苦的劳动子女出发,为更多有需要的人们提供福利。由此也看出这一思想所具备的公益性和福利性的目的,真正的实现了为人民服务的这一目标,在当代的教育中具备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对于当代幼教改革的启示1.重视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是成人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基础,也是孩子培养活泼外向、锻炼独立人格的一个初始教育的认知阶段。在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中十分重视对幼儿的教育,呼吁大家重视对于孩子的幼儿教育,并且不惜创办幼儿教育园来帮助更多需要早起教育的孩童。根据科学研究发现,6岁的孩童的大脑已经接近成人的百分之七十五,这充分说明了孩童在6岁时期便已经具备良好的记忆基础和辨识的能力,且此时正是大脑的发育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早期的幼儿教育的效果会更加显著。只有从思想上改变对于传统思想的认知,重视幼儿的教育,才能更好的做好当代幼教改革的转型和发展。2.农村和城乡结合地区的幼教普及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地区的人们的教育思想较为落后,对于国家的政策和教育的改革等落实的程度不过。大多生长在贫困地区的人们连适龄孩子的教育成本都很难负担,更别提还要重视对于幼儿的早期教育。针对这一现状和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在幼教改革的力度上给予农村和城乡结合地区的人们一些优惠政策,并宣传和落实到位,普及学前教育,增加更多的公共服务的资源等。陶行知先生出身于农村,对于农村的生活以及存在一些困难了如指掌,因此在其的幼儿教育思想中也提出了创办平民幼稚园,不限制地区和户口,帮助幼儿接受公平良好的教育资源。在近几年的改革大发展中,城市的发展机会吸引了大批的青年纷涌而至,城市中打工人口剧增,而随着这批人口的成长,在建设城市繁荣的同时也面临了公立幼儿教育资源少、门槛高、无户口等问题,一大批的子女在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却不能接受城市的优厚资源,浪费了在幼儿时期接受教育的好时机。那么,在一些有代表性的区域创办民办园,引进优厚的师资,解决存在的大量的随迁子女

  2

  的早期教育的问题。同时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幼儿教育机构一般是私人的较多,不仅数量少办园的质量也一般,不利于我国幼儿的早期教育。因此促进幼教的改革,首先要重视农村和城乡结合地区的幼儿受教育的问题,普及幼儿教育的思想和政策,才能让幼教改革更加彻底和完善,为祖国培养优秀的人才。

  三、总结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幼儿教育家,提出了针对幼儿教育的一些创新性的思想,为我国的幼儿改革事业的发展有指导性的意义,只有从根本上去理解其思想的内容,切实的去了解当前幼教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

  3

  

  

篇六: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现代幼儿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创造了丰富的、有中国特色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对陶行知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内容、方法、师资,以及对现代的启示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必将大大有助于推动幼儿科学教育的开展和改革。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常常使我们想起陶行知和他的教育思想。阅读陶行知文集,常常引发我们对课程改革理论源头的探寻。陶行知,是历史的,却又是现代的、是逝去的,却是永远的。在深人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需要再读陶行知,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宝库中蕴涵的课程思想,来丰富我们课程改革的理论。这次课程改革的许多新观念与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陶行知的课程理论是独具特色的、是与是俱进的。陶行知的课程理论启示我们,读陶行知课程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课程改革的关键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我们要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和提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蕴涵很多的新课程内容。陶行知非常明确地指出“今日教育界责任之最重要且最紧迫者,莫若利用教育学解决学校课程问题。盖课程为学校教育之中心,假使课程得有圆满解决,则其它问题即可迎刃而解。”由此我们可以这么演绎为幼儿设计课程,即为幼儿设计教育,亦即为幼儿设计生活。为了强调课程的重要,陶行知又从反面论述“今日教育之效果所以不能满足吾人之希望者,实以根本错误之故。根本错误之尤甚者,为小学校之课程。”

  1

  在这里陶行知把教育弊端的原因归结于课程。一个“中心”,一个“根本”,揭示了课程在教育中的地位,一语中的。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观点而这也是当下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这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关系,充分体现了他的这种核心理念,而陶行知也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发展,关注着社会发展中的人的发展。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一些理念与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和课程理论有某种相通之处。可以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课程思想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启示。我觉得陶行知教育思想和课程思想对课程改革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陶行知的儿童观与现代的师幼观幼儿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转变理念,最高境界是理念的提升。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幼儿的发展。这实质上是一个确立正确儿童观的问题。儿童观直白地说就是我们教师如何看待儿童和对待儿童,即如何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和如何教育儿童的观点。在对待师幼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幼儿,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幼儿,赞赏每一位幼儿的独特性、兴趣和爱好,赞赏每一位幼儿所取的成绩。而陶行知的儿童观在以下几方面启发并支撑着当代课程的改革。对儿童的认识,陶行知说“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子还要小”、“儿童和青年,在我们的世界里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要大。”、小孩之大,在于他们在于他们有着无限的创造潜能,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尊重幼儿,信任幼儿,要像陶行知那样,与幼儿交朋友,把幼儿当做自己的老师。在课堂上我们要创设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环境。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就有我们因转换了角色

  2

  而得到了收获的喜悦。例如,有一次科学活动时,幼儿在讨论中提出,花生到底是果实还是种子的问题。当时我没有明确的告诉他们,而是请他们回家去寻找答案,可以请问爸爸妈妈,也可以去书上找。比赛谁找的答案最准确。像这样的活动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知识的现象,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让幼儿更轻松、更有兴趣、更有积极性。同时,我们又不能只看到幼儿“大”的一面,而忽视其不成熟的一面。陶行知说“儿童不但有错误,而且常常有着许多错误,因此教育者的任务,正是要根据事实,肯定他们的错误,从而改正他们的错误。”在教育实践中,很多时候我们常常走过头,一味地表扬,而放弃了引导和严格要求。陶行知的提醒是必要的。幼儿教育要回归“简单”。改革不是把事情搞复杂,同样,课程改革也不是让课程越复杂越好。其实,高明的教育应该追求简单。陶行知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论点“儿童社会要充满简单之美。”简单,是指针对儿童的认知特点,采用易为他们所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把教育内容呈现给他们,而不是肤浅和简单化,其前提是教师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特点。新课程就是要求体现简单、朴实的教育理念。很多时候,简单的也是丰富的,朴实的也是深刻的。教师要向幼儿学习。陶行知说“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他又提出,教师应该变成小孩子,“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你立刻觉得和小孩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我们新课程提出,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师生的互动和对话,在互动与对话中,学生可能成了教师,教师反

  3

  而成了学生,这种角色的互换,是新型师生关系在课改中的体现。新课程既要解放学生,又要规范学生。怎样把握其间的“度”呢?陶行知指出“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他提出了儿童的六大解放观点,解放他们的头脑、解放他们的双手、解放他们的眼睛、解放他们的嘴、解放他们的空间和时间。陶行知提醒我们,当前的课程改革,首先是解放幼儿,即使规范也应在解放的思想指导下规范幼儿。我们对幼儿的解放与规范应相互结合、有的放矢。幼儿的知识经验必须是建构起来的而不是灌输的,幼儿的发展必须在操作中进行。陶行知提出玩具、学具、用具、工具。新课程就是强调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主动实践,在“玩”与“动”的过程中探究、体验、感悟和提升。(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与新的课程结构社会、自然、生活是陶行知的课程资源观。陶行知遵循“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对课程资源认识的视野极为广阔。他说“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全部的课程包括了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家庭、店铺、茶馆、轮船码头,都是课堂。”“您必须以大自然为您的生物园”。陶行知课程视野中的课程资源观是丰富的,是多元的,是在生活中生成的。陶行知在教学观上有许多真知灼见,是他课程观和教育思想中的宝贵资源。这次新课程改革强调幼儿接触生活,参加实践增进幼儿园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强调学科的综合性,注重联系幼儿的自身经验和生活实际。新的课程结构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幼儿经验的整合。本次课改的亮点是重视实践活动,

  4

  密切联系幼儿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从幼儿自身经验中形成问题,从经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很相符合。陶行知深信生活是教育的核心,生活是第一位的。生活与知识、生活与教育紧密结合,互为作用。“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能学以致用的学习才是最好的学习。陶行知用生活来教育的思想内涵,其一,生活是教育的大课堂。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和社会,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每年的九月都有新生入园,在新课程中,我们把《幼儿园真好》这一主题放在了最前面。主题中的儿歌活动《幼儿园也是我的家》,告诉幼儿亲亲爸爸,亲亲妈妈,高高兴兴的离开家,做做游戏,听听故事,幼儿园也是我的家。在朗朗上口的儿歌里,幼儿摆脱了对家长的依恋。通过活动《我带宝贝上幼儿园》《阿文的小毯子》让幼儿轻松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其二,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往我们把课程、教本当做世界,现在要把世界当做课程和教本。从吃的水果到自然现象到社会上的热门事如奥运会、世博会只要幼儿感兴趣的、能让幼儿得到发展的事都可以生成课程。其三,生活中的人们应该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应向他们学习。为生活的需要而教育,教育是为了生活,为了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正如陶行知所说“生活教育是运用生活的力量来改造生活,它要运用有目的有计划地生活来改造无目的无计划地生活。”课程改革除了在“事实”层面上走进生活外,更要在“意义”层面上联系生活。陶行知说“空谈生活教育是没有用的。”应怎么办要发现、制造和运用生活工具。。为了改造生活,必须有工具。

  5

  而与生活相联系,则是为了摆脱书本的束缚。陶行知认为,“实际生活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解决。”“‘生活即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课程改革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只要我们走进生活,教育就将变苍白为丰富,变枯竭为鲜活,变无力为充满活力。(三)“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与新的教学观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是指,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这一理论很有针对性,他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主要教师的教,还要注意学生的学。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是师幼双方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和补充。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教学不是机械灌输式的而是互动的过程。现代心理学表明: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新课程强调幼儿探索知识的经历和获得知识的经历。陶行知还主张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张对儿童因材施教等,这与新课程的要求是一致的。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要进行创造教育?陶行知说“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教育上最重要的事是给学生一种改造环境的能力。”他又说“检讨过去,把握现在,创造将来。……一切为了创造。”这是一种呼声。在新课程中我们分明听到了陶行知的呼喊声。创造教育的理念是什么?“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种理念基于对幼儿创造潜能的了解和信任,打破了创造教育的神秘感。

  6

  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创新精神正是面向全体学生和所有教师的。陶行知从两个方面说明了创造的特征。一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人未开化的边疆”。强调的是“探索”与“开辟”的精神。二是强调创造是“新价值的产生”。新价值对不同的幼儿、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含义,因而,所有的人都能去创造新价值有别于新的科技发明,因而创造教育的目的更多的是在精神层面上。创造从哪里做起才好呢?陶行知认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创造的源头在行动,实践是创造的土壤。由此来审视综合实践活动,不难掂量出“综合”与“实践”的创造分量来。我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稳步进行,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我们高兴的看到课程改革的思路和理念与陶行知的课程思想有一定的契合,希望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在新课改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7

  

  

篇七: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陶行知幼儿科学教育思想的启示

  陶行知幼儿科学教育思想的启示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不仅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而且与新世纪的教育,特别是与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内在的、密切的逻辑关系。陶行知独创的以生活教育学说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和非凡的教育实践,是留给我们后来人的十分珍贵的财富。为了国家民族的独立富强,陶行知进行了长期的教育实践和探索,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幼儿教育的特点创造出了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在半个世纪前,陶行知的科学教育曾创造了极大的奇迹,在21世纪,他的科学教育思想仍然闪烁着璀璨的光芒。不久前颁布的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这与陶行知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简直如出一辙。因此,我们探讨和学习陶行知幼儿科学教育思想,对于贯彻新《纲要》,推动新一轮包括幼儿科学教育在内的基础教育改革的进行,对于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加速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以幼儿生活为中心,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陶行知在普及幼儿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解决了幼儿教育的办学方向问题,而且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针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科学的探索。1.培养健康的生活,实施健康的教育。陶行知针对当时中国国民体质的实际状况,十分重视儿童的体质教育,把保障儿童健康看作是幼儿园的一项首要工作,一再强调“儿童的健康比什么事都要紧”。[1]他曾明确要求幼儿教师要把儿童健康当作幼儿园里面第一重要的事情,因此,他提出:“培养健康的生活,以实施健康的教育。”[2]他认为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实际生活,向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卫生常识教育,如饮食卫生、睡眠卫生、活动卫生等,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自觉维护身体健康。另外,教师还应组织好室内外活动,使幼儿的体格得到锻炼,促进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

  1

  2.道德乃做人之根本,不可不立。陶行知一贯重视儿童的道德教育,“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3]在他看来,“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4]而“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5]所以,陶行知对幼儿德育尤为重视,强调“真人”的培养要从幼儿抓起。3.加强科学教育,培养人才幼苗。陶行知认为科学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强弱、盛衰的大事,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也在于此。他指出:“现在是一个科学的世界。在科学的世界里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中国,科学的中国要谁去创造呢?要小孩子去创造!”[6]为此,他还进一步强调:“科学要从小教起。我们要造成一个科学的民族,必要在民族的嫩芽——儿童上去加工夫培植。”[7]在他看来,儿童的科学教育重在感官的充分运用与训练,只有让孩子不断地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又动脑,才能让孩子发现科学的奥妙,激发学科学的兴趣。4.倡导幼儿美育,陶冶健全人格。陶行知认为,“教育是教人化人”,而教人化人的基本途径和手段是通过环境、艺术和校容、校貌来陶冶儿童的思想、品德。早在1923年,陶行知就提出:“天然环境和人格陶治,很有密切关系。”[8]他在创办晓庄幼稚园和育才学校时,就特别注意校址的选择,不仅环境优美、雄阔,而且社会风气优良、淳朴。他认为幼儿教师要带领儿童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创造优雅的园内环境开始,建设一个“布置适宜,错落有致,清雅幽静,几净窗明”的幼稚园,使幼稚园成为“健康之堡垒,艺术之环境”。[9]可见,重视幼儿园环境的改善、建设和美化,是一件关系到幼儿人格陶冶的大事,马虎不得。5.重视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陶行知指出:“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在他创设的乡村幼稚园里,还有因地制宜办的儿童小农场,让幼儿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不仅从小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良好品德,而且对开发幼儿智力,提高他们接触和认识环境的能力有重要作用。在他看来,真正的劳动是以实践为基础,以思想为指导,以创造为目的的。这就告诉我们,幼儿的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擦擦桌椅、扫

  2

  扫地上,而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劳动过程中,使幼儿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劳动的价值,养成劳动既快乐又光荣的思想感情,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对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新审视:内容生活化和动手“做”科学陶行知主张科学教育的内容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举,内容十分广泛。而如何选择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陶行知从生活教育学说出发,认为幼儿的生活就是幼儿的教育,生活是幼儿科学教育内容,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因而他认为科学教育的内容选择应围绕儿童的生活环境,主张以宇宙为学校,以大自然为科学园,以幼儿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和周围事物作为科学教育的内容。因此,陶行知说科学不是“很高深很精微”的学问,而是“我们日常玩的,人人都会的”。可见,幼儿科学不是高深的科学,而是浅显的、具有启蒙性的科学,即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科学教育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必定是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必定是能够满足幼儿好奇心的东西。因此,当今的幼儿科学教育,不再追求使幼儿获得一大堆僵化且无法应用的死知识,而是要让幼儿学会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引导幼儿体验到生活中需要科学。只有这样,幼儿才能不断感受到学科学的乐趣,不断体验到运用科学的快乐,使幼儿真正理解科学的意义,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陶行知从“教学做合一”出发,提出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是玩科学的把戏和做科学小实验。为此,陶行知提出“六大解放”,主张解放幼儿的大脑、双手、双眼、嘴、空间和时间,让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又动脑,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探索感兴趣的科学现象。可见,陶行知十分重视感官的训练,让幼儿动手“做”科学。教师应引导并和幼儿一起来玩科学的游戏,一起来谈,一起来想,并且独出心裁、大胆探究。幼儿园现行的科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孩子的手脚,孩子运用感官的机会多了,但头脑尚未得到彻底的解放,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仍将对幼儿科学教师有重大启迪。有了上述“六大解放”,幼儿就可以充分运用和训练各种感官,“科学地看,科学地说,科学地听,科学地动”,这样才能发现科学的奥妙,激发学科学的兴趣,感受到科学带来的乐趣,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

  3

  

  

篇八: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陶行知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

  摘要:陶行知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他不仅反对传统教育,还反对洋化教育,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涵盖大量的幼儿教育思想,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改革,为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作出杰出贡献。本文首先对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进行简要概述,逐一分析陶行知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改革的影响,提出推动幼儿教育改革的创新策略,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陶行知;幼儿教育;素质教育

  1.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简要概述

  1.注重幼儿早期教育

  在陶行知先生所发表的文章当中,着重强调了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六岁之前是态度、习惯、倾向形成的关键时期,明确“教育需从小做起”的意义,在当今的幼儿教育工作当中,这些思想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幼儿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权,将其放在与成人同样的地位上,明确幼儿发展对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意义,通过开展幼儿教育工作,为幼儿今后的顺利发展奠定基础。

  1.创办中国式幼儿园

  我国幼稚园兴办于二十世纪初期,但大部分幼稚园缺乏自身特色,主要借鉴美国与日本的办园模式,并不符合我国当时的基本国情。陶行知先生在1926年所出版的宣言书中,明确指出当时幼稚园存在的弊端,认为国内幼稚园的花费过高,所采用的国外教材与教学方法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幼儿教育只有钱人才能享

  受。因此,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导建立中国式幼儿园,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借鉴国外办园情况,推动幼稚园向着平民化的方向发展。

  1.注重幼儿全面发展

  在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当中明确指出,幼儿阶段的教育应尊重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在为幼儿传授相关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为其讲解科学、健康、道德、劳动等方面的内容,促进幼儿身心的协调发展。在幼儿教育阶段所涉及到的卫生知识常识,对幼儿进行正确引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所实施的科学训练主要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与科学思维。六岁之前是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明确道德教育的意义,并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能力。

  1.陶行知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改革的影响

  1.重视幼儿阶段的教育

  在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当中,将幼儿教育作为人生的重要启蒙时期,给予幼儿阶段教育高度重视,这一思想对于当前幼儿教育的改革产生重要指导作用。因为六岁之前是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教育,对于幼儿的未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我国教育部门所推出的相关政策,明确普及学前教育与办好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另外,幼儿阶段的教育得到了家长的高度重视,主动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开展幼儿教育工作,需要国家教育部门与幼儿家长的共同努力,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

  1.提高幼儿教育公益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幼儿园的办园模式更加多样化,对城市幼儿园进行了种类划分,分别有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企业办园等。因国家所投入的教育经费有限,公办幼儿园的数量有限并具有较高的入园门槛,直接降低了

  幼儿教育的公共性。为提高幼儿教育的公共性与平等性,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支持与经费的投入,在城市中增加公办园的数量,为幼儿提供入园机会。另外,加强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吸引更多社会中的力量,推动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的协调发展,实现幼儿教育的普及。

  1.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当中,不仅强调幼儿的身心协调发展,还应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后期的学习与奠定坚实基础,这一思想对于现阶段的幼儿教育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部分家长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过于注重培养幼儿的智力,提高幼儿的未来竞争力,幼儿园为满足家长的需求,开设相关文化课程,出现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受相关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部门所颁布的文件中明确指出,幼儿阶段的教育就是重视幼儿身体、习惯、品德等方面的教育,与陶行知现生的幼儿教育思想相契合。

  1.陶行知推动幼儿教育改革的策略

  1.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乡村幼稚园教师,陶行知现生创办了乡村示范学校幼稚示范园。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儿童的伴侣均是示范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爱心与耐心。通过学习自然学科、音乐教学、美术教学等课程,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能力与专业素养。陶行知先生对于幼儿教师的要求,同时适用于当前时代的发展,开展幼儿教师培训工作,不仅要建立专门培训幼儿教师的学校,还应构建幼儿教师交换制度,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

  1.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每位幼儿都是不同的个体,具有长板与短板,其创造力需要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共同挖掘与培养。在培养幼儿创造力方面,陶行知先生主张解放思想,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现阶段的幼儿教育工作中,应选择科学的、集体的力量对幼儿进行支配,为幼儿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尊重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使其具备享受的权利与机会。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同时,还应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与活动满足幼儿的需求。

  1.编写专门的幼儿教材

  对于幼儿教材的选择,教育部门尚未进行统一规定,部分幼儿园会选择相对简单的内容,导致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脱节。部分幼儿园则相反,过于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导致幼儿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可聘请专业的人才编写适合我国幼儿发展的教材,将幼儿的生活作为中心,结合幼儿的发展规律将其纳入教材当中,符合陶行知先生所主张的“生活即教育”。因教育和生活有着必然关联,开展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了服务于生活,彼此相辅相成。

  1.结语

  在幼儿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更是教育研究的宝贵财富。教育部门与幼儿教育管理者,应明确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重要意义,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全面分析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后,提高幼儿教育的公益性与公平性,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推动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研究[A].蒋光凤,朱应丽,王晓莉,赵丹,戴云璐.《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C].2018

  [2].基于社区教育的幼儿家庭教育(活动)现状及策略研究[A].刘元姝,李娜.“决策论坛——地方公共决策镜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6

  [3].农村家长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教育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A].高立新.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第5卷)(续)[C].2014

  作者简介:高玉楠(1993-03-02),女,汉族,籍贯:江苏省建湖县,当前职务:幼儿园教师,当前职称:幼儿园二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篇九: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摘要:国家对于未来的希望主要寄托在幼儿教育中,现实中存在众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的实例。众多教育家将教育事业致力于幼儿园,例如,著名的陶行知教育思想被认为是具有现实重要指导意义的教育理论之一,为我国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思想启示,为幼儿教育事业开拓出新的发展方向,指明了前进的阳光大道。

  关键词:幼儿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启示

  引言

  针对《陶行知文集》进行再次阅读,仍然深感亲切,通过思考陶行知教育思想仍然可以体会到“真正的教育”是什么、“生命化的教育”是什么,可以深刻地感悟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对我们有着引领的作用。心系当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对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真正意义

  陶行知先生心系伟大的祖国,放眼望去,陶行知对欧美等众多国家和我国的实际国情进行细致认真的考察,认定必须将科学教育进行大力推广,真正踏上“科技兴国”的发展道路,才能将旧中国进行改造,创造出具有科学性的、现代化的中国。他认为应从小实行科学教育,在幼儿教育时期就开展科学的教育工作,培养一代代“科学的幼儿”,随之才能诞生出“科学的中国”。幼儿的科学教育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健康发展,并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二、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

  (1)就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其根源在于我国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其直接反映在对幼儿家庭教育的投资层面。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不同的家庭在幼儿的情感和教育等各个方面投入的资金、精力都不一样。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给文化带来了极大

  冲击,各个家庭形成了不同的教育观、期望观,使得家长在幼儿教育观念上存在差异。而且当前幼儿教育存在师资力量较为缺乏的现象,进而导致部分幼儿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

  (2)我国教育学在研究、运用以及普及方面的滞后,使幼儿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我国某些地方的教育事业在切实的实施中未能将教育的根本涵义进行较好的体现。由于存在较低的起点,导致我国幼儿教育在长时间段停留于普及基本知识的阶段,一代又一代的教学者只是对知识的积累量较为重视,却忽视了对创造力、想象力的有效培养,对于发散和创造方面思维的有效激发和训练一并忽视了,而这种思维的习惯和模式的养成正是通过最早期对幼儿发展的教育中进行的。

  (3)幼儿园属于公共教育机构,其功能包含:对幼儿进行周到的照顾;对游戏场地、教学材料、内容等的提供;为家长传授幼儿在发展和教育中具有专业性的知识。虽然幼儿教育机构能够给幼儿教育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但是某些家长在幼儿教育和心理学知识方面存在的不足,确是短时间内难以弥补的,从而使得相关的教育机构对于社会中的部分责任有着承担。现代社会中,随着幼儿教育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教育知识愈加显得的相对匮乏、难以统一,幼儿教育事业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现象。

  三、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1)提高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视,进而使幼儿园提高课程质量

  人类大脑的关键发展阶段是六岁之前,六岁前的幼儿时期受到的的良好教育为其一生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坚固基础,人们的态度、个性以及行为习惯部分是在六岁之前养成的。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人需要从小教起”、“教育的根本之根本在于优质的教育”等教育观点,我们要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进行有效借鉴,对幼儿的教育应做到高度重视,进而实现高质量幼儿课程教育。部分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早期教育并未做到重视,同时不重视幼儿园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活动和游戏只是进行随意的设计,导致课程质量的降低,进而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应将自身对幼儿教育的重视深度进行深化,对

  幼儿园中的每一堂课程应进行认真的准备,使幼儿可以在每堂课程活动中有所收获,有助于幼儿的发展。首先,教师应将课堂的主题进行确定,能够围绕主题进行课堂内容的有效开展,具备一定的层次感和条理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将主题作为中心,设计相应的游戏和活动,使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实现趣味化教学。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将自己内心想法和看法进行发表的机会,对于幼儿的语言能力的锻炼有着重大帮助,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拓展,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作为新上任的幼儿教师,可以对经验丰富教师的课程进行观摩,并与之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做到互相学习和进步的效果,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2)对幼儿教育内容进行丰富,促使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对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进行有效的学习,现代化幼儿教育应将对幼儿的教育内容进行有效的丰富,使幼儿可以得到全面性的发展,幼儿教育的内容包含了健康、科学、劳动、思想道德以及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对于幼儿而言,有着较小的年龄,同时体质较为瘦弱,所以,幼儿教育应对幼儿在健康方面的教育进行强化。在幼儿园中儿童的健康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入,为学生讲授关于卫生方面的知识常识,促使幼儿可以从小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锻炼,使幼儿的体格得以增强,使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进而拥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同时可以对幼儿开展科学教育,使幼儿的科学意识和精神可以从小养成,进而对幼儿进行科学兴趣的有效培养,使其科学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可以不断的鼓励有效进行科学知识的自主探索,并积极的进行深入思考。还应该对儿童进行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品质培养的重视,六岁之前的时期是儿童人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最关键的阶段,应着重培养儿童的思想道德行为和品质,对幼儿进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怀和社会强大责任感的有效培养,对幼儿开展真善美的教学模式,拥有良好的额人格魅力。教师还可以对幼儿开展劳动教育,使儿童建立劳动的思想意识,进而养成勤劳的人格品质,通过劳动将幼儿的自立能力进行强化,最终实现良好和对劳动产生热爱的良好品质的培养。

  (3)结合现实生活开展幼儿教育

  幼儿教师在对幼儿开展教育活动中,应将教育内容和幼儿的现实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对于教育而言,不应限制于教室范围之内,可以将学生带入社会和大自然的环境中,带领幼儿到美丽的公园和植物园等地方,让幼儿可以和大自然产生亲密的接触,通过大自然将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刻的感悟。使教育内容和现实生活产生密切的练习,使幼儿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体会切实的感受,使幼儿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能够做到更好的理解,同时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较好的吸收。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多样化的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对生活中的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促使幼儿通过实际生活建立学习的思想意识,进而使幼儿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强化,在生活中完成学习。教师可以在幼儿的教学活动中融入家务和园艺等形式的活动,使幼儿学会在生活中进行知识能力的获取,让幼儿产生生活是获取知识的根本源泉的思想意识,通过现实的生活进行知识的有效获取。

  结语

  我国的幼儿教育应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进行有效的吸收学习,深化对幼儿的早期教育的认识,进而提高幼儿园的课程教学质量,丰富幼儿的教育内容,有效融入健康、科学、劳动以及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幼儿的身心得到有效的启迪和发展。同时对幼儿的教育应结合现实生活,帮助幼儿认识到现实生活是产生知识的真正源泉,学会在现实生活、学习中获取知识。

  参考文献:

  [1]金林祥,屠棠,冯鸿甲.二十世纪陶行知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03).

  [2]黄仁贤,涂怀京.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与当代价值[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09).

  [3]李煜.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内涵看当前幼儿教育[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02).

  作者简介:唐凤月(1980-),女,汉,江苏苏州。本科,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友联幼儿园,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篇十: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陶行知先生儿童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季旭峰【摘要】从陶行知先生的儿童教育思想出发,探索其对现代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启示,提出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实施早期教育,要注重孩子学习热情、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开始重视孩子主动性、创造性的培养,并为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共同创设适宜的家校环境.【期刊名称】《丽水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4)004【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陶行知;儿童教育思想;学习热情;创造性;家庭氛围【作者】季旭峰【作者单位】丽水学院教育学院,浙江丽水3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10在中国的儿童教育发展史上,陶行知先生的儿童教育思想和实践有着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他对于中国未来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培养,用什么样的方法培养,对中国建设什么样的幼儿园,怎样建设农村的幼儿园,怎样培养大量幼儿教育的师资和如何普及幼儿教育等都作了深入的探索。陶行知先生对儿童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主张儿童的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提倡在教育中解放儿童,力求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创造

  性,最终使儿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他的思想与实践对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是可供借鉴的宝贵资源。(一)要想将儿童教好,就得懂得儿童,了解儿童,形成正确的儿童观首先,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是现在的小主人,他们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人;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是有巨大潜能的人。所以他提出儿童的世界也要由儿童自己去创造。“从前世界属大人,以后世界属儿童。”[1]儿童是现在生活的小主人,他们需要自己长大,也只能自己长大。在长大的过程中,儿童体现出巨大的潜能,他们既能做小先生和打倒帝国主义的小先锋,又能自己组织同学,自己教学,自己办学,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展现出他们无穷的力量。其次,懂得儿童后,就得了解儿童。了解儿童与成人的分别,了解儿童生理上的不同,了解儿童对世事的经验要比成人缺乏,还要了解儿童能做什么。陶行知先生认为既不能把儿童看成是万能的,也不能把儿童看成是无能的。只有适合于他的能力,我们才可以给他做,不要过或不及才行。懂得儿童后,成人才能加入到他们的队伍里,陪着他们一起创造儿童的乐园。第三,懂得儿童,还要为他们的发展提供锻炼的机会。陶行知先生认为发现儿童有创造力,认识儿童有创造力之后,就应给他们提供发挥锻炼的机会,就须进一步把他们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把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都解放出来,对小孩子的创造力予以适当地培养。家长、教师不仅要因材施教,而且要为儿童创造一个宽容、民主的生活学习环境。(二)重视早期教育,认为教育要从小开始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唤起民众,必须从启蒙开始,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他认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他这样说,也就这样做,言行一致,注重身体力行。早在1927年11月,中国第一个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儿园在他的主导下成立,这便是把他的教育理论付诸实践的第一步措施。教人要从小教起,

  民间也流传着一句话:“孩子若从小偷针,长大则会偷金。”这都表明孩子需要教,需要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去发展儿童天生所具有的良好能力。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关心儿童,就是关心国家的伟大前程。所以,“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当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2]陶行知在《如何使幼儿教育普及?》一文中强调:“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人才的幼苗要从小培养,如果家庭里、学校里、铺子里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已被发现有特殊的才干,那么,立刻就应该给他以适当之肥料、水分、阳光,使他欣欣向荣。”[3]的确,对孩子的教育需抓住他们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期”,然后施以科学的方法。(三)儿童培养的目标不只是文字技术的训练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儿童认识尽量多的文字,掌握尽量多的知识,文字、知识都是死的。儿童学习最重要的一点是能活学活用。儿童除了学习文字之外,还要学习人生之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陶行知先生提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育人才是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早在1945年,陶行知先生就提出把人格教育、知识教育、组织教育和技术教育四项定为教育之方针,而人格教育是其重点。陶行知先生主张“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生活,受面包的教育;人生需要恋爱,我们就得过恋爱生活,也受恋爱的教育。照此类推,照加上去,是那样的生活就是那样的教育”。[4]这便是其生活教育的宗旨,也是儿童培养的目标。(四)儿童教育的方式要注重启发,注重儿童的手脑相长,注意通过解放儿童来发展其创造能力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先生一直在不断地创新改革,他注重启发,提倡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主张教学方法一定要从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让孩子学会

  学习。并主张手和脑同步发展,劳力者既有粗壮的手,又要有发达的头脑;劳心者有发达的头脑,也要有粗壮的手。所谓“心灵手巧”,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在做中进行学习,将生活与教育结合起来,将手脑结合起来。1946年,先生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还提出,要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解放儿童,使他们得到充分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儿童教育思想正是在其正确儿童观的基础上体现出经久不衰。儿童观是人们看待和对待儿童的看法或观点。一般成人对儿童的教育首先取决于对儿童的看法,把儿童看成什么样的人,就会施以什么样的教育。每个人的这种儿童观就指导着每个人的教育行为。所以现代家长、教师要学习的是形成怎样的儿童观、早期教育观,把孩子看成是什么样的人,施以怎样的教育,在怎样的环境中进行教育,将陶行知先生的思想真正贯彻到今天的学前教育、家庭教育中去。(一)现代学前教育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实施早期教育首先,教育是要从早开始,但这“早”必须建立在尊重儿童、立足于儿童天性的基础上,给孩子以科学、适宜的启蒙和引导。我们不能在孩子不会走的时候就要求他学会跑,在他们还不能把一杯水稳稳当当地从餐厅拿到客厅的时候去责备他们把水洒出去了。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虽然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头”的观念,但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通过实验也提出著名的“成熟势力说”,即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儿童不是无能的,但也不是万能的。小孩就是小孩,他们的动作、心智尚在发展中,他们会搭积木、玩拼图、捏橡皮泥,会拿笔画画、翻书阅读,还会帮着妈妈洗碗扫地等等,但在这过程中,他们可能会把环境搞得更乱更糟而不是更加整洁。但这就是真正的小孩,他们需要的是参与、体验,他们有着对外周一切的好奇与兴趣。这种种好奇与兴趣是现代家长教师最应该去培养维持的,同时也告诉我们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去提出对他们的要求。

  其次,儿童的教育是要“早”,但不能“急”。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现代家长、教师们的心太急,一个个都是在孩子们的屁股后面赶着、催着、逼着,孩子不急,可大人急得火烧火燎,恨不得孩子一餐就能吃成个小胖子。但孩子不管吃什么、学什么都需要时间消化,需要结合他们自身的生活实践经历。今天的儿童教育不需再“快”,而是“慢”。在“慢教育”的观念中给孩子们提供闲暇空余的时间,让他们去内化、去思考、去体验。第三,早期教育不是片面的,会认字、会算术、会弹点钢琴并不是早教的全部,早教是要注重孩子体、智、德、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除了学习文字之外,还要学习人生之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教育是要和生活紧密联系的。0—6岁的孩子,特别是0—3岁的孩子,除了早期的智力开发外,非智力因素(如情绪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的培养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家长不能把孩子某方面的技能来代替“早教”培养,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为孩子日后的成长埋下隐患。(二)注重孩子学习热情、学习能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早教观念之后,家长、教师还得要重视儿童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引导。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加速,信息变化快捷,在这样背景下的学习当然就不能靠死记硬背,也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习各种搜集获取资料的途径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内容要远比知识本身更加重要。陶行知先生就很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南京高师时期,陶行知先生就积极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行为;在晓庄学校时期,全程注重环境的潜移默化;在育才学校时期,创意发挥认知的激励作用,在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上作了有益的探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对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我国学校由于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幼儿园教学就呈现出“小学化”的倾向,中小学更体现出教学方式呆板单调、课业负担繁重等等,造成许多学生学习态度冷淡,厌

  学情绪严重。所以,教师、家长不能一味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热情是非常关键的。学习热情是孩子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热烈、稳定而深厚的情感状态。它是在学习兴趣基础上产生的,但又是一种比学习兴趣更为稳固、更为持久的情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所以,一方面学校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引导学生探求新知时,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学校、课堂与生活美好事物的联系,克服厌学的心理。另一方面,家长在引导孩子学习时也要注重这种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生活中我们常听家长说“孩子,只要你期中考试每门功课都考100分,我们就奖你500元;若考98分,我们奖励200元……”这样的鼓励方式只能维持短暂的时间,当孩子获得了外部的奖励之后就减弱了对学习的热情。当然最为有害的是家长的这种做法只能说明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视,而不是对孩子成长的重视,孩子可能也会觉得“爸妈只关心我的成绩分数,而不关心我的烦恼、需求,我只是爸妈炫耀的工具”。孩子的成长只有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完成。(三)重视孩子主动性、创造性的培养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有很强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经过几十万年与环境斗争所获得并遗传的才能之精华,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5]想要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首先就要把他们看成是活生生的有主体意识的人,是有其自身思维方式的人,是有其自身发展潜力的人。那么,我们就不能把他们看成自己的附属品而进行任意地摆布。我们不仅要尊重他们的想法、正当的需求,还要允许他们有自己的见解或在学习中、成长中出现的错误;我们不仅要尊重他们的

  自主选择权,还要允许他们发展其自身的兴趣爱好。只有在受到充分尊重的情况下,在自由而又和谐的环境氛围中,孩子们才会心情舒畅、思维活跃,也才能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其次,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要从小开始。心理学研究表明2—6岁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那么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再被激发出来。所以,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及时、正确的培养。陶行知先生认为解放儿童就是发展创造性的最好途径。那么作为家长,就应从小为孩子创造更多接触大自然、接触幼儿同伴、接触亲戚朋友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触摸、探究,用他们的眼睛、耳朵、嘴巴、双手充分地感知这个生活世界。作为教师,则要以一个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中给儿童提供丰富的刺激和自由发展的机会,同样要让他们多看、多想、多摸、多动、多说,以满足这个时期儿童的探索需求。手、脑一块干,就是创造教育的开始。现代家长、教师要允许儿童在一次次动手操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拓展思路,要鼓励儿童尝试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在操作过程中,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尽可能多地给他们提供时间、空间、材料和选择的机会,少一些纪律、要求和约束,共同为儿童创造性、主动性的发展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快乐鼓励的家校环境。

  【相关文献】

  [1]陶行知.儿童的世界[C]//陶行知全集:第3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544.[2]戴自俺.陶行知的幼儿教育理论及其实践[J].重庆陶研文史,2010(1):17-28.[3]陶行知.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C]//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312.[4]陶行知.生活即教育[C]//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110.[5]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C]//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304.

  

  

篇十一: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作者:荆菲来源:《幸福家庭》2020年第19期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他提出的很多教育理论指引着学校教育的方向可以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启发。本文主要谈谈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幼儿教育的启发。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教学做合一”指的是“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学与教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同时他也认为教、学、做这三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先生做、教,乃是真教;学生做、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这里他强调了教、学、做三者不可割裂,要统一在做上。这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我认真研读了“教学做合一”理论,有了较大的启发。

  “教学做合一”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是“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没有明显的界线,学与教又体现在做上,体现了一种民主性的原则。1924年陶行知先生在《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一书中提出:“教职员和学生愿意共生活,共甘苦。要学生做的事情,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师生有了共甘苦的生活,就能渐渐发生相亲相爱的关系……一校之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这段话给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师幼关系的认识上指引了方向。教师应该树立和孩子平等的观念,言传身教。只有教师先做到了,才可以教育孩子如此。尤其是幼儿还处在模仿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幼儿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我始终保持平等观念,凡是要求孩子做的,自己就先做到。我教育孩子要做一个有礼貌的人,看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于是,我自己在幼儿园中无论看到同事、家

  长、小朋友,都主动上前热情地打招呼。每天早晨从校门口到教室这一路,看到每一个我熟悉的人,我都热情微笑地说:“早上好!”来到教室看到可爱的孩子们,我也会开心地跟他们说:“小朋友们,早上好!”每天放学回家了,我也会一一跟他们说:“小朋友,再见!”我真诚地说出了无数个“早上好”“再见”,我的礼貌渐渐影响孩子,很多以前不愿意打招呼的孩子也会主动热情地打招呼了。而我几乎很少在教室里说教,而是一天天亲自去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这些孩子,让他们养成礼貌跟人打招呼的好习惯。

  幼儿平时的坐姿很重要,正确的坐姿有利于骨骼发育。我也是先自己坐好再教育孩子。我每天在孩子面前都是背挺直,脚并拢,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当他们坐得不端正时,我会和他们说:“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是怎么坐的?要跟老师坐得一样神气,长大了你们就会跟老师长得一样高,甚至比老师还要高。”一群孩子用纯真的眼神望着我,认真地听我说话,不一会儿所有的小朋友都坐直了。经过一天天的努力,孩子们也都养成了正确的坐姿。我要求孩子做到的每一个行为习惯,我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位,然后再教育和影响孩子。

  陶行知先生曾说:“小孩子的做是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建设、小生产、小破坏、小奋斗,探寻小出路。”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做是创造的过程。直观感知、直接操作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学做合一”的真谛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环境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这给我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一)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我會创造各种条件为孩子提供更多动手的机会。游戏是幼儿学习和活动的基本方式。因此为了让孩子在游戏中多动手、多操作,我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比如在教室的建构区,我提供了塑料瓶、纸盒、一次性杯子、木块等材料让孩子自由搭建,不限制他们的行为,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允许他们的“小建设、小生产、小破坏、小奋斗,探寻小出路”。在美工区,我也提供了橡皮泥、笔、纸、颜料等让幼儿动手操作。

  (二)多给孩子发现的机会

  直接感知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教育》一文中也提出:“教员们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们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所以那种教育是死的教育,不是行动的教育。”在教学中,我做到不说教,尽量创造条件给孩子自己发现的机会。比如在科学区,我投放了好多材料,例如有关沉与浮的、天平衡量的、磁铁吸引等,让幼儿自己通过操作发现问题、得出结论,体验探究和发现的乐趣。

  (三)多给孩子创造的机会

  孩子是创造的主人。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做,提出手脑一块干是创造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的目的。所以在一日生活中,我会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手脑并用,自由地创造。例如在教室的表演区,我会允许孩子自由地听着音乐挥舞手臂,摆出各种漂亮的造型,体验快乐。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以“做”为中心,同时也提倡打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界限,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1938年陶行知先生到武汉大学做演讲,他从箱子里抓出一只大公鸡,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用左手按住鸡头逼它吃米,鸡只叫不吃,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鸡挣扎着仍不吃。当陶先生松开手,把鸡放在桌上,大公鸡就开始吃米了。陶先生用这个深入浅出的道理批评生活中那些先生强迫学生学习的现象,又启发孩子要自主学习。

  在开展科学活动时,我改变了教师一人在上面讲、幼儿在下面听的教学方式,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自主向我提出问题。然后我会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材料,让孩子自己观察、了解,最后发现问题,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比如有一次在玩橡皮泥的活动中,孩子们发现橡皮泥变硬了,都跑过来问我:“老师,怎么样才能让硬的橡皮泥变软呢?”面对孩子们好奇的问题,我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有的说放水里泡,有的说加点水,有的说放点软的橡皮泥进去等。接着我尊重孩子的猜想,让他们都去尝试一下自己想出来的办法。他们十分专注和认真,最终大家得出一致的结论:放在水里可以让橡皮泥变软。

  总之,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幼儿教育有较多的启发。教师要把教、学生的学和最终的做联系在一起,让教师的教成为真教,让学生的学成为实学,学与教以做为中心,培养有生活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幼儿。

  

  

篇十二: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陶行知“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幼儿教育是重要的教育。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成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长。”作为幼教工作者,要帮助幼儿产生良好的愿望和形成良好的行为动机,付诸实践。通过教育,使每一位幼儿在品德和个性发展上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他提出的教育理念,诸如,“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等,这是我国近代新兴教育产生之后的新的教育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上的一个重大的变革。一、陶行知“做中学”的理论内涵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既是对杜威“做中学”思想的批判性继承,也是对中国传统教学方式反思、改革的结果。“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最重要的教学理论。它的具体涵义是:“教的方法要依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依据做的方法。事情怎么做你就怎么学,你想怎么学就会怎么教,教与学的中心都是“做”。“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是在“教、学合一”的教学观念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这是我国近代新兴教育产生以来,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一个重大变革。二、陶行知“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幼儿园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个

  方面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好下一代的最佳途径。为了让幼儿较早的养成良好的动手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等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幼儿教育中,学习陶行知“做中学”教育理念,注重幼儿“做”的能力。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要分析陶行知“做中学”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1.教学过程: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幼儿积极探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常常是满堂灌的、注入式的,幼儿头脑中的知识往往是课本的,没有什么创新可言。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幼儿学。”我们也曾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由此可见,老师要做的是教会幼儿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仅仅将知识传授给他们,最重要的是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大班教学活动《9的组成》,幼儿有了很丰富的前

  期经验,如果让幼儿死记硬背是可以记住的,但是这样就抹杀了

  幼儿思维能力,于是我就为每位幼儿准备了9根火柴棒,让幼儿自己通过分火柴棒的形式来记录记录9的组成,这样就能带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孩子们也很快掌握了9的组成。这便是幼儿在独

  立操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不是单单老师硬性讲解将知识灌输给他所能做到的,即它具有不可替代性。只有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才能让幼儿在做中领悟知识。儿童的天性就是好“玩”,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同时

  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

  2.教学相长:寓教于乐,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都能找到活动内容与幼儿生活实际的“切人点”。所以,创设两者相结合的情境导人活动,就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幼儿的“游戏场所”o

  比如:当我在引导幼儿认识哪是左,哪是右时,我一开始就会直接地问:“小朋友,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吗?如果想的话,请举起你们的小手。”接下来,我会马上直奔主题,问大家:谁知道自己举起的是左手还是右手?”紧接着,我会再问:“今天我们就要来做辨别左右手的游戏。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小朋友们能够别辨认这连个长得很相像的朋友吗?”这样的导入,既贴近了幼儿的生活,又沟通了现实生活和科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还拓展了孩子们的思路,使孩子们能够很快地在游戏的状态中学会科学知识。

  学习中要巧设疑问,让幼儿们在动脑、动手之后找出答案。在教学活动《三角形的秘密》中,让幼儿了解的三条边间的关系,我并没有按照课本讲解,而是先要求幼儿回家后,自己动手做出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并且将这三根小棒分别染成不同的颜色后,带到课堂上。上课时,课上我要求幼儿证实自己带的三根小棒,确实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然后,再取其中任意的两

  根小棒和第三根小棒进比较。最后通过实验,大家发现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就这样本应该是一节粗糙的科学课变成了一节有趣操作课,孩子们在自己动手摸索中知道三角形的奥秘,他们觉得非常有趣,整个活动的气氛也非常愉快。让幼儿体会发现、操作、探索的喜悦,培养幼儿探究意识。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数学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最为一名幼儿教师就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出发让孩子们在“做中学”O

  总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在历史学科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真以幼儿为主体,激发每个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将其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同时,关心每一个幼儿的兴趣点,注重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发展,寓教于乐,不断转化并采取有效的教学途径、方法、策略,不断提高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做中学”尽行到底。【

  

  

篇十三: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浅谈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对当今的启示

  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民主运动和教育事业,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也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学前教育问题是陶行知先生一生中始终关心的问题,他身体力行地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陶行知认为学前教育相当重要.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中他写道:“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到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陶行知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对发展和改革幼教事业,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一)重视学前的早期教育陶行知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他认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他在《创造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指出:“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他还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该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陶行知先生大声疾呼:“我们必须唤醒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

  重要的教育。”(二)指出中国学前教育的问题所在20世纪初,学前教育开

  始在中国兴起。然而,在中国幼教的初创阶段,从办园精神、教育制度到教学内容等等,几乎完全照搬日本和美国。这既不利于中国幼教的发展,也不利于幼教的普及和推广。这种状况令陶行知大声疾呼要改革幼儿教育现状,建立中国式、平民化的幼儿教育体系。他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强调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如何创办中国式的幼儿园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指出,目前国内的幼稚园普遍害了“三种大病":

  一是外国病.一切照搬外国的东西,弹外国的钢琴,唱外国的歌曲,讲外国的故事,玩外国的玩具等等.

  二是花钱病。由于这些幼稚园一切仰仗于外国,因此代价昂贵,花钱太多,在贫困落后的中国很难普及。

  三是富贵病。幼稚园收费很高,只有富贵人家的子女才上得起,一般平民子弟则望而却步,因而也就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

  (三)走出适合中国实际的路子陶行知指出:要想普及学前教育,必须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具体来说,就是要利用现有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来陶冶儿童,自编幼儿教材,使之“中国化";因陋就简,以最少的投入办出好的幼儿园,使之“经济化”;加强对乡村幼儿师资的培养,在工厂区和乡村大量创办幼儿园,让平民的子女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使之“平民化”。陶行知指出,创办平民幼儿园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而且对于广大工人和农民朋友来说也是现实的需要.因为在工厂区,妇女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十分辛苦,但又无钱将孩子送入收费高昂的幼儿园。在中国乡村,幼儿园更是格外需要.农忙的时候,农夫、农妇们异常忙碌,村中幼儿不是跟前跟后,就是没人照应,小孩子就成为家长们的累赘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既能使小孩子受到教育,收费又便宜的幼儿园,家长们肯定都会乐意将孩子送入幼儿园就读。陶行知进一步指出,乡村幼儿教育若能推广便可以为受过教育的妇女开创一个新的职业,从而使乡村幼儿园成为乡村妇女运动中心,促进乡村妇女的解放运动。

  由此可以看出,陶行知的上述思想主张完全是从民众利益出发的,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这一办园原则,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中国幼教事业的“洋化”倾向,促进了幼教事业的重大转变,为中国幼教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四)关于幼儿教育的师资培训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的最大难关是教师的训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陶行知提出了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两种途径。1.大力创办幼稚师范学校陶行知提出“幼稚师范必须根本改造,才能培养新幼稚园之师资”。在《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幼稚师范院简章》中陶行知提出,乡村幼稚师范的宗旨在于造就能与乡村儿童妇女共甘苦,以谋乡村儿童妇女幸福之增进的幼稚园教师。在师范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他主张安排儿童文学、园艺、美术、音乐、自然科学、医疗卫生、家庭伦理以及幼稚园活动等。通过“教学做"的方法,使幼儿师

  范生获得实际有用的知识,培养出“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儿童的伴侣,乡村妇女的朋友和导师。”陶行知认为,唯有这样,方能在全国较早地普及幼稚教育。2.采用“艺友制”培训幼儿教师何为“艺友制”呢?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艺是艺术,或可作手艺解。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所以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在他看来,这种办法不但是最有效力之教师培养法,也是解除乡村教师寂寞和推广普及幼儿教育师资之重要途径.的确,在当时,这种“艺友制的师范教育”培养了一批乡村幼儿教师.

  二、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对现实的启示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给我们以下两方面的启示:

  第一、要有改革创新的观念,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我们国家正面临着经济转轨时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任务。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不改革,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宏观上,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着眼于“三个面向”,把教育摆在战略的高度重视起来;在微观上教育要走向市场,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设置学校、课程。比如可以有科学的预测,为未来人才的需求提供信息,避免重复建校,浪费资源。

  第二、要立足国情办教育.建立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一方面由经济基

  础决定,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对经济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在我国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教育的发展也不平衡.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方对人才素质相应的要求就高一些,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相应也低一些。各地区财力、物力、人力对教育的投入也不尽一样,不能因为这样一些原因就放弃我们的努力,我们应因地制宜地办教育,因材施教地办教育,为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多层次的人才,把教育当做事业来办,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做出贡献。

  总之,陶行知作为我国一位早期幼儿教育的开拓者,他所提出的幼教理论,在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篇十四: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陶行知幼儿科学教育思想的启示》

  摘要:可见,幼儿科学不是高深的科学,而是浅显的、具有启蒙性的科学,即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科学,为此,陶行知提出“六大解放”,主张解放幼儿的大脑、双手、双眼、嘴、空间和时间,让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又动脑,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探索感兴趣的科学现象,可见,陶行知十分重视感官的训练,让幼儿动手“做”科学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不仅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而且与新世纪的教育,特别是与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内在的、密切的逻辑关系。陶行知独创的以生活教育学说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和非凡的教育实践,是留给我们后来人的十分珍贵的财富。为了国家民族的独立富强,陶行知进行了长期的教育实践和探索,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幼儿教育的特点创造出了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在半个世纪前,陶行知的科学教育曾创造了极大的奇迹,在21世纪,他的科学教育思想仍然闪烁着璀璨的光芒。不久前颁布的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这与陶行知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简直如出一辙。因此,我们探讨和学习陶行知幼儿科学教育思想,对于贯彻新《纲要》,推动新一轮包括幼儿科学教育在内的基础教育改革的进行,对于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加速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以幼儿生活为中心,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陶行知在普及幼儿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解决了幼儿教育的办学方向问题,而且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针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科学的探索。

  1.培养健康的生活,实施健康的教育。

  陶行知针对当时中国国民体质的实际状况,十分重视儿童的体质教育,把保障儿童健康看作是幼儿园的一项首要工作,一再强调“儿童的健康比什么事都要紧”。[1]他曾明确要求幼儿教师要把儿童健康当作幼儿园里面第一重要的事情,因此,他提出:“培养健康的生活,以实施健康的教育。”[2]他认为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实际生活,向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卫生常识教育,如饮食卫生、睡眠卫生、活动卫生等,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自觉维护身体健康。另外,教师还应组织好室内外活动,使幼儿的体格得到锻炼,促进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

  .

  2.道德乃做人之根本,不可不立。

  陶行知一贯重视儿童的道德教育,“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3]在他看来,“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4]而“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5]所以,陶行知对幼儿德育尤为重视,强调“真人”的培养要从幼儿抓起。

  3.加强科学教育,培养人才幼苗。

  陶行知认为科学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强弱、盛衰的大事,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也在于此。他指出:“现在是一个科学的世界。在科学的世界里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中国,科学的中国要谁去创造呢?要小孩子去创造!”[6]为此,他还进一步强调:“科学要从小教起。我们要造成一个科学的民族,必要在民族的嫩芽——儿童上去加工夫培植。”[7]在他看来,儿童的科学教育重在感官的充分运用与训练,只有让孩子不断地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又动脑,才能让孩子发现科学的奥妙,激发学科学的兴趣。

  4.倡导幼儿美育,陶冶健全人格。

  陶行知认为,“教育是教人化人”,而教人化人的基本途径和手段是通过环境、艺术和校容、校貌来陶冶儿童的思想、品德。早在1923年,陶行知就提出:“天然环境和人格陶治,很有密切关系。”[8]他在创办晓庄幼稚园和育才学校时,就特别注意校址的选择,不仅环境优美、雄阔,而且社会风气优良、淳朴。他认为幼儿教师要带领儿童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创造优雅的园内环境开始,建设一个“布置适宜,错落有致,清雅幽静,几净窗明”的幼稚园,使幼稚园成为“健康之堡垒,艺术之环境”。[9]可见,重视幼儿园环境的改善、建设和美化,是一件关系到幼儿人格陶冶的大事,马虎不得。

  5.重视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

  陶行知指出:“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在他创设的乡村幼稚园里,还有因地制宜办的儿童小农场,让幼儿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不仅从小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良好品德,而且对开发幼儿智力,提高他们接触和认识环境的能力有重要作用。在他看来,真正的劳动是以实践为基础,以思想为指导,以创造为目的的。这就告诉我们,幼儿的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擦擦桌椅、扫扫地上,而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劳动过程中,使幼儿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劳动的价值,养成劳动既快乐又光荣的思想感情,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

  二、对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新审视:内容生活化和动手“做”科学陶行知主张科学教育的内容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举,内容十分广泛。而如何选择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陶行知从生活教育学说出发,认为幼儿的生活就是幼儿的教育,生活是幼儿科学教育内容,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因而他认为科学教育的内容选择应围绕儿童的生活环境,主张以宇宙为学校,以大自然为科学园,以幼儿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和周围事物作为科学教育的内容。因此,陶行知说科学不是“很高深很精微”的学问,而是“我们日常玩的,人人都会的”。可见,幼儿科学不是高深的科学,而是浅显的、具有启蒙性的科学,即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科学教育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必定是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必定是能够满足幼儿好奇心的东西。因此,当今的幼儿科学教育,不再追求使幼儿获得一大堆僵化且无法应用的死知识,而是要让幼儿学会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引导幼儿体验到生活中需要科学。只有这样,幼儿才能不断感受到学科学的乐趣,不断体验到运用科学的快乐,使幼儿真正理解科学的意义,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陶行知从“教学做合一”出发,提出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是玩科学的把戏和做科学小实验。为此,陶行知提出“六大解放”,主张解放幼儿的大脑、双手、双眼、嘴、空间和时间,让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又动脑,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探索感兴趣的科学现象。可见,陶行知十分重视感官的训练,让幼儿动手“做”科学。教师应引导并和幼儿一起来玩科学的游戏,一起来谈,一起来想,并且独出心裁、大胆探究。幼儿园现行的科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孩子的手脚,孩子运用感官的机会多了,但头脑尚未得到彻底的解放,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仍将对幼儿科学教师有重大启迪。有了上述“六大解放”,幼儿就可以充分运用和训练各种感官,“科学地看,科学地说,科学地听,科学地动”,这样才能发现科学的奥妙,激发学科学的兴趣,感受到科学带来的乐趣,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

  .

  

  

篇十五: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素质教育被提上幼儿园教育的日程。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提供真正适宜幼儿发展特点的教育,促进每名幼儿的发展。为了充分发挥生活教育理论的优势,提升幼儿教育质量,本文分析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具体含义及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其涵盖了古今中外教育的特点,应用于我国幼儿教育中,具体体现在将生活与教育有机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可利用素材,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件吸取经验、获得知识,提倡将教育与生活相融合,不只利用教材对幼儿实施教育,还要重视对幼儿动手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得幼儿在实践中受到教育。陶行知提出,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幼儿的手与脑协调发展。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生活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在生活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独立能力及学习能力,使幼儿具备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并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主动发现问题,自主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尝试独自解决问题,从而让幼儿处于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让整个教育过程更加科学、民主。幼儿教育对幼儿未来的生活与学习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家长,对幼儿教育都要充分重视,默契配合,有效开展生活教育。二、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启示分析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幼儿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年龄的限制,幼儿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及对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实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有效指导,确保幼儿教育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1.生活化游戏教育由于幼儿年龄尚小,对外界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游戏的途径实现的,因此教师要以游戏的教育方式为出发点,实现对幼儿身心教育的有效辅助。游戏能够有效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在游戏的过程中尝试让幼儿独立完成游戏中的任务,并将游戲与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人格会得到锻炼,能够有效培养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社会化教育机制,采取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措施,确保幼儿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切实有效地实现游戏教育的目标,达到教育幼儿的根本目的。2.让爱伴随幼儿成长幼儿教师从事幼儿教育的前提就是要对幼儿具有耐心与爱心,让幼儿在爱的包围下接受教育。因此,只有教师在实践中秉承奉献精神开展生活教育,才能保证幼儿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能够体现幼儿教育的目标及理念,幼儿园与家长之间要建立顺畅默契的沟通渠道,凡事要从幼儿成长的角度考虑,获得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携手伴随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不仅要与幼儿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培养深厚的感情,还要注意班级中的学习氛围,对幼儿的行为举止予以高度的重视,及时有效地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引导,重视对幼儿潜在能力的培养。教师还要在尊重幼儿自身意愿的前提下,对幼儿的点滴进步予以及时的鼓励与表扬,帮助幼儿树立学习自信心。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职责与使命。在幼儿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应及时为幼儿提供教学服务。在幼儿犯错误的时候,教师要带着爱心与耐心对幼儿进行教育,营造和谐友善的学习氛围,使幼儿能够逐渐建立起对教师的信任,让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作用。3.给幼儿提供创新能力发展的空间不论是当今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要求,还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都强调培养幼儿创造能力对其一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要重视对幼儿想象能力的培养,在现有的教育基础上加入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使幼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提高幼儿学习的有效性。

  

  而在教学中引入游戏教育的方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时候,要以实际生活为依据,达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众所周知,幼儿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外界探索对幼儿的重要性,要完善外界对幼儿学习的辅助作用,使幼儿的探索能力与创造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教师要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成长空间,使幼儿通过对外界的学习与自身创造能力的培养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幼儿在课堂上自由言论的权利。因此,教师要为幼儿设计具有引导性的教学模式,鼓励幼儿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和提问,充分释放幼儿求知心理与好奇心理,通过耐心讲解,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使幼儿的探索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发挥,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取问题的答案。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幼儿向教师提出问题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索,最终得到答案。这样,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可以提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综上所述,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幼儿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教师就要积极尝试并探究具有时效性的幼儿教育理念,多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幼儿并掌握幼儿的成长规律,从而制订符合幼儿成长规律的教学计划,通过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应用,实现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尚无法用完全正确的视角和头脑去面对社会、从世界中获取和学习的孩子。身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用关怀之心为他们传递支持和激励,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学校的肯定和疼惜,从而促进他们改进在独生家庭中养成的过强依赖性,育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相对于幼师,我认为我在班级里更多的担任了母亲的角色,用双手和心灵,感化他们的心灵。一、我的生活教育实践(一)把关怀落实到行动上,让幼儿亲历独立行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幼师,自己要先做一个独立有为的人,才能让他们感受到爱护的同

  

  时,能潜移默化地形成自立意识、独立理念。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呵护、关爱一直是我的教学座右铭,无论是传授知识的课堂、还是游戏益智的活动室里,我都将自己变成孩子中的一员,用亲和、鼓励的方式教育学生;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自己独立自强的一面,感化学生、影响学生。

  (二)适时放手,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独立能力在关爱呵护的同时,我也深谙过犹不及的道理,相信过分的包揽和宠爱,会让孩子们在失去独立性的同时永远无法体会成长的意义,于是在一些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上,我告诫自己要割舍疼惜不忍、放手帮助他们学会独立。例如,日常的穿衣洗漱,孩子们在我的引导启发下,能够准确高效的完成。(三)尊重个体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合理地锻炼其独立性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曾讲到,我们所说的个体生命,指的是一个个十分具体的生命个体。孔夫子在两千年前就践行“因材施教”,更不用说社会千变万化下的你我了。同一篇文章,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所要求的掌握水平是不同的;同理,同一种生活习惯、生活能力,对个性差异的学生,所要求达到的标准也不应是千篇一律的。例如对一些活泼好动、自主能力较强的男孩,我会鼓励他们在做好自己的同时,发挥小家长的作用,帮助其他孩子整理桌具、分担劳动等。二、幼儿生活教育之思考(一)挖掘小榜样、小先锋,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带动全体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由于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和独特的思考方式,榜样示范在幼儿各项教育中都是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在幼儿园生活中,主要的榜样来源是同伴和幼师,主要的示范方式是幼师和同伴的具体行为,因此通过幼师和同伴的正确行为,对幼儿进行引导和感化,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以幼儿同伴的示范行为例,例如在幼儿进餐时,有些幼儿能自觉按照幼师的要求快速行动、洗手入位,并能在就餐时注意保持整洁,这时幼师可以立即利用示范的功效,表扬行动好的幼儿,然后立即会有小朋友加快行动的速度。同样,幼师也应该做幼儿的“大榜样”,自身要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通过生动的图示来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和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图示具有直观形象性,通过图示把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直观地表现出来会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所以,幼师可以在幼儿生活的环境中适当地粘贴图示,通过图示的暗示来影响并达到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例如:在洗手池前贴上正确洗手的图示,通过生动具体的行为步骤,幼儿就有了可效仿的行动指南,不仅减少过度依赖幼师和同伴的可能性,也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幼师在具体实施时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适当地增减其中的步骤,增强教育效果。(三)通过反复强化来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七天形成一个好习惯”,幼儿的可塑性比成人更强,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的养成更应通过习惯培养的方式,进行巩固、持之以恒,为其一生奠定坚实基础。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幼儿的自立能力也是如此,它需要幼师不断地反复强化和幼儿坚持不懈地练习。在教育,尤其是我所处的幼儿教育中,幼师不仅应该切实做好慈母的任务,更应该为班级同學留有自立独立的空间,如一位严师帮助其自我觉醒和自我锤炼。归根结底,幼儿教育的目的不是保姆似的陪护,而是在为他们提供庇护和帮助的前提下,教给他们生活的技能、知识的储备,从而确保他们能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能用积极健康的态度和有所价值的行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幼儿教育中的投入的资源也逐渐增加,但是,幼儿教育的整体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甚至走上了歧途,例如目前许多家长、教师、幼儿园本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原则,在幼儿阶段就为孩子安排了五花八门的课程,这样的幼儿教育让孩子的童年蒙上了浓厚的功利色彩,让孩子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失去了体验生活的机会。而为扭转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倾向,我们可以从教育理论中找到更多的启发,其中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就是为当代的幼儿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指

  

  导。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生活即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无论是在课程教材的编排上,教师方法的

  选择上都应该渗透生活理念,让孩子在课堂上也能够接受生活的指导。社会即学校学校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毕竟有限,教师应将孩子从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中

  来,在社会中接受生活的熏陶和指导。教学做合一教育的目标要落脚于实践之中,教育不是为了教与学,而是做事,并且都

  是与社会相联系的实事,而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育的社会价值。

  

  

  

篇十六: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启

  发应用

  摘要: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创造教育理念,具体到幼儿教学中,就是要对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等注重挖掘,引导幼儿尽心创造,这样来推动幼儿实现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作者将在本文中介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以及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进行应用,希望能全面提升幼儿教学质量。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幼儿教育;启发

  一、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从思想源泉上来说,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主要来自于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先生,通过不断地研究杜威思想,认为幼儿的创造力关键在于后天要进行精心培养和有效锻炼。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提出来之后,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检验,通过大量的教学实验证明:如果幼儿在幼儿进行了有效地培育,将会推动幼儿的创造力实现质的提升。但是对幼儿进行有效培育的基础就是要想方设法地解放幼儿的思维,同时对幼儿思维的培养和激发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科学的引导来推动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创造,更加有效、全面地参与到各项创造活动中来。随着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整个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对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的再次分析,是和时代发展要求和幼儿的身心特点是相符合的,将对提升幼儿教育水平将有巨大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具体来说,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就是要解放幼儿的头脑,鼓励和引导幼儿进行大胆地想象。幼儿园老师对此要善于接受幼儿对周围世界认识的想象和表达,积极引导幼儿对周围世界形成各种各样的看法。其次就是要解放幼儿的双手,让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有富有个性化的表现。要为幼儿

  营造更多的动手机会,做到手脑并用,知识对幼儿创造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方式。最后就是解放幼儿的嘴,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创造更多说的机会,对客观世界进行准确地表达,通过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和充分表达。

  二、新时期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启示意义

  第一,将更好地解法幼儿的思维。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的关键就在于全面地解放幼儿的思维,推动幼儿的大脑和双手实现协调发展。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因为受到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深度影响,从整体上来看,幼儿教育逐步向着小学化的方向在发展。在幼儿教学中,老师对理论知识的灌输更加重视,但是对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够重视。同时有的幼儿家长也不注意尊重幼儿的意愿,单方面强迫幼儿学习各种课程知识和技能,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将幼儿的天性和创意进行了扼杀。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幼儿开展创造教育的基础就是要充分地对幼儿的思维进行解放,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空间想象和探索空间,引导和鼓励幼儿去想象和实践。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创作观察能力,就像是给了幼儿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将会引导幼儿进入到知识的殿堂中,这种能力对于幼儿的终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积极鼓励和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根据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于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是需要以系统化、长期化地培养和锻炼。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幼儿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幼儿的创造实践的平台还未形成,机会还比较少,将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幼儿园老师要注意更新自己的幼儿教育理念,努力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创造空间,在课程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和幼儿进行各种创造。

  第三,幼儿园老师要注意构建轻松、愉悦的课程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课程学习氛围之下,有充足的时间、空间来让幼儿开展各种创造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作活动,推动幼儿实现能力和思维能的协同发展。比如,教室外面走廊的植物角是幼儿每天都要去的一个区域。通过创设自然角,将为幼儿打造一个认识自然植物的机会,通过引导幼儿自己进行探索,为幼儿打造充足的自然活动空间,让幼儿在足够的自然材料中,对幼儿的手工操作能力以及探索自

  然的精神进行培养。此外,在幼儿园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让幼儿参与到种植和照顾植物活动中,引导幼儿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特别注意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一些显著的特征和变化,这样就能对幼儿的观察创造力进行良好的培养,实现幼儿对自然各种奥秘的探索,将会增长幼儿的知识,全面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第三,幼儿园老师可以结合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一个民主、三个需要”作为教育理论的基础,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创造材料、空间和体验,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让幼儿进行多方位地创造,增强其在学习上的成就感,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创造习惯,全面地锻炼幼儿的创造能力。幼儿在具体创作的时候,这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幼儿园老师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想象创作空间,在课程教学中真正地做到以幼儿为主体,锻炼和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第四,注重做到因材施教,提升创造教育的针对性。对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有个生动的比喻。在种植牡丹花和松树的时候所需要的养分是截然不同的。在种植松树的时候,如果用错肥料,将种植牡丹花的养料用在种植松树上,结果就会造成松树瘦死。反之,如果用松树的肥料去种植牡丹花,牡丹花也会死亡。从这个比喻中就可以看出在教育过程中因材施教的重大意义。幼儿园老师如果因材施教的意识不强,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始终以统一的标准和方式,未能考虑到幼儿的个性、天赋等因素,不能针对每个幼儿开展相对应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样就会把幼儿的创造意识慢慢地扼杀死。所以,在幼儿教育中,要想推动幼儿创造教育质量的提升,就需要幼儿老师始终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第五,幼儿园老师要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身心特点,注重发挥幼儿创造方面的优势,这样为幼儿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第二,幼儿园老师要对幼儿的自主性要充分地尊重,在实施快乐学习理念的基础上,为幼儿园要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区域活动和材料。比如,对于绘画感兴趣的幼儿,可以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到美工区开展美术作品的创作活动。对于手工感兴趣的幼儿,可以准备好手工材料,引导幼儿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自主创造,完成相应的工艺品创造。在创造过程中,对于幼儿的行为不要进行任何形式的限制和约束。此外,幼儿园老师对幼儿的艺术创造力进行培养的时候,要对幼儿的专注力进行培养,对于幼儿心灵深处的情感和梦境进行挖掘。同时,幼儿园老师要强化和家长的沟

  通,努力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在家庭生活中也要为幼儿构建良好的创造氛围,将创造教育融入到幼儿成长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为幼儿学习能力的增强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创造教育思想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时,陶行知先生是高度重视幼儿教育的,其所提出的创造教育思想在当前的幼儿教育活动中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时代性。所以,新时期幼儿园老师要积极学习和领会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内涵,将创造教育思想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积极引导幼儿自主创造,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创造活动的开展,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建新.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上),2018(09):169-171.

  [2]杨颐梅.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3):227-228.

  [3]张静.行知教育理论在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中的实践与运用[J].华夏教师,2018(01):88-89.

  【作者简介】郑映淳,1997年3月出生,女,汉族,籍贯广东省汕头市,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是幼儿教育教学方向。

  

  

篇十七: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探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给幼儿教育带来的启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原理,主要讲的就是“生活和教育”、“社会和学校”、“教学做整合”这表明他对生活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就目前很多幼儿教育都提倡课程回归生活。就此问题,要将生活教育的功能进行挖掘,让幼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陶行知是屈指可数的教育家。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就中国近代教育的弊端,并结合杜威提出的使用主义的基础上进行制定的教育理论,主要讲的内容就是要将生活和教育进行融合使用,对生活和教育进行相应的阐述,是比较科学规范的,对幼儿教育的改革具有相应的辅助作用。

  1生活教育的内涵

  1.1生活即教育

  生活教育是理论的核心。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本身存在的,自营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教育。教育就是随着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生活时刻都在发生变化,生活也未曾停止过教育发展,为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就是教育。”这个命题包含着相应的教育内涵:首先,只有存在生活才会发展教育,生活中包含着相应的教育成分,对教育具有相应的促进作用,只是生活本身存在的这种教育相对要特殊些。其次,生活的内容和教育的内容具有可比性,你处于怎样的生活层次就会享受怎样的教育,总的来说,教育就是随着生活的变化而逐渐改变的。再次,生活是教育的核心,教育应该和生活相融合,教育要围绕着生活来进行开展,要将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解决,使人们在生活发展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最后,教育和生活具有相应的能动性。教育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但我们的生活却对教育没有丝毫的影响。

  1.2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对“生活即教育”进行相应的延伸,是生活教育的领导者。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那么生活随处可见,教育是不是也随处可见;社会是进行生活的场所,那么也是提供教育的领地。所以,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就是学校。他说:“社会即学校,”说的就是要将处于世界中的环境作为教育活动的场所,将教育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解救出来,让学生在社会这所学校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将学校和社会、教育和生活形成一个完美的结合。其次,在现实生活中学校是为社会服务的,学校是为社会服务的,所以要让学校培养出多元化的人才。这就要将教育领域进行相应的扩展,学校能够提供的知识资源毕竟有限,要合理运用社会资源增加对学生的影响度,使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的提升,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1.3教学做整合

  “教学做整合”是陶行知的从教学方法论,陶行知说:“教学做整合是生活方法,也是相应的教学理念,它的意思就是:教的方法要和学的方法进行结合,学的方法要和做的方法进行结合,事情应该怎样做就要怎样学,怎样学就应该怎样教,教和学都应该以做为中心思想。”其实教学做整合的方法说的就是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书本和社会实践中的关系进行正确的处理,在“做”中“教”,在“做”中“学”,这样可以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性认识,并获得有用的知识跟技能。这样的做法让“社会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有效实施提供相应的保障。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启示

  2.1使幼儿教育内容更为生活化

  陶行知说过:“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也就不是教育,过怎样的生活就享受怎样的教育,如果你过的生活是健康的,那么享受的教育就是健康的教育;如果你过的生活是科学的,那么你就是享受科学的教育;如果你试过劳动的生活,那么你享受的就是劳动的教育;如果你过的生活是充满艺术气息的,那么你享受的就是艺术的教育;在社会变革中你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会享受什么样的待遇。”

  2.2创设生活化的教育环境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就中国近代教育的弊端,并结合杜威提出的使用主义的基础上进行制定的教育理論,主要讲的内容就是要将生活和教育进行融合使用,对生活和教育进行相应的阐述,是比较科学规范的,对幼儿教育的改革具有相应的辅助作用。

  

  

篇十八: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比如在组织大班老鼠娶新娘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课件在幼儿面前展示了故事的情节让孩子从视觉上听觉上都能受到刺激将抽象的音乐变成了让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象的音乐将歌词以一幅幅美丽的故事图片进行呈现根据画面不仅促进了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还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了歌词所描绘的故事情境活动中幼儿不由自主地根据歌词创编起了动作使活动又有了一个提升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先生曾在《创造宣言》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提出“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旨在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下面笔者结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谈谈自己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解放孩子的头脑,拓展孩子的创造思维如何运用音乐来拓展孩子的创造思维呢?选出一些曲子做为背景音乐,如轻快活泼的舒伯特《音乐瞬间》、趣味十足的奥尔夫《小老鼠和啤酒桶》等,孩子们会边游戏边随着音乐扭摆,使幼儿更了解乐曲中的形象和乐曲表达的意思,每当新音乐响起时,幼儿会情不自禁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创编各种动作。如:中班主题《春天来了》活动中,孩子们认为春姑娘是那么的美丽,于是将选用普罗修斯卡的《单簧管波尔卡》改为创编韵律活动《春姑娘》,幼儿边听音乐,边创编出不同春姑娘的形象……大大提升了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及表现力。幼儿实际的需求是带有童稚的、节奏感强、能引起孩子共鸣的音乐。在音乐教学中选材要挖掘那些旋律简单、歌词内容中形象鲜明的歌曲,如在组织中班韵律活动《大声唱歌》

  中,选取音乐是幼儿入园时经常听到的范晓萱歌曲《大声唱歌》,里面有很多象声词,能让孩子们乐于用身体不同部位随音乐动作,如在模仿手枪动作时,嘴里同时说“啪啪啪”,很有童趣。

  二、解放孩子的双手,提高孩子的创造能力音乐能从艺术的角度反映社会生活,能从多方面让幼儿开阔眼界,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活动的美感,使孩子听觉、辨别能力和动作协调性得到很好训练,如中班歌曲《雪花和雨滴》,让幼儿从歌曲中感受音的强弱,还能自己配上相应的动作,不仅锻炼孩子听觉辨别能力,还锻炼了孩子的创造表现能力。音乐还是舞蹈的灵魂,因为幼儿总喜欢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用身体、手势、表情、眼神边唱边舞,只要有音乐,孩子经常会即兴表演自己喜欢的歌曲,如大家熟悉的歌曲《小老鼠上灯台》对幼小的孩子特别有吸引力,这样的歌曲很容易激起孩子参与的热情,引起孩子们不自觉的动作,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歌唱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三、解放孩子的嘴,发挥孩子的创造才能陶行知先生曾写过一首诗:“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一问。”音乐既是一门听觉艺术,又要大声

  唱,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的扩大、生活经验的丰富,周围可以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多,在散步时、游戏时,孩子会告诉我他们听到了小鸟在叫、飞机飞过的隆隆声……下雨时他们听到雨水落在草地上、水坑里的声音,有的孩子还很兴奋地模仿不同的声音呢!当孩子们天生的好奇心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满足时,他们从中获得的是更多的快乐,激发出的创造性动作更有助于孩子们身心的和谐发展,所以,在音乐活动中,将快乐和旋律联结一起传递给孩子是音乐活动成功的关键。

  四、解放孩子的眼睛,增强孩子创造的兴趣陶行知说过:解放儿童的双眼,不要让儿童“戴上封建的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解放眼睛,让孩子会看,会观察,使幼儿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同时形成对获得知识的积极态度。教师在组织音乐活动时,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孩子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图片、动感的画面等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音乐。比如在组织大班《老鼠娶新娘》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课件在幼儿面前展示了故事的情节,让孩子从视觉上,听觉上都能受到刺激,将抽象的音乐变成了让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象的音乐,将歌词以一幅幅美丽的故事图片进行呈现,根据画面,不仅促进了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还帮助幼儿更好地感

  受了歌词所描绘的故事情境,活动中,幼儿不由自主地根据歌词创编起了动作,使活动又有了一个提升。

  五、解放孩子的时间,为孩子提供创造平台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教师要善于帮助孩子们寻找音乐、发现音乐、表现音乐,让孩子对音乐有好感,让孩子体验到生活中有音乐的快乐,让孩子感到音乐就在我们身边。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能力水平的儿童在关注同一音乐的音响形式时,感知的精确程度也是不同的。如果我们所提的目标不合适,目标一旦提得过高,孩子会退缩;目标提得过低,孩子会厌烦,觉得无聊。比如《数蛤蟆》这节音乐活动,在小班年龄段教学时,可以通过歌曲让幼儿了解蛤蟆的基本特征,“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让幼儿模仿“扑通扑通跳下水”,感受音乐的趣味性;如果在中班年龄段教学时,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加入数学元素,引导幼儿发现在青蛙数量增加时,嘴巴、眼睛、腿相应增加的规律,可以设计成一个音乐游戏。六、解放孩子的空间,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音乐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创设班级的音乐游戏区域,引导幼儿自发探索知识,发展幼儿创造能力,让小朋友自己探索周围的声音,如:通过回忆关门、拍手,对已知经验进行加工,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即兴创作,使幼儿了解各种音乐形象、音乐性质、曲式结构,提高幼儿欣赏能力及给幼儿

  留下一个表现空间,总之,音乐教学改革和创新都离不开要转变观念,合理有效运用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方法还有很多,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讨,让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和先进信息技术切实为音乐教学服务,为幼儿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幼儿园)

  

  

篇十九: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陶行知幼儿科学教育思想的启示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不仅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而且与新世纪的教育,特别是与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内在的、密切的逻辑关系。陶行知独创的以生活教育学说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和非凡的教育实践,是留给我们后来人的十分珍贵的财富。为了国家民族的独立富强,陶行知进行了长期的教育实践和探索,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幼儿教育的特点创造出了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在半个世纪前,陶行知的科学教育曾创造了极大的奇迹,在21世纪,他的科学教育思想仍然闪烁着璀璨的光芒。不久前颁布的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这与陶行知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简直如出一辙。因此,我们探讨和学习陶行知幼儿科学教育思想,对于贯彻新《纲要》,推动新一轮包括幼儿科学教育在内的基础教育改革的进行,对于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加速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以幼儿生活为中心,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陶行知在普及幼儿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解决了幼儿教育的办学方向问题,而且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针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科学的探索。1.培养健康的生活,实施健康的教育。陶行知针对当时中国国民体质的实际状况,十分重视儿童的体质教育,把保障儿童健康看作是幼儿园的一项首要工作,一再强调“儿童的健康比什么事都要紧”。[1]他曾明确要求幼儿教师要把儿童健康当作幼儿园里面第一重要的事情,因此,他提出:“培养健康的生活,以实施健康的教育。”[2]他认为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实际生活,向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卫生常识教育,如饮食卫生、睡眠卫生、活动卫生等,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自觉维护身体健康。另外,教师还应组织好室内外活动,使幼儿的体格得到锻炼,促进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2.道德乃做人之根本,不可不立。

  陶行知一贯重视儿童的道德教育,“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3]在他看来,“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4]而“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5]所以,陶行知对幼儿德育尤为重视,强调“真人”的培养要从幼儿抓起。

  3.加强科学教育,培养人才幼苗。陶行知认为科学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强弱、盛衰的大事,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也在于此。他指出:“现在是一个科学的世界。在科学的世界里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中国,科学的中国要谁去创造呢?要小孩子去创造!”[6]为此,他还进一步强调:“科学要从小教起。我们要造成一个科学的民族,必要在民族的嫩芽——儿童上去加工夫培植。”[7]在他看来,儿童的科学教育重在感官的充分运用与训练,只有让孩子不断地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又动脑,才能让孩子发现科学的奥妙,激发学科学的兴趣。4.倡导幼儿美育,陶冶健全人格。陶行知认为,“教育是教人化人”,而教人化人的基本途径和手段是通过环境、艺术和校容、校貌来陶冶儿童的思想、品德。早在1923年,陶行知就提出:“天然环境和人格陶治,很有密切关系。”[8]他在创办晓庄幼稚园和育才学校时,就特别注意校址的选择,不仅环境优美、雄阔,而且社会风气优良、淳朴。他认为幼儿教师要带领儿童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创造优雅的园内环境开始,建设一个“布置适宜,错落有致,清雅幽静,几净窗明”的幼稚园,使幼稚园成为“健康之堡垒,艺术之环境”。[9]可见,重视幼儿园环境的改善、建设和美化,是一件关系到幼儿人格陶冶的大事,马虎不得。5.重视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陶行知指出:“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在他创设的乡村幼稚园里,还有因地制宜办的儿童小农场,让幼儿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不仅从小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良好品德,而且对开发幼儿智力,提高他们接触和认识环境的能力有重要作用。在他看来,真正的劳动是以实践为基础,以思想为指导,以创造为目的的。这就告诉我们,幼儿的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擦擦桌椅、扫扫地上,而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劳动过程中,使幼儿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劳动的

  价值,养成劳动既快乐又光荣的思想感情,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二、对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新审视:内容生活化和动手“做”科学陶行知主张科学教育的内容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举,内容十分广泛。而

  如何选择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陶行知从生活教育学说出发,认为幼儿的生活就是幼儿的教育,生活是幼儿科学教育内容,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因而他认为科学教育的内容选择应围绕儿童的生活环境,主张以宇宙为学校,以大自然为科学园,以幼儿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和周围事物作为科学教育的内容。因此,陶行知说科学不是“很高深很精微”的学问,而是“我们日常玩的,人人都会的”。可见,幼儿科学不是高深的科学,而是浅显的、具有启蒙性的科学,即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科学教育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必定是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必定是能够满足幼儿好奇心的东西。因此,当今的幼儿科学教育,不再追求使幼儿获得一大堆僵化且无法应用的死知识,而是要让幼儿学会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引导幼儿体验到生活中需要科学。只有这样,幼儿才能不断感受到学科学的乐趣,不断体验到运用科学的快乐,使幼儿真正理解科学的意义,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陶行知从“教学做合一”出发,提出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是玩科学的把戏和做科学小实验。为此,陶行知提出“六大解放”,主张解放幼儿的大脑、双手、双眼、嘴、空间和时间,让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又动脑,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探索感兴趣的科学现象。可见,陶行知十分重视感官的训练,让幼儿动手“做”科学。教师应引导并和幼儿一起来玩科学的游戏,一起来谈,一起来想,并且独出心裁、大胆探究。幼儿园现行的科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孩子的手脚,孩子运用感官的机会多了,但头脑尚未得到彻底的解放,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仍将对幼儿科学教师有重大启迪。有了上述“六大解放”,幼儿就可以充分运用和训练各种感官,“科学地看,科学地说,科学地听,科学地动”,这样才能发现科学的奥妙,激发学科学的兴趣,感受到科学带来的乐趣,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

  

  

推荐访问: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有何启示 幼儿教育 有何 启示

版权所有:新维文档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新维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新维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50341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