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5篇

时间:2022-11-16 17:50:06 来源:网友投稿

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5篇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  信息技术学业评价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业评价[摘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潮中,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5篇,供大家参考。

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5篇

篇一: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

  信息技术学业评价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业评价[摘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潮中,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业评价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通过评价合理、有效地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保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本文将探讨关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评价的几点看法。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领域中最年轻的课程,也从本次课程改革中吸取了营养,正在实现着从计算机教育走向信息技术教育、从技能训练走向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这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指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操作的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掌握“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传递,表达思想,实现交流,开展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标准,还建议教师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适当渗透表现性评价的理念,以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能

  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强调了原理、方法的理解与技能的形成与熟练,学习过程注重认知活动与技术活动的内在统一,培养目标则倡导原理知识、操作技能、技术文化、人文修养等多方面的统筹发展,因此,从教学评价方式的角度看,仅用教学结束后的纸笔测验显然难以适应新课程教与学的需要。

  以往的教学过程往往是先教后学,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体系。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一方面要树立“全程式的评价观”,另一方面还需要采用“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全程式评价观是指在教育教学前教师的教学设计阶段中,就需要对即将开展的教学过程和教学之后的计划实施的评价需要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工作,使评价量规成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地应该是“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过程或提供学习建议,发挥对教与学的“全过程”促进作用。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是指在进行学科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学科特点,探索合适的评价方法,不能盲目地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量规。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研究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的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体现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整个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过程,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应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试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意识,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一、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价的原则(一)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应注意发挥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评价促进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组织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并针对测验题目、学生的作答情况等方面展开班

  级讨论,共同探讨与评价有关的教学和学习问题,提高学生利用评价分析并改进自己学习行为的能力。

  建议教师根据评价目的和当地现状创造条件组织家长、学校、外部考试机构、教育团体等有关机构和人员参与教学评价。为了减少各评价主体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干扰,教师可以在评价之前设计统一的评价标准,并与各评价主体充分交流,提高评价主体之间的一致性,保证评价的客观与公正。评价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收集评价信息,统计、归纳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用明确、简洁的方式尽快向学生和参与评价的有关人员进行解释(关于评价结果的报告和解释方法详见后面的章节)。

  (二)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中小学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创造的欲望也更为强烈,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正视这种个别差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确定和选用,要在保证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一方面,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二、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学生年龄的特点,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由情感态度、基础知识、综合能力以及竞赛成果四部分组成。

  1、情感态度根据平时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确定,可以从课堂纪律、学生参与度、与人合作表现等情况综合评定,评定等级可以分为A、B、C、D四个等级(也可实行百分制)。合格率可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90%左右。对于评定为“待合格”的学生,教师应向其指出缺点,帮助其改变;对于学期结束前有明显改进的,可重新评定。2、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所涉及的关于信息、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应用软件的使用等一般知识。取平时考察和期末考试总成绩。3、综合能力采用作品式评价方式。包括平时的基本技能评价与期末的综合应用评价。基本技能评价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般掌握情况,期末的综合应用评价,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评价内容可根据教材中各分册的相关内容来确定。由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教学进度,在平时及期末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要做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4、创作与竞赛成绩对参加信息技术奥赛,或在上级组织其它活动中获奖的学生予以格外奖励,激发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学科竞赛,挖掘对这方面

  

篇二: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的学业评价现状进行解读。其次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特征做了全面深入的剖析与阐释。再次将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做了细致深入地研究分别从评价方法的定义、特点方面进行逐一研究。着重研究这些评价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来分析评价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以此获取与判断学生在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意识及信息道德四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价研究前言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充分表明新课程的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及关注的面更加广并且着重强调了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与促进功能。为顺应时代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应具备三大基础:能力基础、思维基础和素质基础。一种新的人才观的提出对新课程而言就是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学生学业评价标准的改变这就促使评价观、评价理念、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等诸多方面必须随之变革。一、绪论

  文章主要就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所常见的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进行研究。主要就评价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展开研究对各项评价方法的特点、形式、内容及功能等进行研究以此构建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业的评价方法总体框架。针对当前新课程改革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通过对评价方法的研究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法的实施以此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发展。具体地为提出一些关于如何运用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主要研究了测验法、表现性评价、专题作业及档案袋评价如何实施及需要注意与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基础1.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于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的智能包括七种: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I旬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及内省智能。后来又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自然智能与存在智能。加德纳认为智力是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是一种脱离学生学习情境的抽象化的评价加德纳强调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在具体的社会文化环境或现实生活中展开要对学生的实践与创造活动进行情境性评价。加德

  纳的多元智能观可谓是应运而生他认为人具有七种智能后来又增加了两种智能他还认为人的智能是不断发展的以后还会有不同的智能的提出。这也就决定了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在对学生的学业评价过程中理论导向发生不同。从传统的只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到拓展到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可见一斑。

  2.多元智能对信息技术学生学业评价的启示信息技术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程有两个特征即技术性与实践性。那么如何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能力呢?要想了解学生技术技能及社会实践能力的水平就必须从多元的角度来评价学生学业。(l)不同形态的信息对应于多元智能的发展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结构是不同的智能的组合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运用多元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业状况进行衡量及判断。我们知道信息大致存在着四种形态即数据、文本、声音、图像。每个学生在各项智能上的发展有强有弱并且智能的组合也不尽相同因而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就要运用作品性为代表的表现性评价或专题作业等多元的评价方法展开评价并且需要强调的是要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对学生创作作品的特点、运用的知识及技能等各个方面实施衡量与判断。在运用评价方法上也要求根据评价的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方法。

  (2)多元智能对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业在评价理念与方法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切合了当前社会对于不同人才的需求。多元智能对信息技术的评价的影响表现在:要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对学生的信息知识、技能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信息技术学生学业评价理念的转变。新课程目标的确立是对传统课程目标的扬弃。从“双基”即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渡到“三维”课标这可以看作是多元智能对传统智能观的批判与发展所衍生的产物。

  信息技术学生学业评价方法的多元化。首先测验法在判断学生的信息知识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其次专题作业、作品评价法则是判断学生的信息能力并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方法。最后档案袋评价法则是一种较为综合的评价方法但在学生的信息意识及信息道德的评价功能上显得更为突出。

  三、评价方法研究1.表现性评价的概念与类型(l)表现性评价的定义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知道的知识。它指的是通过客观测验以外的行动、作品、表演、展示、操作、写作等更真实的表现来展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及学习成果与过程的测验来进行评价的一种评价方法。由

  此可见表现性评价侧重于学生外在的可被观察的能力与学习成果的评价。

  (2)表现性评价的类型根据诸多专家对表现性评价所作的界定与描述来看表现性评价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①实验操作;②资料搜集;③调查报告;④作品评价。2.表现性评价的特点表现性评价具有传统的成就测验的优势同时表现性评价又重视学生学习与操作的过程及非书面作业的表现的一种质性评价很好地反映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表現性评价具有以下特点:(1)表现性评价的评价方式可以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也可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全面、客观的评判而更加侧重表现性评价的判断作用。(2)表现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技能的实践水平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以及情感与态度。(3)表现性评价是在真实的学习情境或任务情境中展开的是针对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等表现的评价是一种与现实情境融合在一起的具体的评价方法。(4)表现性评价可以使学生将复杂的知识与技能综合起来运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具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提高知识运用水平的效果。

  

篇三: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

  信息技术学业评价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业评价

  [摘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潮中,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业评价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通过评价合理、有效地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保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本文将探讨关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评价的几点看法。

  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领域中最年轻的课程,也从本次课程改革中吸取了营养,正在实现着从计算机教育走向信息技术教育、从技能训练走向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这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指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操作的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掌握“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传递,表达思想,实现交流,开展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标准,还建议教师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适当渗透表现性评价的理念,以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强调了原理、方法的理解与技能的形成与熟练,学习过程注重认知活动与技术活动的内在统一,培养目标则倡导原理知识、操作技能、技术文化、人文修养等多方面的统筹发展,因此,从教学评价方式的角度看,仅用教学结束后的纸笔测验显然难以适应新课程教与学的需要。

  以往的教学过程往往是先教后学,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体系。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一方面要树立“全程式的评价观”,另一方面还需要采用“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全程式评价观是指在教育教学前教师的教学设计阶段中,就需要对即将开展的教学过程和教学之后的计划实施的评价需要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工作,使评价量规成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地应该是“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分析学生的学习

  1/61/6

  信息技术学业评价

  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过程或提供学习建议,发挥对教与学的“全过程”促进作用。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是指在进行学科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学科特点,探索合适的评价方法,不能盲目地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量规。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研究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的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体现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整个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过程,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应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试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意识,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一、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价的原则

  (一)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师应注意发挥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评价促进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组织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并针对测验题目、学生的作答情况等方面展开班级讨论,共同探讨与评价有关的教学和学习问题,提高学生利用评价分析并改进自己学习行为的能力。

  建议教师根据评价目的和当地现状创造条件组织家长、学校、外部考试机构、教育团体等有关机构和人员参与教学评价。为了减少各评价主体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干扰,教师可以在评价之前设计统一的评价标准,并与各评价主

  2/62/6

  信息技术学业评价

  体充分交流,提高评价主体之间的一致性,保证评价的客观与公正。评价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收集评价信息,统计、归纳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用明确、简洁的方式尽快向学生和参与评价的有关人员进行解释(关于评价结果的报告和解释方法详见后面的章节)。

  (二)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

  中小学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创造的欲望也更为强烈,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正视这种个别差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确定和选用,要在保证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一方面,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

  二、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学生年龄的特点,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由情感态度、基础知识、综合能力以及竞赛成果四部分组成。

  1、情感态度

  根据平时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确定,可以从课堂纪律、学生参与度、与人合作表现等情况综合评定,评定等级可以分为A、B、C、D四个等级(也可实行百分制)。合格率可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90%左右。对于评定为“待合格”的学生,教师应向其指出缺点,帮助其改变;对于学期结束前有明显改进的,可重新评定。

  2、基础知识

  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所涉及的关于信息、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应用软件的使用等一般知识。取平时考察和期末考试总成绩。

  

篇四: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

  [摘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潮中,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业评价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通过评价合理、有效地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保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本文将探讨关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评价的几点看法。

  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领域中最年轻的课程,也从本次课程改革中吸取了营养,正在实现着从计算机教育走向信息技术教育、从技能训练走向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这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指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操作的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掌握“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传递,表达思想,实现交流,开展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标准,还建议教师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适当渗透表现性评价的理念,以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强调了原理、方法的理解与技能的形成与熟练,学习过程注重认知活动与技术活动的内在统一,培养目标则倡导原理知识、操作技能、技术文化、人文修养等多方面的统筹发展,因此,从教学评价方式的角度看,仅用教学结束后的纸笔测验显然难以适应新课程教与学的需要。

  以往的教学过程往往是先教后学,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体系。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一方面要树立“全程式的评价观”,另一方面还需要采用“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全程式评价观是指在教育教学前教师的教学设计阶段中,就需要对即将开展的教学过程和教学之后的计划实施的评价需要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工作,使评价量规成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

  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地应该是“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过程或提供学习建议,发挥对教与学的“全过程”促进作用。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是指在进行学科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学科特点,探索合适的评价方法,不能盲目地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量规。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研究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的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体现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整个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过程,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应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试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意识,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一、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价的原则

  (一)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师应注意发挥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评价促进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组织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并针对测验题目、学生的作答情况等方面

  展开班级讨论,共同探讨与评价有关的教学和学习问题,提高学生利用评价分析并改进自己学习行为的能力。

  建议教师根据评价目的和当地现状创造条件组织家长、学校、外部考试机构、教育团体等有关机构和人员参与教学评价。为了减少各评价主体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干扰,教师可以在评价之前设计统一的评价标准,并与各评价主体充分交流,提高评价主体之间的一致性,保证评价的客观与公正。评价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收集评价信息,统计、归纳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用明确、简洁的方式尽快向学生和参与评价的有关人员进行解释(关于评价结果的报告和解释方法详见后面的章节)。

  (二)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

  中小学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创造的欲望也更为强烈,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正视这种个别差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确定和选用,要在保证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一方面,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

  二、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学生年龄的特点,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由情感态度、基础知识、综合能力以及竞赛成果四部分组成。

  1、情感态度

  根据平时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确定,可以从课堂纪律、学生参与度、与人合作表现等情况综合评定,评定等级可以分为A、B、C、D四个等级(也可实行百分制)。合格率可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90%左右。对于评定为“待合格”的学生,教师应向其指出缺点,帮助其改变;对于学期结束前有明显改进的,可重新评定。

  2、基础知识

  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所涉及的关于信息、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应用软件的使用等一般知识。取平时考察和期末考试总成绩。

  3、综合能力

  采用作品式评价方式。包括平时的基本技能评价与期末的综合应用评价。基本技能评价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般掌握情况,期末的综合应用评价,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评价内容可根据教材中各分册的相关内容来确定。由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教学进度,在平时及期末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要做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表格如下:

  小组自评

  小组间互评

  教师评价

  评价内容

  标准

  ☆~☆☆☆☆☆

  ☆~☆☆☆☆☆

  ☆~☆☆☆☆☆

  主题作品的主题鲜明,所包含的各种素

  (15材能恰当、充分地表现作品的主题。分)

  内容

  主题内容逻辑顺序准确,重点突

  出。作品中的文字流畅,语言精练,句

  (5分)子通顺。

  技术性

  选用的制作工具和制作技巧运用

  恰当。能准确、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素材,(15

  如声音、动画、视频素材等分)

  色彩

  背景色、前景色、图片、文字、标搭配

  题等元素的色彩搭配协调。整体风格一

  (10致,界面美观。

  分)

  排版

  作品中各种元素排列(大小、位置)

  合理、科学、协调,能突显出主题,既(15

  有局部的特色,又富有整体感。分)

  创造性主题表达形式新颖,构思独特巧

  (15妙。素材获取与其加工属原创。分)

  协作分工

  小组分工明确,能相互合作,小组

  成员能主动帮助别人,共同完成任务。(15分)

  作品演示

  能用生动的语言向同学们演示小

  组的作品,能总结出本小组的制作经验

  (10分)及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情况。

  作品点评(教师填写)

  4、创作与竞赛成绩

  对参加信息技术奥赛,或在上级组织其它活动中获奖的学生予以格外奖励,激发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学科竞赛,挖掘对这方面感兴趣并且有天赋的学生。参加相关竞赛也是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兴趣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对获奖学生予以格外奖励不仅奖励获奖学生本身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个激励。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我们应该积极地围绕新的评价体系,充分领会新课改的核心思想,运用新的评价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科学设计与有效实施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将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改后必要思考的问题

  三、小结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通过评价合理有效地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顺利达成。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式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利用表现性评价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不断实践探索和广泛的交流,研讨与经验交流,参与评价方案的合作设计,不断地提高评价的水平,逐步探索出能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1]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咏梅,孟庆茂.表现性评定及其相关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27-31

  [3]李永珺,张向众.新课程评价中的表现性评定[J].教育发展研究.2002(12):54-57

  [4]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五: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初中信息技术课学业评价的研究

  作者:王云驰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4年第10期

  摘要: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成为社会对人才考察的一项重要标准,因此有必要构建一种初中信息技术课学业评价的机制。主要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现状以及评价内容提出学业评价的方法及建议,力争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学业评价体系,以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价;成长档案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信息的传播极大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并带动了世界的进步与发展。虽然在教育方面已经有意识地进行改变,但是在评价方面,最常见的方式依然是笔试,信息技术作为初中学科中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教育方法与评价方法的发展不直接制约学生的发展。相比于其他初中学科,初中信息技术更具有兼容性、开放性以及综合性,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时既要考虑这门学科的共性,也要考虑这门学科的特性。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如果按照传统的笔试进行考察,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失去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一、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

  课堂表现是对学生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表现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的认真程度。例如,某个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玩手机或者讲话,教师就可以将这个事情记录在档案中,这不仅能起到警示作用,而且有利于督促学生约束自己,例如,下课之后检查机房桌椅和计算机的摆放以及卫生状况。另外,这种方式还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一些学生羞怯,不敢在课堂上进行发言,这样的方式也能够立即反映出来,教师在课堂上给予这些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全面发展。但是这一方法的缺点就是需要记录的时间较长,同时也无法避免的受到教师主观上的改变。

  二、学业测试法

  测试是学生学习成绩的直观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如何直接就反应在了成绩上面,用这种方法来获取学生的学业评价所需要的信息是非常有效的。现阶段教师对于学生的测试通常分为笔试和上机测试这两种形式。笔试测试的内容往往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在短时间内便能够得出结果,但是也不能忽视上机测试对于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上机测试能够检测学生的知识疏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漏点,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师普遍选择的一种方式。

  三、成长档案管理法

  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客观,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考察,对学生实现全面了解。成长档案管理是建立在收集学生作业基础上的,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分析,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成长档案也能够直观展示出来,将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汇总起来,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避免了教师因个人的主观问题导致出现评价的偏差。成长档案的建立不仅有益于教师,还有益于学生,学生在对成长档案进行自我分析之后能够全面认清自己的缺点并及时改正这些问题,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和基础。这个方法的缺点也是费时,并且需要人员去维护和管理。

  四、让学生参与学业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学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在学业评价工作中学生也应该承担一定的作用,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业评价中,这个学业评价机制才算完整,而让学生参与学业评价的方式也有几种。其一,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往往会比老师更具有深刻性和真实性,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片面性和不准确性,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客观的自我评价。其二,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比起教师,学生往往更了解学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个学生的反馈来了解另一个学生,使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加全面,同时为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提供依据。

  除以上方式外,还可以通过家长评价等来不断完善信息技术课的学业评价机制。总之,学业评价是受教育方式的影响而不断改进和转变的,教师要顺应发展的潮流不断去完善学业评价机制以适应新的社会以及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作者简介:王云驰,男,1983.10,本科,江西省上饶市第四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学业 新发

版权所有:新维文档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新维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新维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50341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