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社会工作强调在社会处遇中提供服务以下服务9篇

时间:2022-11-19 16:10:10 来源:网友投稿

矫正社会工作强调在社会处遇中提供服务以下服务9篇矫正社会工作强调在社会处遇中提供服务以下服务  1.司法矫正的含义:矫正制度;矫正机构;矫正主义;矫正工作。矫正是针对罪犯或有犯罪倾向的人所确立的司法制度和司法手段。  4.矫正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矫正社会工作强调在社会处遇中提供服务以下服务9篇,供大家参考。

矫正社会工作强调在社会处遇中提供服务以下服务9篇

篇一:矫正社会工作强调在社会处遇中提供服务以下服务

  1.司法矫正的含义:矫正制度;矫正机构;矫正主义;矫正工作。矫正是针对罪犯或有犯罪倾向的人所确立的司法制度和司法手段。

  4.矫正社会工作的内涵: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的福利服务;是司法矫正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18.社区矫正的含义:是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或裁定规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意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21.英美法系含义:中世纪以来英国法律和在它影响下制定的各国法律统称。因为美国独立后基本仿效英国法,故称英美法系。又因表现为普通法形式,故又称“普通法系”。(属英美法系的有英、美、加、澳、新西兰和亚非拉一些通用英语的国家和地区的法律。)

  22.大陆法系含义:古罗马的法律以及在罗马法基础上制定的各国法律的统称。因首先盛行于欧洲大陆,故称大陆法系。又因罗马法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私法(民法),故亦称“民法法系”。以成文法为主要形式,以私法最为完备。(属大陆法系的有法、德、奥、比、荷、瑞士、意、西、日以及亚非拉部分法语国家和地区的法律。)

  24.公法的含义: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是公法,宪法、行政法、刑法是公法。

  25.私法的含义:调整和保障私人利益为私法,民法和商法归为私法。

  在西方法学著作中,往往有“罗马法为私法之模范,英国法为公法之典型”的说法

  57.○日常报到:指社区矫正对象在接受矫正期间,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监管制度的规定和要求,按时、定期向司法所报告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以及其他活动情况。

  56.○矫正登记:社区矫正对象在判决、裁定、决定发生法律效力后规定的期限内即7日内或者离开监所之日7日内到居住地司法所登记、报到。

  64.○人户分离:指社区矫正对象经常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属于同一乡镇(或街道)的情况。

  65.经常居住地:指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乡镇(或街道)。

  74.社区矫正直接介入的含义:针对对象采取的行动和直接的服务介入。

  75.间接介入:对矫正对象以外的其他系统采取的介入行动。如从家庭社区介入。

  2.司法矫正活动:机构处遇—监禁处理;社会处遇—社区处理

  3.司法矫正的功能:惩罚、隔绝、威慑、改造

  5.矫正社会工作功能:1.监管功能;2.矫正功能;3.服务功能;4.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的家庭和社区环境;5.促进刑罚制度的人性化和科学化发展;6.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6.○矫正社会工作基本内容: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修正、生活服务

  7.○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A.人道主义的哲学思想(人道主义提倡关心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世界观,深信人性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丰富的潜力,只要给予适当的机会和善加诱导,必能改变与发展,即使偶尔失足犯事,也绝不能受到轻视和唾弃,只要重新给予机会,定能改过自新。这一哲学思想反映在刑罚观念上,就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残酷野蛮的刑罚制度,主张改善徒刑的监禁条件,给予犯人人道的待遇和改过自新的机会);B.社会防卫论的法学思想(主张以预防犯罪和保护社会为目标,顾及犯罪人权益和给予其人道待遇,注重社会防

  卫去改革刑事政策)。

  8.○矫正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接纳而非批判,在社工领域,犯罪人同样是受助者,不应该遭到拒绝、排斥或批判,而应该受到接纳。社会工作者应该把受助者本身和过去的犯罪事实接受下来,然后才能以客观的、体谅的心态,在平等地、安全的气氛中与之深入讨论问题并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9.矫正社会工作的两大类型:A.机构处遇;B.社会处遇。即监禁矫正和社区矫正

  10.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途径(工作领域):

  A.司法审判前的服务(内容及目的:通过与受助者及其家庭和周围社会的接触了解,写出一份有关犯罪嫌疑人背景的调查报告,提交法庭做审判参考。调查报告包括犯罪嫌疑人的社会背景和性格,以及犯罪行为的成因和性质等资料。调查报告的目的不是像律师一样为被告做无罪辩护,而是在承认犯罪事实的基础上为法庭判决提出建议参考。将有助于法庭作出免于处罚、缓刑、社区处遇等有利于罪犯改过自新的判决);

  B.社会处遇中提供的服务;

  C.为在监服刑人员的服务(方法及内容:由于监狱环境造成与社会和他人的隔绝状况,因此一般采用个案辅导的方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面谈、诊断、辅导、报告);

  D.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更生保护”服务(内容:提供住宿场所;提供就业、就学辅导;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和生活辅导;提供物质援助);

  E.对违法青少年的服务(内容:主要方法:院舍辅导;街头辅导)

  11.○矫正社会工作者的任职条件:社会工作、社会学、心理学专业大学毕业并经过严格的岗前法律知识培训。

  12.○矫正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职责:

  1.改变矫正对象思想观念和心理结构,帮助重建健康的社会人格;

  2.协助对象认罪报洁,增强其自新向上的动机;

  3.疏通对象的情绪,消除负面心理反应;

  4.协助对象做出正确选择,确定适合其个人特点的行为模式;

  5.运用社会资源协助对象改善生活环境,解决其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13.○志愿者的任职条件:信誉、热忱、时间、健康。

  14.○工作职责:一般承担较易完成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对罪犯的援助,如就业、就学和生活方面的辅导,较少做对罪犯思想、心理和行为方面的辅导,即使从事这些方面的辅导督促,也要在专职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15.人类社会几种典型的刑罚方法(刑罚制度):A.报应刑论—生命刑、肉刑;B.自由刑论—监禁刑;C.社会防卫论—非监禁刑(社区刑)。

  16.自由刑弊端:1.监禁刑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2.监禁刑使被监禁人身心受到损害;3.负性互动影响监禁矫正效果;4.监禁使被监禁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断;5.监禁成本过高。

  17.当今世界主导的刑罚方式:社区矫正

  19.社区矫正的优点:1.社区矫正有利于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2.促进了社会的稳定;3.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20.○现代刑法思想的基本主张:对犯罪人适用刑罚的目的在于教育改造犯罪人,使其不再犯罪,以达到保卫社会的目的,因而主张广泛适用保安处分和预防措施,反对短期监禁,提

  倡缓刑、不定期刑、罚金、假释等制度,帮助犯罪人尽早回归社会。

  26.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1841,美国,约翰.奥古斯特斯被后人称为“感化工作之父”和“世界上第一个伟大的观护人”(严格地讲是志愿者),其大无畏的开创精神和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重大贡献

  27.○国外社区矫正制度的共同特征:1.方式方法多种多样;2.社区矫正法规完善;3.社区矫正决定机关独立正规;4.社区矫正执行专业规范。

  28.中国罪犯矫正工作的特点:

  1.国家专门机关与社会相结合共同完成教育改造罪犯的任务;

  2.惩罚管制与思想改造相结合贯穿于罪犯矫治工作的全过程;

  3.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相结合共同实现改造罪犯成为新人的目的。

  29.中国特色的罪犯矫正制度(劳动改造制度)及中国独创的刑罚方式(管制)

  30.中国矫正社会工作的实践形式:1.社会帮教;2.工读教育;3.劳动教养(属行政处分,公平缺失,2013年废除);4.社会处遇;5.监禁矫正

  31.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1、管制犯;2、缓刑犯;3、暂予监外执行犯:(1)严重疾病需要监外就医的;(2)怀孕或哺乳期妇女;(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4)、假释犯;(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32.○管制犯的减刑条件:

  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检举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有发明创造或重大技术革新;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在抗御或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徒刑的1/2;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0年。

  33.○管制犯的法定程序:

  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过或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

  34.管制犯的执行机关:审判、检察、公安、司法行政机关共同参与监管的刑罚执行机制;

  35.管制犯的期限:3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超过3年;

  36.管制犯的待遇:劳动中同工同酬;

  37.社区矫正的工作任务:

  1.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

  2.采取多种方式,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促其成为守法公民;

  3.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以利于其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简言之,监督管理、教育矫正、生活服务

  38.累犯和惯犯的人格特征:

  (1)在错误人生观支配下,恣意追求反社会目标,刻意谋划和实施犯罪行为;

  (2)与社会处于对立状态,形成明确的反社会态度,并经常产生报复性动机,甚至形成犯罪习性;

  (3)犯罪人格一旦形成,其人格中可以对犯罪心理起到抑制作用的常态心理随之减退,以至实施犯罪活动的意志变得坚决。

  39.人格矫正:

  (1)消除犯罪动机,矫正不良爱好,培养健康人生观;

  (2)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劳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出狱以后能够自食其力;

  (3)培养和保持良好生活规律,鼓励参加文体活动;

  (4)对于较为严重的强迫症患者采取必要的药物治疗,辅之以心理辅导。

  40.未成年犯的人格特征:

  (1)过渡性。半幼稚、半成熟期,即心理学上的“心理断乳期”;

  (2)动荡性。自尊心强,但思维片面,容易偏激,激情成分很重;

  (3)可塑性。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通过教育形成和发展积极的人格特质

  41.未成年犯的矫治对策:

  (1)人格矫正。其犯罪人格相对容易改变,矫正难度相对较小而意义重大;如果受刑期间矫正不力甚至可能形成监狱人格,出狱后极易再犯。

  (2)立法建立刑事污点消除制度。

  42.○建立未成年犯“刑事污点”消除制度的意义:未成年人如果因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被定罪判刑,即被视为有“刑事污点”,意味着社会做出了对其不利的否定性评价,虽然该评价是基于过去所犯罪行而做出的,是过去的、历史的,但其影响却是现实的、延续的,甚至终生伴随。“刑事污点”消除制度将维护未成年犯的合法权益、社会地位和道德名誉,消除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社会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为重新做人者告别过去、回归社会扫清道路;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挽救和改造”的刑事政策。

  43.社区矫正对象接收前的准备工作

  A.社区矫正对象基本情况调研与排查:

  (1)摸清本辖区内社区矫正对象基本情况;

  (2)了解矫正对象的现实表现和他人反映;

  (3)了解对象的人户分离及人员流动情况;

  (4)了解对象和重点对象有违法、违纪倾向或苗头的基本情况;

  (5)重点了解和掌握下落不明或档案无记载但已在社会服刑的社区矫正对象的情况

  B.社区矫正对象监督考察原始档案的梳理工作:

  (1)查阅原始档案是否有缺失情况;

  (2)做好建档准备工作。

  44.社区矫正对象接收工作的程序和内容:(1)参加会议的相关人员:辖区内党政领导;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派出所所长和辖区民警;司法所长和司法助理员;村(居、社区)干部代表;帮教小组成员或志愿者;社区矫正对象及其家属。

  (2)主要内容和程序:验证对象身份,告知社区矫正依据、内容、目的,并宣读社区矫正宣告书;对象提交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宣读对象应当遵守的监管制度或规定;派出所所长对对象进行训诫教育;司法局负责人向志愿者颁发聘书;司法所所长与帮教小组成员及监护人签订帮教协议书和监护协议书;对象代表发言;对象监护人发言;志愿者代表发言;司法所所长代表工作人员作表态发言;党政领导对各方面提出工作要求

  45.建立社区矫正专业关系的技巧:

  1.制造氛围:营造良好的工作场所;专注和接纳的工作态度;工作者本身友善、诚恳、自信和有能力的专业形象。

  2.积极主动:积极主动的态度表明工作者对矫正对象的需求和问题的关心与热情。尤其当矫正对象长期处于被监禁和受严惩的环境中,这会降低矫正对象的紧张情绪,缓解双方关系,促进融洽与和谐。3、感同身受4、订立目标。

  46.社区矫正资料收集的基本内容:

  1.矫正对象个人层面的资料收集

  (1)个人基本资料

  (2)矫正对象对现状及问题的主观看法

  (3)矫正对象对解决问题的动机

  (4)矫正对象生理、心理、情感、智力等方面的能力

  2.环境层面的资料收集

  (1)社会关系系统

  (2)社会资源系统

  3.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层面的资料收集

  (1)矫正对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2)矫正对象寻找帮助的主要方式

  (3)社会系统对矫正对象个人求助的反应

  (4)其他互动系统(如社区组织)对矫正对象的问题的影响

  方法:文献法(间接,稳定,客观性)

  47.社区矫正对象社会问题的类型:

  (1)个人层面问题:生理、心理、认知、生存、生活等问题

  (2)家庭层面问题:关系和心理

  (3)社会层面问题:社会支持、社会制约、社会互动

  48.社区矫正对象社会问题的过程:

  (1)确定问题领域(即三大类型问题的哪个类型)

  (2)确定问题性质

  (3)确定问题影响及程度

  (4)确定问题可能走向

  49.社区矫正计划的制订:

  1.确定矫正工作负责人:

  (1)司法所长是矫正个案建立和实施的第一责任人

  (2)被所长指定的个案直接负责人是第二责任人

  2.起草矫正计划:

  (1)事先听取矫正对象、家属和协作单位意见

  (2)拟定矫正计划(内容与形式)

  (3)提交司法所矫正小组集体讨论确定

  (4)根据人性化需要,可对精神病患者、年老、病残、生活不能自理的监外执行的罪犯,不予建立矫正个案.50.社区矫正以个人和家庭为关注对象的矫正策略:

  (一)个人作为关注对象及相应的策略

  1、个案策略

  (1)端正思想,稳定情绪

  (2)帮困解忧,落到实处

  (3)助人自助,服务社区

  2、个案策略分析

  (1)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任务教育者、社会经纪人、管理者

  (2)矫正对象的角色和任务服从者、服务接受者、矫正工作参与

  (二)家庭作为关注对象及相应的策略

  1、矫正策略

  (1)改善家庭气氛,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减轻家庭对矫正对象的压力

  (2)疏通社会关系,解决矫正对象的工作问题

  (3)争取临时(3个月)生活补助

  51.实施策略分析:

  (1)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任务调解者、社会经纪人、管理者

  (2)矫正对象的角色和任务服从者、矫正工作参与者

  52.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1、惩罚性

  ;2、强制性;3、防范性。

  53.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的任务:1、保证依法、准确、有效地执行刑罚;2、创建良好的社区矫正执行环境,促进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矫正;3、防止社区矫正对象发生违规、违纪行为及再犯新罪,确保社会安全和稳定。

  54.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的工作原则:1、依法管理;2、严格管理;3、科学管理;4、文明管理;5、直接管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55.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的内容:

  1、遵纪守法,服从监管

  2、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享有出版、游行等自由权利

  3、定期报告活动和思想情况

  4、严格遵守会客规定

  5、严格遵守迁居规定

  6、社区矫正对象违反监管规定所需承担的相关法律责任

  58.○日常报到的具体规定:社区矫正对象必须每周向司法所报告1次,汇报上周活动情况,周报到可以采取电话报到方式进行;必须每月到司法所报到1次,并递交当月的书面的思

  想和情况汇报。

  59.○日常报到的管理要求:司法所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日常报到管理制度,并按照规定的要求,检查和督促对象履行法定义务和管理规定;应当积极开展个别谈话教育;应当做好日常报到情况的登记和备案工作。

  60.○监护人制度的具体内容:

  1.监护人的基本条件:

  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群众反映良好;具有监管能力和履行监管职责的身体条件;愿意承担监管义务;系直系亲属或亲友。

  2.工作职责:

  监督矫正对象并督促其遵守社区矫正规定,履行矫正义务;随时与矫正对象保持联系,及时发现、掌握对象的动态及基本情况;必须每月1次以书面或电话形式,向司法所反馈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情况,遇有特殊或紧急情况应当及时反映。

  3.管理要求:

  司法所在确定监护人后,应当及时召集监护人及其所监护的社区矫正对象,签订《社区矫正监护责任书》,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与职责,一式3份,司法所、监护人、社区矫正对象各执一份;司法所及其工作人员与监护人之间要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及时了解和沟通相关情况;司法所应当经常性检查、督促监护人履行职责情况,如发现监护人履行职责不力等情况,要及时批评纠正,情节严重的,要及时撤换,并根据相关规定,会同公安机关对当事人进行严肃处理。

  61.○监督考察小组的组成:一般由社区矫正对象居住地的社区干部、社区矫正志愿者、帮教小组成员、公安民警或其他相关人员组成,至少3人。

  62.○监督考察小组的任职条件: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热心社区矫正工作;

  2.具有一定政策水平和法律、文化素质及矫正专业知识;

  3.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63.○监督考察小组的基本职责:1.负责矫正对象的监督、考察及教育工作;2.参与司法所对矫正对象的奖惩考核评议等工作,并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3.积极反映并帮助矫正对象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4.完成司法所布置的其他相关任务。

  66.○人户分离管理的具体要求:

  《办法》第16条规定,社区服刑人员,由其居住地司法所接受和负责矫正;户籍所在地与居住地不一致的,户籍所在地司法所应当协助、配合居住地司法所开展矫正工作。人户分离的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监督和管理由经常居住地司法所负责;户籍所在地司法所和公安派出所应当协助配合居住地司法所和派出所;社区矫正对象离开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去向不明的,司法所和派出所应当及时查明其下落,并按规定落实社区矫正相关工作措施,一时无法查明其下落的,要落实专人每月至少1次向其亲属了解,直至查明其下落。

  67.社区矫正对象严重违规但尚未构成新罪者所需承担的相关法律责任:

  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68.社区矫正终止的几种情形:期满终止;收押终止;死亡终止。

  二、社区矫正终止的执行:

  1、矫正期满总结

  2、矫正期满评议会

  3、矫正期满的审批

  4、矫正期满的宣告

  69.奖惩考核的主要内容:思想改造和劳动改造

  70.奖惩考核的工作原则:

  1.依法适用

  2.公平、公正、公开

  3.实事求是、准确及时

  4.奖惩与教育相结合5、综合考核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71.○司法所奖惩考核工作的主要职责:

  负责组织、管理、监督工作人员及协调相关职能单位和部门具体实施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奖惩考核工作;应当在社区矫正对象到司法所报到登记之日起,将其纳入奖惩考核工作范围;应当在每月10日前将上月的考核、评议情况并附《社区矫正对象月度考核评议情况登记表》、《社区矫正对象月度加(扣)分情况一览表》、《奖惩审批表》报乡镇(街道)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审批,待审批后应及时存入矫正对象个人档案;矫正对象对奖惩考核异议,并在3日内向司法所提出书面申辩的,司法所应当及时复核,并在5日内给予答复,确属加扣分不当的,应当予以纠正;司法所及工作人员在奖惩考核工作中应当依法执法、依法实施,工作人员中发生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司法所应当视情节及时予以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司法所及其工作人员在奖惩考核工作中,应当自觉接受国家专门机关、上级机关、社会群众、舆论及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

  72.社区矫正对象的行政(司法)奖惩的主要方式及其法律条件

  一、行政(司法)奖励及其执行

  1、年度社区矫正积极分子

  (1)评选条件

  (2)评选活动的组织、评选方法及审批

  (3)奖励

  2、减刑、假释

  (1)法定条件

  (2)量化考核条件

  (3)起始时间、幅度、间隔等问题

  (4)审批程序

  二、行政(司法)处罚及其执行

  1、警告处罚

  (1)条件

  (2)审批程序

  2、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撤销监外执行收监执行

  (1)社区矫正相关规定的处罚条件

  (2)审批程序

  73.社区矫正介入的根本目标(工作宗旨):恢复和加强矫正对象的社会功能

  76.矫正对象的基本心理需求:

  1.希望被视为是独立的人,一个有价值和尊严的人,有自己的喜好,有获得被理解和被尊重的需求;

  2.希望得到关切和了解,对个人的问题希望得到帮助,而不希望一味地被批和指责;

  3.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我选择和决定的权利与机会,不愿被人催促,只希望得到帮助,不希望被支配;

  4.期望与个人生活有关的隐私活动得到保密,不愿意让人知道,不愿声誉受损;

  5.希望能够尽快改善目前的状况,具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包括有一份工作,有一定的立足社会的基础,等等。

  总之,作为矫正工作者,必须了解和理解矫正对象的心理需求,并运用专业的方法给予回应、处理和帮助。

  77.直接介入的个案工作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人在情境中”

  (1)理论基础:心理分析理论、自我心理理论

  (2)基本观点:过往经历(童年经历)对问题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3)诊断重点:对矫正对象做心理动态分析,即研究其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超我及其互动,自我防卫机制等,同时也注重从人与环境关系的角度对个人状况加以调整。

  (4)治疗目标:减少案主的焦虑和不安;减低“人在情境中”系统的功能失调;增强案主的自我适应技巧和能力;增强案主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改善案主的社会生活环境。

  2、人本治疗模式

  (1)基本观点:人是善良、理智、仁慈和可以信赖的。人有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愿望和能力,而且有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

  (2)诊断重点:案主问题的成因是案主有一个较低的自我观,自我评价很低。

  (3)介入目标:促使案主对自己有较实际的看法;较有自信和较有自主能力;能够对自己及其感受有较大的接纳;对自己持较积极的看法和评价;减少对自己的经验做出压抑性的评价;行为上表现较为成熟、社会化,适应力较强;压力对其影响程度较低,较能克服压力和挫折;性格上显得较为健康;对他人较接纳

  3、任务中心模式

  特点:简短、明确、规划、系统化。

  (1)介入目标:着重于帮助案主分析和处理具体的问题,因此所确定的任务是具体的、有限的,是案主的问题,而不是案主的个人成长,是“一个可以处理的问题”,案主知道这一问题的存在;案主承认这是一个问题;案主愿意处理这一问题;案主有能力处理这一问题,如就业、人际关系、学业成绩等。

  (2)介入程序:工作者与矫正对象找到目标问题;根据对象对问题的焦虑程度确定处理的先后顺序;双方就问题确定和分配工作任务;双方共同完成任务;检验成绩并计划矫正对象在辅导结束以后应该继续履行的任务。(问题探索,确认问题,订立契约,任务规划执行,结束阶段)。

  4、行为修正模式

  (1)基本观点:人的行为是学习得来的。人的行为包括操作性行为和反应性行为两种,前者是由个人意识所控制,它是否出现以及出现频率的多少,主要受行为结果的影响,后者无法由个人意识控制,而是因刺激引发生理变化而产生,最常见的有焦虑、不安和性冲动等行为反应。

  (2)矫正目标:案主现实的、此时此刻的行为问题。

  (3)诊断与介入重点:针对引发行为的前因和维持行为的后果两个因素进行分析诊断和介入处理

  78.直接介入的工作内容:针对矫正对象个人层面的直接介入就是矫正工作者帮助

  矫正对象通过修正其认知、情绪、行为、人际关系,以达到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79.沟通方式失当型家庭的介入策略:

  这类家庭的主要特征是家人对矫正对象关爱心切,但沟通方式失当,导致家庭关系较为紧张。

  案例:

  刘某1972年出生,未婚,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刘某生长在父母管教较为严厉的家庭,90年代初父亲去世,母亲靠退休金维持家计。

  刘某回到社区后,很希望能够融入社会,自食其力养活母亲,但又存在很强的自卑心理,所以一直找不到工作,也没有较好的精神状态。

  母亲对刘某的状态十分不满,常常在家里指责他,为此刘某心情十分不好。他知道母亲是疼他的,把他养大吃了不少苦,也知道母亲身体不好,但找不到工作,没有办法,心里也很着急,也就觉得母亲很烦。刘某甚至为躲避母亲的唠叨想与原来的“朋友”重新交往。

  一、介入策略:

  (1)矫正工作者决定从协调母子关系、调整母子互动方式入手以建立家庭对矫正对象的支持。

  (2)增加母子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向母亲转达儿子的孝心和焦虑心情,也希望儿子应该对母亲的关爱方式表示理解;

  (3)矫正工作者对母子之间的互动方式提出了改进建议,帮助学习更有利于双方接受的沟通技巧,如说话的语气、表达情绪的方式等。

  80.关系紧张型家庭的介入策略:

  这类家庭的主要特征是家庭婚姻关系还维持着,但家庭成员间缺乏和睦和支持,家庭关系紧张。矫正工作者着重帮助矫正对象修复其家庭关系,尽量使家庭对矫正对象加以关心和支持

  81.关系破裂型家庭的介入策略:

  这类家庭的主要特征是婚姻和家庭关系面临破裂或者已经破裂。矫正对象面临一些纠纷或者矛盾很难妥善处理,矫正工作者应该协助矫正对象认真分析、冷静处理,在事务的处理中学习和培养矫正对象的各种能力。

  82.司法判前的矫正社会工作: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工作介入;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社会工作介入。

  83.监禁处遇中的矫正社会工作:个案辅导;团体治疗;联系社会;职业辅导;评估报告。

  84.报应主义三中理论形态:神意,道德,法律报应。

  85.矫正评估:矫正社会工作者或机构对矫正过程和矫正绩效进行系统的研究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矫正社会工作者或机构要达到评价矫正项目的过程及绩效的目的。

  86.矫正跟进:矫正工作者和对象的专业关系结束后,工作者必须对矫正对象进行的一段时期的随访,并对随访期出现的情况作出一定程度的处理和回应。

篇二:矫正社会工作强调在社会处遇中提供服务以下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复习资料——丫头

  课程知识点

  第一章

  矫正社会工作概述

  1、司法矫正的类型和功能:A①司法判决前的矫正社会工作: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社工介入;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社工介入②监禁处遇中的矫正社工介入:个案辅导;团体治疗;联系社会;职业辅导;评估报告③社区中的矫正社会工作: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刑释人员的社会工作B大功能:惩罚;隔绝;威慑;改造

  2、矫正社会工作的内涵、功能和基本内容:①一般定义:指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是社会工作在司法领域的违法犯罪矫正中的应用,因此又称司法社会工作。它是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运用专业理论、方法和技巧,为违法犯罪人员,在审判、服刑、缓刑、刑释或其他社会处遇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生活照顾等,使之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恢复社会功能,适应社会生活,重新回归、回报社会,从而达到改造罪犯预防犯罪目的的一种社会福利服务。②功能(针对罪犯的功能:监管、矫正、服务;针对社会环境的功能: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促进刑罚制度的人性化和科学发展化):A可以提供矫正对象的人道主义待遇,改造和预防犯罪。B可以恢复矫正对象的社会功能,回归社会和回报社会。C可以弥补监禁矫正的不足,教化和预防犯罪。D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③内容:调查和监督矫正对象的过错事实及司法处罚形式;应用有控制的方法修正服务对象的行为;利用合法的权威,协助矫正对象转变思想和行为;决定对矫正对象的矫治方案;维护矫正对象的权利与福利

  3、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人道主义和新社会防卫理论

  A人道主义:①提倡人的尊严,确认人是最高的价值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②重视人的现世幸福,确认满足和发展人具有的实在的尘世需要和才能;③相信人的可教化性和发展能力,要求实现个性的自由和全面发展;④追求人类的完善,要求建立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真正人的关系。B新社会防卫理论:安塞尔的新社会防卫理论的主要观点是:(1)对方犯罪的各种手段,不是旨在通过刑罚惩罚和制裁有意识地违反法律规则的行为,而是为了保卫社会免受犯罪行为的侵害(2)社会防卫的意图在于利用一系列通常不属于刑法本身的措施,有效地保护社会这些措施既包括排除或隔离,也包括矫治性措施或教育性措施(3)社会防卫促进这样一种刑事政策,即在犯罪预防中强调个体预防而不强调一般预防,这种刑事政策既要预防犯罪,又要矫治犯罪人,其目标在于使犯罪人得到系统的再社会化(4)对罪犯的再社会化过程只能通过增加新刑法的人道化来实现新刑法必须唤起犯罪人的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恢复犯罪人的自信和个人责任感(或者确切地说,是让犯罪人知道自己在社会中有哪些自由),促使犯罪人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5)刑法和刑事司法的人道化要以对犯罪现象和犯罪人人格的科学理解为基础刑法和刑事司法的人道化,不能仅仅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或多愁善感的运动的产物,而应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新社会防卫论为矫正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4、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途径(工作领域):司法审判前的服务;社会处遇服务;为在监服刑人员的服务;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更生保护服务;对违法青少年的服务:(1)司法审判前的服务:矫正社会工作者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主要工作职责是通过与受助者及其家庭和周围社会的接触了解,写出一份有关犯罪嫌疑人背景的调查报告,提交法庭做审判参考;2)社会处遇服务:缓刑、假释人员的观护,院舍训练(中途家庭、寄养家庭、教养院、感化院)的组织管理,社会服务(社区服务或社区劳役)计划的执行,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的“更生保护”服务,违法青少年矫正服务;3)为在监服刑人员的服务:由于监狱环境造成与社会和他人的隔绝状况,因此一般采用个案辅导的方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面谈、矫正社会工作复习资料——丫头

  诊断、辅导、报告;4)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更生保护服务:提供住宿场所;提供就业、就学辅导;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和生活辅导;提供物质援助;5)对违法青少年的服务:主要方法:院舍辅导;街头辅导

  5、矫正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任职条件及工作职责A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除了需要具备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外,还需要①需要树立有关社区矫正的基本理念。首先要求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要理解教育刑论的科学内涵,对我国实施社会矫正的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其次,要树立罪犯为“特殊弱势群体:的理念。②应掌握满足矫正对象需求、解决矫正对象问题的相关方法和技巧。③还应具备其他的素质。首先,要熟悉国家有关社区矫正的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规范性文件。其次,应懂得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有关学科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将多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运用与社区矫正工作之中。最后,还要有有一颗仁慈之心和奉献精神。B、工作任务:①制定矫正计划、方案,具体实施矫正措施。②提供帮助、服务。③教育、培训。④加强与社会志愿者以及其他矫正力量的协调与配合,努力形成工作合力,最大限度地为矫正工作服务。C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应当具备的条件:①拥护宪法,遵守法律,品行端正②热心社区矫正工作③有有一定的

  法律政策水平、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④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⑤达到一定的年龄D自愿者的工作职责:负责具体结对的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帮教工作;协助司法所及工作人员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奖惩考核等工作;积极反映并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解决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完成司法所布置的其他矫正工作任务。P190

  第二章

  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1、人类社会几种典型的刑罚方法:A报应刑论:肉刑和生命刑;B人道主义理论:监禁刑(自由刑);C社会防卫论:非监禁刑

  2、当今世界主导的刑罚方式:社区矫正.当今国外社区矫正已成主导的刑罚方式,除重犯(主要是暴力犯罪)外,轻犯、青少年犯罪和无受害人犯罪(如赌博、卖淫、通奸)等多数犯罪行为(发达国家占60%以上)都判以社区矫正处罚。

  3、现代刑法思想的基本主张:现代社会非监禁化的刑罚理论及其非监禁刑(社区刑)

  4、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特点:判例法与成文法;公法与私法

  ①英美法系国家社区矫正制度主要特点:A美国:(1)以立法形式确立;(2)中央指导、地方负责的行政管理机构;(3)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和经费投入;(4)服务项目丰富多样;(5)市场化运作;(6)

  建立矫正咨询委员会B英国:(1)典型的判例法国家;(2)社区矫正个别化;(3)社区矫正前瞻性;(4)社区刑罚执行机制健全;(5)中央领导和负责,地方执行和实施;(6)中央和地方缓刑机构经费及人员薪资由中央财政支出②大陆法系国家社区矫正制度主要特点:法国:(1)确立“刑罚个别化”和“使犯罪人重返社会”的立法指导思想,法规体系完善;(2)刑罚方法灵活多样,因人而异,保安处分措施多种。日本:(1)社区矫正立法不断完善;(2)矫正措施多种多样;(3)统一领导与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同英国)

  5、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1841,美国,约翰.奥古斯特被后人称为“感化工作之父”和“世界上第一个伟大的观护人”(严格地讲是志愿者),其大无畏的开创精神和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重大贡献

  6、国外社区矫正制度的共同特征A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家中监禁制、周末拘禁制、劳动释放制、学习释放制、归假制B社区矫正法规完善:形式多样化、矫正功能多重性、管理差别性、措施强制性、法规翔实及兼容性C社区矫正决定机关独立正规:缓刑由法院判决;假释由假释委员会决定D社区矫正执行专业规范:执行机关由司法行政部门下设一个专门机构;执行人员由专职人员和志愿人士构成;执行内容含判前调研报告、矫正报

  矫正社会工作复习资料——丫头

  告、治疗与服务。

  7、中国罪犯矫正工作的特点:①国家专门机关与社会相结合共同完成教育改造罪犯的任务②惩罚管制与思想改造相结合贯穿于罪犯矫治工作的全过程。③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相结合共同实现改造罪犯成为新人的目的。

  8、中国特色的罪犯矫正制度(劳动改造)及中国独创的刑罚方式(管制)(1)国家专门机关与社会相结合共同完成教育改造罪犯的任务;(2)惩罚管制与思想改造相结合贯穿于罪犯矫治工作的全过程;(3)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相结合共同实现改造罪犯成为新人的目的。

  9、中国矫正社会工作的实践形式:社会帮教、工读教育、劳动教养、社会处遇、监禁矫正。

  第三章

  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及分类矫治

  1、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A管制犯B缓刑犯C暂予监外执行犯:(1)严重疾病需要监外就医的;(2)怀孕或哺乳期妇女;(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D假释犯E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2、管制犯的执行机关、期限、待遇及减刑条件、刑期、法定程序

  ①执行机关:审判、检察、公安、司法行政机关共同参与监管的刑罚执行机制;②期限:3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超过3年;③待遇:劳动中同工同酬;④减刑条件及法定程序:A、“确有悔改表观”是指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情形:认罪服法;认真遵守监规纪律,接受教育改造;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积极参加劳动,完成生产任务。B、“立功表现”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检举、揭发监狱内外犯罪活动,或者提供重要的破案线索,经查证属实的;(2)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3)在生产、科研中进行技术革新,成绩突出的;(4)在抢险救灾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积极的;5)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事迹的。C、“重大立功表现”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2)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3)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4)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5)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6)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⑤法定程序:(1)对有期徒刑罪犯(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减刑,由罪犯所在监区(分监区)集体研究,提出意见,呈报名单在罪犯中公示,经监狱主管部门审核,监狱长批准后,由监狱提出书面建议,提请当地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2)对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罪犯的减刑,由罪犯所在监狱提由书面建议,报请省(市)监狱管理局审核同意后;请高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3)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减刑的结果应当在罪犯中公开。

  3、社区矫正的工作任务:(A、监督管理: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B、教育矫正:采取多种方式,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促其成为守法公民;C、帮助服务: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以利于其顺利适应社会生活。)4、累犯和惯犯的人格特征及矫正策略A人格特征:(1)在错误人生观支配下,恣意追求反社会目标,刻意谋划和实施犯罪行为;(2)与社会处于对立状态,形成明确的反社会态度,并经常产生报复性动机,甚至形成犯罪习性;(3)犯罪人格一旦形成,其人格中可以对犯罪心理起到抑制作用的常态心理随之减退,以至实施犯罪活动的意志变得坚决。B人格矫正:(1)消除犯罪动机,矫正不良爱好,培养健康人生观;(2)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劳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出狱以后能够自食其力;(3)培养和保持良好生活规律,鼓励参加文体活动;(4)对于较为严重的强迫症患者采取必要的药物治疗,辅之以心理辅导。

  5、未成年犯的人格特征及矫正策略,建立未成年犯刑事污点消除制度的意义A人格分析:

  矫正社会工作复习资料——丫头

  (1)过渡性。半幼稚、半成熟期,即心理学上的“心理断乳期”;(2)动荡性。自尊心强,但思维片面,容易偏激,激情成分很重;(3)可塑性。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通过教育形成和发展积极的人格特质。B矫治对策:(1)人格矫正。其犯罪人格相对容易改变,矫正难度相对较小而意义重大;如果受刑期间矫正不力甚至可能形成监狱人格,出狱后极易再犯。(2)立法建立刑事污点消除制度。C建立未成年犯刑事污点消除制度的意义:(1)有利于实现刑罚的目的(2)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回归

  第四章

  社区矫正对象的接收与专业关系的建立

  1、社区矫正对象接收前的准备工作:A社区矫正对象基本情况调研与排查:摸清本辖区内社区矫正对象基本情况;了解矫正对象的现实表现和他人反映;了解对象的人户分离及人员流动情况;了解对象和重点对象有违法、违纪倾向或苗头的基本情况;重点了解和掌握下落不明或档案无记载但已在社会服刑的社区矫正对象的情况。B社区矫正对象监督考察原始档案的梳理工作:查阅原始档案是否有缺失情况;做好建档准备工作。

  2、社区矫正对象接收工作的程序和内容:司法部《办法》第16和21条规定社区矫正对象接收工作5个程序和内容:相关法律文书及材料接收;对象的确认、登记、填写相关表格、在《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签字;告知相关权利和义务及社区矫正相关规定;开展初次见面谈话教育;建立社区矫正对象的个人矫正档案。

  3、建立社区矫正专业关系的技巧:A感同身受:了解对象的感受和所关心的事;了解对象对专业关系的看法和处理方法上的习惯并予以理解;了解对象克服困难的动机。B订立目标:澄清目标;订立目标C制造氛围:营造良好的工作场所;专注和接纳的工作态度;工作者本身友善、诚恳、自信和有能力的专业形象。D积极主动:积极主动的态度表明工作者对矫正对象的需求和问题的关心与热情。尤其当矫正对象长期处于被监禁和受严惩的环境中,这会降低矫正对象的紧张情绪,缓解双方关系,促进融洽与和谐。

  第五章

  社区矫正计划与执行

  1、社区矫正资料收集的基本内容与方法A矫正资料收集的基本内容:(一)矫正对象个人层面的资料收集:1、个人基本资料2、矫正对象对现状及问题的主观看法3、矫正对象对解决问题的动机4、矫正对象生理、心理、情感、智力等方面的能力(二)环境层面的资料收集:1、社会关系系统2、社会资源系统(三)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层面的资料收集:1、矫正对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2、矫正对象寻找帮助的主要方式3、社会系统对矫正对象个人求助的反应4、其他互动系统(如社区组织)对矫正对象的问题的影响B社区矫正资料收集方法:(一)文献法1、特点(1)间接性(2)稳定性(3)客观性2、文献资料种类:(1)根据文献的加工程度,分为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2)根据文献资料的形式,分为文字、数字、声像资料3、社区矫正工作中的文献资料(1)社区矫正工作所依托的社会发展背景资料(2)相关政策法规(3)相关法律文书(4)相关社会服务机构资料(5)社区矫正研究文献资料(二)访谈法(三)问卷法(四)观察法。

  2、社区矫正对象社会问题的类型及诊断过程:A主要类型(一)问题分类原则1、目的性2、操作性3、清晰性(二)问题分类①个人层面问题:生理、心理、认知、生存、生活等问题②家庭层面问题:关系和心理③社会层面问题:社会支持、社会制约、社会互动B(一)诊断的基本方法1、认清问题的复杂多样性2、分清问题的主次3、找到问题的根源(二)诊断的基本过程1、确定问题领域(即三大类型问题的哪个类型)2、确定问题性质3、确定问题影响及程度4、确定问题可能走向

  3、社区矫正计划的制订:(一)确定矫正工作负责人1、司法所长是矫正个案建立和实施的第一责任人2、被所长指定的个案直接负责人是第二责任人(二)起草矫正计划1、事先

  矫正社会工作复习资料——丫头

  听取矫正对象、家属和协作单位意见2、拟定矫正计划(内容与形式)3、提交司法所矫正小组集体讨论确定4、根据人性化需要,可对精神病患者、年老、病残、生活不能自理的监外执行的罪犯,不予建立矫正个案

  4、社区矫正以个人和家庭为关注对象的矫正策略及角色和任务A(一)个人作为关注对象及相应的策略1、个案策略(1)端正思想,稳定情绪(2)帮困解忧,落到实处(3)助人自助,服务社区2、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任务:教育者、社会经纪人、管理者3、矫正对象的角色和任务:服从者、服务接受者、矫正工作参与者B家庭作为关注对象及相应的策略:1、矫正策略(1)改善家庭气氛,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减轻家庭对矫正对象的压力(2)疏通社会关系,解决矫正对象的工作问题(3)争取临时(3个月)生活补助(200元/月)2、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任务:调解者、社会经纪人、管理者3、矫正对象的角色和任务:服从者、矫正工作参与者

  第六章

  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

  1、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和任务A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惩罚性、强制性、防范性。B监督管理的任务:1、保证依法、准确、有效地执行刑罚2、创建良好的社区矫正执行环境,促进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矫正3、防止社区矫正对象发生违规、违纪行为及再犯新罪,确保社会安全和稳定

  2、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的工作原则和内容A监督管理的工作原则1、依法管理2、严格管理3、科学管理4、文明管理5、直接管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B内容:登记报到、监督考察、走访考察、请假销假管理、迁居管理、会客管理、人户分离管理、考核奖惩、分级管理及其处遇

  3、日常报到的具体规定及管理要求社区矫正对象应当在接到判决、裁定之日起7日内,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报到并办理登记手续。司法所应当在社区矫正对象报到时,告知其权利、义务和社区矫正监督管理的相关规定。

  社区矫正对象每周向司法所报告一次上周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报告可以书面、口头或电话形式。社区矫正对象以口头、电话形式报告的,司法所应当作好记录。

  社区矫正对象每月到司法所书面汇报一次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社区矫正对象无书写能力的,可以口头汇报,司法所应当作好记录。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视其身体状况,经司法所同意,可以委托监护人或近亲属递交书面情况汇报。

  4、监护人制度的具体内容:监护人的基本条件、职责及管理要求:司法所应当在社区矫正对象办理登记手续之日起7日内,对其家庭、原单位进行走访了解,确定监护人,与有监护能力的社区矫正对象近亲属或工作单位、居委会签订监督协议,制定和落实监督管理措施。监护人由社区矫正对象具有监护能力的近亲属或所在单位、居(村)委会工作人员和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亲友担任。

  监护人应当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并及时向司法所反映情况。

  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定监护人应当协助司法所督促社区矫正对象遵守社区矫正纪律,履行社区矫正义务。

  5、监督考察小组的组成、任职条件及基本职责:监督考察小组一般由服刑人员居住地的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社会志愿者和其他相关人员组成。

  6、人户分离管理原则的具体要求

  对社区矫正对象人户分离的管理应当采用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为主管理,户籍地社区矫正机构协助管理的办法。户籍地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及时向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寄发《人户分离联系单(第三联)》并要求转递有关材料。

  矫正社会工作复习资料——丫头

  社区矫正机构收到联系单的,应将掌握的情况如实通报对方,逐项详细填写。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留存收到的第二联,将第三联填妥后于15日内回复对方;户籍地社区矫正机构留存收到的第三联,将第二联填妥后于15日内回复对方。不属于社区矫正对象的,也要回函说明。

  转递的材料应当包括社区矫正对象在刑期间有关法律文书复印件以及社区矫正期间的矫正材料。

  对户籍地发生变化,居住地尚未落实的社区矫正对象,原户籍地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先行管理,待社区矫正对象居住地落实后,再通知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管理。

  7、社区矫正对象严重违规但尚未构成新罪者所需承担的相关法律责任: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8、社区矫正终止的几种情形:期满终止;收押终止;死亡终止

  第七章

  社区矫正对象的奖惩考核

  1、奖惩考核的主要内容:A、思想改造:主要考核社区矫正对象认罪悔改、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政治学习、参加思想教育活动等方面的表现。B、劳动改造:主要考核社区矫正对象在从业以及参加社会公益劳动过程中的劳动态度、劳动质量、文明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表现。

  2、奖惩考核的工作原则:①依法适用②公平、公正、公开③实事求是、准确及时④奖惩与教育相结合⑤综合考核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3、司法所奖惩考核工作的主要职责:

  1、4、社区矫正对象的奖惩方式:年度社区矫正积极分子;减刑、假释;警告处罚;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撤销监外执行收监执行

  第八章

  社区矫正直接介入

  1、社区矫正介入的根本目标(工作宗旨):恢复和加强矫正对象的社会功能

  2、社区矫正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的概念A矫正社会工作的直接介入是指针对对象采取的行动和直接的服务介入。从直接介入的主要内容看,包括对矫正对象个人的矫正介入、针对矫正对象群体的矫正介入。B矫正社会工作的简介介入主要是指对矫正对象以外的其他系统采取的介入行动,它也被视为改变环境的工作。一般来说,它可以包括针对矫正对象所出家庭环境的间接介入、针对矫正对象所处社区环境的间接介入、针对矫正对象所处社会环境的间接介入。

  3、矫正对象的基本心理需求A希望被视为是独立的人,一个有价值和尊严的人,有自己的喜好,有获得被理解和被尊重的需求;B希望得到关切和了解,对个人的问题希望得到帮助,而不希望一味地被批评和指责;C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我选择和决定的权利与机会,不愿被人催促,只希望得到帮助,不希望被支配;D期望与个人生活有关的隐私活动得到保密,不愿意让人知道,不愿声誉受损;E希望能够尽快改善目前的状况,具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包括有一份工作,有一定的立足社会的基础,等等。总之,作为矫正工作者,必须了解和理解矫正对象的心理需求,并运用专业的方法给予回应、处理和帮助。

  4、直接介入的个案工作模式A个案工作方法的介入模式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①理论基础:心理分析理论、自我心理②理论基本观点:过往经历(童年经历)对问题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③诊断重点:对矫正对象做心理动态分析,即研究其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超我及其互动,自我防卫机制等,同时也注重从人与环境关系的角度对个人状况加以调整。④治疗目标:减少案主的焦虑和不安;增强案主的自我适应技巧和能力;增强案主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改善案主的社会生活环境。2、人本治疗模式①基本观点:人是善良、理智、仁慈和

  矫正社会工作复习资料——丫头

  可以信赖的。人有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愿望和能力,而且有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②诊断重点:案主问题的成因是案主有一个较低的自我观,自我评价很低。③介入目标:促使案主对自己有较实际的看法;较有自信和较有自主能力;能够对自己及其感受有较大的接纳;对自己持较积极的看法和评价;减少对自己的经验做出压抑性的评价;行为上表现较为成熟、社会化,适应力较强;压力对其影响程度较低,较能克服压力和挫折;性格上显得较为健康;对他人较接纳。3、任务中心模式①介入目标:着重于帮助案主分析和处理具体的问题,因此所确定的任务是具体的、有限的,是案主的问题,而不是案主的个人成长,是“一个可以处理的问题”,案主知道这一问题的存在;案主承认这是一个问题;案主愿意处理这一问题;案主有能力处理这一问题,如就业、人际关系、学业成绩等。②介入程序:工作者与矫正对象找到目标问题;根据对象对问题的焦虑程度确定处理的先后顺序;双方就问题确定和分配工作任务;双方共同完成任务;检验成绩并计划矫正对象在辅导结束以后应该继续履行的任务。4、行为修正模式①基本观点:人的行为是学习得来的。人的行为包括操作性行为和反应性行为两种,前者是由个人意识所控制,它是否出现以及出现频率的多少,主要受行为结果的影响,后者无法由个人意识控制,而是因刺激引发生理变化而产生,最常见的有焦虑、不安和性冲动等行为反应。②矫正目标:案主现实的、此时此刻的行为问题。③诊断与介入重点:针对引发行为的前因和维持行为的后果两个因素进行分析诊断和介入处理。

  5、直接介入的内容P116:从直接介入的主要内容看,包括对矫正对象个人的矫正介入、针对矫正对象群体的矫正介入。据前述,矫正对象的问题呈现多面性,其中重要的部分是由于自身的认知、情绪、行为、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或缺陷。针对矫正对象个人层面的直接介入就是矫正工作者帮助矫正对象通过修正其认知、情绪、行为、人际关系,以达到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第九章

  社区矫正的间接介入

  1、沟通方式失当型家庭的介入策略:A这类家庭的主要特征是家人对矫正对象关爱心切,但沟通方式失当,导致家庭关系较为紧张。B介入策略:(1)矫正工作者决定从协调母子关系、调整母子互动方式入手以建立家庭对矫正对象的支持。(2)增加母子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向母亲转达儿子的孝心和焦虑心情,也希望儿子应该对母亲的关爱方式表示理解;(3)矫正工作者对母子之间的互动方式提出了改进建议,帮助学习更有利于双方接受的沟通技巧,如说话的语气、表达情绪的方式等。

  2、关系紧张型家庭的介入策略A这类家庭的主要特征是家庭婚姻关系还维持着,但家庭成员间缺乏和睦和支持,家庭关系紧张。矫正工作者着重帮助矫正对象修复其家庭关系,尽量使家庭对矫正对象加以关心和支持。B介入策略:3、破裂型家庭的介入策略:A这类家庭的主要特征是婚姻和家庭关系面临破裂或者已经破裂。矫正对象面临一些纠纷或者矛盾很难妥善处理,矫正工作者应该协助矫正对象认真分析、冷静处理,在事务的处理中学习和培养矫正对象的各种能力。B介入策略:(1)矫正工作者辅导矫正对象学会处理矛盾和协调关系以及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2)矫正工作者与赵某前夫联系希望给予赵某帮助。(3)矫正工作者与赵某娘家人联系,希望其父母能够给予帮助。

  4、家庭层面间接介入的工作模式(家庭结构治疗模式)的基本观点及介入重点:常用的方法是家庭结构治疗模式。A基本观点:个人的许多问题是由不良的家庭交往产生的,只有改变家庭的交往方式才能解决案主的问题。B注重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和交往方式以发挥家庭的功能,从而解决案主的问题。

  5、社区层面间接介入的工作目标及工作内容:A此层面间接介入的目标是促进社区关系的调整和重塑,帮助矫正对象个人社会化功能的恢复和改善。B工作内容是如何建立对社区的认

  矫正社会工作复习资料——丫头

  识,如何与社区建立关系,如何协调和改善社区关系(各类社区支持资源的动员,各类社区活动的组织等)。

  6、社会环境层面间接介入的工作内容:此层面间接介入主要是指矫正工作者帮助矫正对象落实社会福利政策,如户口安置、办理《劳动手册》、提供就业岗位、争取社会保障政策、发放补助金和协调其他部门共同做好解困工作等。

篇三:矫正社会工作强调在社会处遇中提供服务以下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的方法包括(ABCD)。

  A.社会工作行政

  B.个案工作

  C.小组工作

  D.社区工作

  E.心理辅导

  15岁的小亮,因抢劫罪被判缓刑2年。矫正社会工作者了解到,小亮6岁时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由于其父拒绝承担抚养责任,导致家庭经济拮据。小亮上中学后染上网瘾,母亲为此经常打骂他,母子关系紧张,一次与母亲爆发激烈冲突后,离家出走泡在网吧,后因无钱上网实施抢劫犯罪。针对小亮及其母亲的上述情况,适合为他们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有(ACDE

  )。

  A.生活保障服务

  B.法律授权服务

  C.就业培训服务

  D.改善亲子关系服务

  E.认知及行为矫正服务

  现代矫正社会工作起源于(A)。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矫正社会工作从本质上讲是司法体系中的(B

  )。

  A.社会服务

  B.社会福利服务

  C.监督管理

  D.社区矫正

  在司法判决前,矫正社会工作者介入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工作内容,不包括(A

  )。

  A.犯罪嫌疑人调查报告的撰写

  B.社区资源连接以应对生活困难

  C.家庭关系协调及家庭成员心理、情绪辅导

  D.为失去依靠的家庭成员提供生活照料

  下面的服务内容中,属于社区工作方法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的是(ABD

  )。

  A.社区工作者对A社区进行综合治理,以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

  B.社区开展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

  C.社区根据社区政策向矫正对象提供相应服务

  D.社区挖掘社会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E.社区着眼于矫正对象的潜能发掘和自己解决问题

  叮叮小文库

  在矫正社会工作中,(A

  )是最普遍运用的服务模式。

  A.个案辅导

  B.团体辅导

  C.外展服务

  D.社会工作者行政

  矫正社会工作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也称感化工作,它是矫正制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工作实务的一个重要领域。下列对于矫正社会工作的说法正确的是(BCDE

  )。

  A.矫正社会工作的服务只在刑事司法过程的开端进行

  B.矫正社会工作者是刑罚执行团队中的一员

  C.矫正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实施于司法矫正体系中

  D.从本质上讲它是在司法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

  E.服务对象是特殊社会困难群体

  矫正社会工作对非监禁罪犯实施监管可以达到的目的包括(ABD)。

  A.通过定期汇报的规定对犯罪行为做一定补偿

  B.通过监管预防其再犯罪

  C.重新融入社会

  D.通过不可随意离开居住地的规定对犯罪行为做一定补偿

  E.家庭关系调适

  矫正社会工作针对罪犯具有一定的服务功能,其中从大体上来划分,矫正社会工作中的服务手段包括(A

  )。

  A.直接的专业服务、转介性的间接服务

  B.法律顾问、惩罚

  C.惩罚、提供证据

  D.专业服务、促进正向改变

  矫正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理念包括(ABD)。

  A.接纳

  B.可塑性

  C.公平

  D.个别化

  E.多样化

  矫正社会工作者是(D

  )执行团队中的一员。

  A.司法

  B.社区矫正

  C.社会服务

  D.刑罚

  罪犯赵虎是矫正社会工作者小王的服务对象,赵虎积极地想要通过自身努力来维持他的基本生存条件;小王便帮他联系到了一份工作;如今,赵虎正在积极学习、接受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这里小王的做法,是致力于满足赵虎的(B

  )需求。

  -2

  叮叮小文库

  A.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B.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

  C.正常家庭生活的需要

  D.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

  小顺因为抢劫被判处服刑三年。在刑满释放后,矫正社会工作者小程为他提供了一系列服务,其中属于再社会化需求方面的服务是(D

  )。

  A.为小顺提供职业培训

  B.为小顺申请低保

  C.为小顺提供就业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知识

  D.为小顺提供心理辅导

  在矫正社会工作领域,院舍训练中的(B)收容观护青少年,主要是为了避免其沾染犯罪恶习,以及缺乏家庭照顾而重新犯罪。

  A.感化院

  B.寄养家庭

  C.教养院

  D.收容所

  下列工作中,属于监禁场所内矫正社会工作内容的有(ABCE

  )。

  A.预防服务对象间犯罪观念的"交叉感染"B.协助服务对象戒除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C.协助服务对象适应监禁场所的生活

  D.协助服务对象制定作息制度及管理措施

  E.帮助服务对象恢复重建其社会功能

  (D)是矫正社会工作最重要的一个实施领域。

  A.家庭矫正

  B.监狱矫正

  C.学校矫正

  D.社区矫正

  矫正社会工作者相信,服刑人员各有所长,于是决定在春节来临之际,在监禁场所为服刑人员举办监狱春晚。晚会的节目全部由服刑人员自己提供,从节目组织、策划到节目编排创作,再到节目表演,每个服刑人员都参与其中,"春晚"办得有声有色,这一案例运用了矫正社会工作的(C

  )理论。

  A.行为主义

  B.认知

  C.优势视角

  D.社会一心理

  矫正社会工作针对罪犯的功能与作用包括(BCE)。

  A.教育功能

  B.监管功能

  -3

  叮叮小文库

  C.矫正功能

  D.引导功能

  E.服务功能

  在监禁场所中,矫正社会工作者所能提供的专业服务包括ACD()。

  A.协助服刑人员适应监禁场所生活

  B.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C.为在监服刑人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D.帮助在监服刑人员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E.为在监服刑人员传递信件

  矫正社会工作者介入司法过程,自司法判决前的(C)阶段就已经开始

  A:调查

  B:起诉

  C:案件审理

  D:侦察

  矫正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罪犯及其家人提供相关的服务,使其消除犯罪心理,改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活动。根据这样的定义,针对罪犯个人的,矫正社会工作的还包括(CE)。

  A.惩戒

  B.补救

  C.服务

  D.替代

  E.监管

  收容犯罪青年和少年,通过6个月以上、3年以下的入院矫正训练,使之在思想、心理、行为上都得到改善,这属于院舍服务的哪一种类型?(C)

  A.中途家庭

  B.寄养家庭

  C.教养院

  D.感化院

  院舍训练一般可分为:中途家庭;寄养家庭;教养院;感化院。其中,中途家庭

  收容无家可归或者有家不便归的犯罪人,并通过各种社会服务活动,使犯罪者及早适应社

  会。感化院收容犯罪青年和少年,通过6个月以上、3年以下的入院矫正训练,是指在思

  想、心理、行为上都得到改善。

  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理论与视角主要包括(ABDE)。

  A.行为主义理论

  B.认知理论

  C.人道主义

  D.标签理论

  E.“社会——心理”视角

  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理论与视角有五种:①行为主义理论;②认知理论;③标签理论;④优-4

  叮叮小文库

  势视角;⑤“社会—心理”视角。C项是矫正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行为治疗法的治疗策略与技巧包括(BDE)。

  A.危机介入

  B.反应性技巧

  C.情绪性技巧

  D.操作性技巧

  E.综合性技巧

  行为治疗法有许多有特色的治疗方法与策略,须根据情况不同的选择。它们分别是:①反映性技巧;②操作性技巧;③综合性技巧。

  社会工作者周瑾采用社区工作方法开展矫正社会工作,则她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有【:ADE】。

  A.进行综合治理,以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

  B.要重视和善于与矫正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C.要善于协调多部门、多机构,提供整合性的服务

  D.挖掘社区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E.开展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

  在社区矫正工作领域,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进行综合治理,以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②开展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③挖掘社区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5

  叮叮小文库

  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适用范围和5种具体对象:

  被判处管制的;被宣告缓刑的;被暂予监外执行的。

  具体: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4)被裁定假释的;

  (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轻微、主观恶意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当作为重点对象,适用上述非监禁措施,实施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的功能

  1、惩罚功能

  不能享有被法律所剥夺或限制的一定权利

  必须服从社区矫正机构的管理和教育

  必须遵守矫正制度并参与社区服务

  2、教育功能

  惩罚与教育有机结合

  社区矫正机构通过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技能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社区矫正人员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平,增强谋生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达到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目的。

  3、塑造功能

  通过矫正活动的连续实施,促进社区矫正人员公民人格的最终塑造。

  4、感化功能

  社区矫正人员基于社区矫正机构所给予的人道待遇和人性关怀而产生的积极的心理效应。

  思想教育、行为引导

  传授文化知识与生产技能

  推荐就业

  困难帮扶—调动改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5、治疗功能

  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普遍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对有心理问题的矫正对象,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削减或者消除犯罪心理和各种不良心理

  6、控制功能

  在社区矫正过程中,社区矫正人员始终处于社区矫正机构和人民群众的视野内,其行为置于监督管理之下,其行踪由社区矫正机构及时掌握。人身自由未被剥夺,但行为受到一定的控制,预防重新犯罪。

  矫正社会工作流程

  1、接案

  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的第一步。需要良好的专业关系,理解、接-6

  叮叮小文库

  纳、信任

  (1)准备首次会谈

  (2)接案会谈

  (3)会谈过程

  2、预估

  (1)全面收集服务对象资料

  (2)整理资料,并形成暂时性的预估

  3、服务干预

  (1)目标: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

  (2)制订干预计划——协商确定一套可行的计划

  (3)干预和介入

  最基础:情感宣泄、情绪支持、认知干预、行为矫正

  4、结案和评估

  矫正社会工作者的具体任务

  (1)制定矫正计划、方案。

  社工利用专业知识,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落实具体矫正措施,主要针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矫治、行为规训、效果评估等,并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变化及时调整矫正方案,以发挥其最大效能

  (2)提供帮助、服务。

  社工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为社区矫正人员解决生存、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如为符合条件的社区矫正人员提供低保,农村社区矫正人员落实责任田,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社区矫正人员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等。

  (3)开展教育、培训。

  社工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形势政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文化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其他方面的教育,培训和指导其他工作人员,如志愿者等

  (4)加强协作、配合。

  社工对加强与司法行政机关执法者、社会志愿者以及其他矫正力量的协作和配合,努力形成工作合力,最大限度地为社区矫正工作服务。(资源整合者)

  社区矫正志愿者参加社区矫正的必要性

  志愿者的参与

  有利于增强个别化服务能力,为社区矫正人员提供特别的帮助;

  有利于实施结对帮教;

  有利于提高社区矫正的社区认可和支持度;

  社区矫正志愿者的具体任务

  (1)参与制定矫正方案,帮助落实

  (2)为社区矫正人员提供法律、心理咨询等服务

  (3)与社区矫正人员结成对子,为他们提供教育和帮助

  (4)及时向社区矫正机构反映社区矫正人员的现实表现和特殊问题

  (5)提意见和建议,承办社区矫正机构指派的其他工作

  -7

  叮叮小文库

  社区组织在社区矫正中的作用

  存在于社区内部,如居委会、社区人民调解组织等

  (1)协助社区矫正机构进行组织管理,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教育、指导

  (2)协助社区矫正机构,帮助社区矫正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协助矫正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和社区矫正人员的亲属等社会力量开展工作

  (4)协助组织社区服务

  社区矫正对象参加社会劳动的意义

  通过参加公益劳动,可以体现其对社会的积极的补偿,培养其对社会责任感,既起到惩罚作用,也在行为上对服刑人员进行了矫正,达到矫正其不良心理,避免重新犯罪的目的

  ①通过从事公益劳动和服务以培养罪犯的劳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②在服务过程中学会生产、生活技能以增强就业能力,③在社会交往中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本领以增强社会适应能的。

  -8

  叮叮小文库

  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和作用(易考题型:简答题)

  a针对违法犯罪人员的功能与作用的关键词有三个:监管、矫正、服务。

  1.

  监管功能能通过限制一定程度自由的方法使违法犯罪人员对犯罪行为作一定补偿,并预防其再犯罪。

  2.

  矫正功能能够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生理、心理、思想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促进其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其中的正常成员。

  3.

  服务功能则涵盖了生活照料、经济支持、疾病医治、心理辅导、就学就业辅导、家庭关系调适等方面的工作。

  b针对社会环境的功能与作用则有两个方面:

  1.

  :营造有利于更新改造的家庭和社区环境。

  矫正社会工作者除了针对罪犯个人的监管、教育和服务外,还着眼于家庭和社区环境的改善,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改造以及预防的健康和睦的家庭和社区环境。

  2.

  :促进刑罚制度朝人性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正社会工作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事更新改造罪犯和改善社会环-9

  叮叮小文库

  境的活动,用有力的事实向世人表明,人性化、科学化的刑罚制度比威慑至上的严刑峻法更有利于罪犯的改造和社会的安全

  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一)特殊性:为特殊社会困难群体提供福利服务。

  (二)复杂性:强制性监管与人性化服务交织相伴。

  (三)长期性:服务期限与刑罚执行期限基本一致。

  (四)专业性:法律专业与社会工作相结合。

  矫正社会工作的任务:运用平等、尊重、接纳、注重教育转化等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通过与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面对面的工作,鼓励他们增强立足社会、直面人生的信心和能力,并为解决他们心理、法律、生活、就业等方面面临的实际困难或问题,提供真诚的帮助、服务和指导,以促使他们加快悔过自新、弃恶从善的步伐,从而达到帮助他们顺利适应社会生活,早日融入社会大家庭,成为守法的合格公民的目的。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主要有:

  1.中介者;社区矫正工作者帮助他确定和运用各项社区及政府资源,并整合这些资源,工作者作为他与他所需要的资源之间的联系人,为他提供了生存的基本保证,即帮他向有关部门申请开了一家私人诊所。

  2.倡导者;在利益问题上,中介者的角色并不能满足其需求。社区矫正工作者通过与社区内外的相关部门打交道,改变他们不关注类似张某这样的弱势群体的观念,影响相关部门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服务,并可以适时提供建议。

  3,使能者;社会工作者发挥的作用在于鼓励服务对象表达自己的利益需求,并提供机会使他们感受到社区及相关部门的关怀,并使服务对象能够从自身出发,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最终实现助人自助。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

  a针对犯罪嫌疑人:通过与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和周边社区的接触了解,写出一份有关犯罪嫌疑人背景的调查报告,提交法庭做审判参考

  调查报告内容:犯罪事实、前科、本人生活史

  b针对犯罪嫌疑人家属:家庭关系协调及家庭成员心理、情绪疏导;社区资源联结以应对生活困难;为失去依靠的家庭成员提供生活照料

  2、监禁场所的社会工作

  针对监狱服刑的案主,重点

  a协助服刑人员适应监禁场所生活:熟悉监狱环境、协助戒除不健康生活习惯、解决生活困难、预防服刑人员间犯罪观念和行为的交叉感染

  b为在监服刑人员提供专业咨询等服务:公民教育、心理情绪疏导、职业技能训练、人际交往意识与能力提升

  c帮助在监服刑人员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了解社会变化、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构建支持性社会网络

  -10

  叮叮小文库

  3、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

  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

  接受社会工作辅导,及时汇报工作生活和居住状况,不得随意离开

  -社区矫正领域的社会工作者服务内容(重点)

  a对矫正对象:社会工作者运用尊重、平等、接纳的价值理念,以及专业理论知识、方法等,矫正其行为态度等、从新回归社会

  b对社会环境:改善服刑人员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营造健康和睦的家庭和社区环境

  -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针对犯罪青少年)

  c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通过无偿的社区服务,使服刑人员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发生正向的改变

  4、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结合社区社会工作)

  a提供就业、就学辅导:技能培训、介绍工作机会、联系学校

  b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

  c提供物质援助

  5、针对涉毒人员的社会工作(重点)

  1)为吸毒者提供戒毒治疗及康复服务

  2)掌握戒毒人员个人背景资料,建立个人档案

  3)定期或不定期对个人进行家访,防止复吸

  4)与相关部门合作,为戒毒人员提供生活上关心与帮助,解决其各种困难,更好回归社会

  5)对戒毒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6)为社会大众提供预防性禁毒教育与宣传服务

  7)以小组活动或班会形式向中小学、家长、教师宣传教育,提高认识跟进学校和社区中滥用药物和毒品的青少年,提供个案服务和家庭辅导

  8)在社区开展禁毒宣传教育

  9)发动、组织志愿者参与禁毒工作,为戒毒人员回归社区提供社区支持

  一)矫正社会工作

  一、矫正社会工作概念及功能:

  1、概念:又称感化工作,是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对象是罪犯及其家人。

  2、功能:对社会和对个人

  对罪犯:监管、矫正、服务功能

  对社会:一是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的家庭和社区环境

  二是促进刑罚制度朝人性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二、矫正对象的特点及需要:

  1、特点:人格特征---冲动好斗心理特征---自卑消沉

  社会特征---严重脱节社会特征---困难重重

  2、需要:保障需要---基本生存条件和教育就业权益

  服务需要---再社会化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接纳---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

  可塑性---相信每个人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可以改变的

  -11

  叮叮小文库

  个别化---任何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四、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司法判决前的服务---犯罪嫌疑人及其亲友

  案件审理过程中的职责是写一份调查报告,供法庭参考;

  对亲友提供A.维持生计的帮助;B.为儿童少年安排生活;C.心理辅导

  2.监禁场所中的服务---在监服刑人员

  监狱具有惩罚、隔绝和威慑的功能;对服刑人员可能产生两种引导抗拒或改过社会工作以恢复其社会功能为主要目标

  3.社区矫正中的服务---缓刑、假释和监外执行人员(最主要的服务)包括:

  A.对这些对象的观护;B.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C.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

  4.刑满释放后的服务---更生保护

  内容包括:

  A.提高住宿场所;B.提供就业、就学辅导;

  C.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D.提供物质援助

  五、矫正社会工作的直接方法

  1.个案工作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本文

  注意事项:

  A.以主动的姿态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B.制订矫正工作计划要有重点分步骤

  C.发掘矫正对象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D.处理好保密与维护社会安全的关系

  六、矫正社会工作的间接方法

  1.社区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注意事项:

  A.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

  B.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意识

  C.挖掘社区志愿者力量。

  2.社会工作行政在社区矫正中的作用:

  A.宏观上,社会工作行政与政府的社区矫正政策实施相联系

  B.微观上,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服务机构从事的服务活动相联系

  3.社会工作研究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

  2、矫社会工作者角色的影响因素(P98):①矫正工作的目标;②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认知和价值取向;③矫正对象的需求、问题和期望;④矫正对象的角色意识;⑤矫正情景的性质和复杂性

  3、矫正对象角色的影响因素(P101):①对矫正工作的目标的认知;②矫正对象需求满足状况

  ③矫正对象的自我角色认知;④矫正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价值观;-12

  叮叮小文库

  ⑤矫正情景

  矫正对象的角色

  矫治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中一个较为特殊的领域,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它的服务对象具有其他领域服务对象所不具有的角色、特点和需要。

  角色1、既有现实角色

  所谓既有角色时至矫正对象通过自己的活动而获得的角色,如“矫正对象”、“犯罪人员”和罪犯等。

  角色2、社会赋予角色

  社会总是赋子各种社会角色以一定的社会地位、权利和义务,人们也由此形成了对这些角色的角色认知,这种认知在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情况下就转变为社会认知角色

  3、自我期望角色

  大多数矫正对象都期望改变自我,使自己获得新的角色

  4、社区矫正以个人和家庭为关注对象的矫正策略及角色和任务

  A个人作为关注对象及相应的策略

  1、个案策略(1)端正思想,稳定情绪(2)帮困解忧,落到实处(3)助入自助,服务社区

  2、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任务:教育者、社会经纪人、管理者

  3、矫正对象的角色和任务:服从者、服务接受者、矫正工作参与者

  B家庭作为关注对象及相应的策略:1、矫正策略(1)改善家庭气氛,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减轻家庭对矫正对象的压力(2)疏通社会关系,解决矫正对象的工作问题(3)争取临时(3个月)生活补助(200元月)2、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任务:调解者、社会经纪人、管理者

  3、矫正对象的角色和任务服从者、矫正工作参与者

  4、家庭层面间接介入的工作模式(家庭结构治疗模式)的基本观点及介入重点:常用的方法是家庭结构治疗模式。

  A基本观点:个人的许多问题是由不良的家庭交往产生的,只有改变家庭的交往方式才能解决案主的问题。

  B注重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和交往方式以发挥家庭的功能,从而解决案主的问题

  5,社区层面间接介入的工作目标及工作内容:A此层面间接介入的目标是促进社区关系的调整和重望,帮助矫正对象个人社会化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B工作内容是如何建立对社区的认识,如何与社区建立关系,如何协调和改善社区关系(各类社区支持资源的动员,各类社区活动的组织等)。

  -13

  叮叮小文库

  改善矫正对象偏差心理和行为的方法(个案

  1)行为治疗的方法技巧

  反应性技巧:反制约、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

  操作性技巧:正增强、负增强、消减、塑形、连扣、惩罚

  综合性技巧:由规则管理行为、模仿、敢于自表训练、松弛训练

  2)改善矫正对象偏差心理和行为的方法(个案)

  非理性信念的检查:反应感受、角色扮演、冒险、识别

  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辩论、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自我表露、示范、替代化选择、去灾难化、想象

  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在当前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小组社会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等。通过综合利用社会工作方法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弥补当前青少年社区矫正过程中刑罚执行的不足之处。

  个案社会工作主要是由具备一定专业水平的社会工作者采用直接或者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方式,通过运用人和社会相关的专业技术和知识,从而为青少年个人和家庭提供改善环境和调整心理的服务内容;

  小组工作主要是通过取得各个小组工作者的协助,让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过程中,从而让多个组员相互间建立起关系,意在形成个人、小组和社会共同发展的目标。

  社区工作是以推动社会发展为主要基础的工作方法,由专业社会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水平技艺,这对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4

  叮叮小文库

  .某社区矫正机构计划将刑满释放人员的综合管理纳入服务范围。经调查,该社区刑满释放人员中无业者居多,但社区就业资源的利用率却较低。对此,社会工作者对有劳动能力的刑满释放人员进行了访谈。他们对社会工作者说:

  “我们这种人是社会的‘渣子’,在里面蹲了那么多年,现在出来还能有啥用,什么都不会,出门坐哪路公交车都搞不定。”

  “到哪里人家都戴有色眼镜看我,犯了一次错误,难道要一辈子受惩罚?”

  “现在找工作都得上网,我连电脑都不会用,去哪儿找工作都不知道,哪家单位会要我啊。”

  “社区里适合我们的岗位不多,上次去办理就业登记,人家看了我的档案就说,好多人还安排不过来呢。你就慢慢等吧。”

  “社区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跟也跟不上。再说现在工作,都要政审,我们肯定通不过的。”

  “我大字不识几个,所以要求也不高,工资高点儿,活儿轻点儿,能坐在办公室上班就可以了。”

  要求:

  结合本案例,以促进刑满释放人员就业为目的,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设计服务方案(只需说明各层面具体目标和服务内容)。

  1.从微观来讲,寻找工作是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社会工作机构和人员在这方面的服务包括对刑释人员进行工作技能培训,帮助联系介绍职业,还要通过辅导帮助受助者养成工作和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通过这些服务,帮助刑释人员提高自信心和重新投入工作的能力,使他们尽快就业。

  2.从中观来看,要开展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和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社区矫正的功能发挥要靠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从而使刑释人员融入社区成为正常社会成员。社区矫正工作者要通过社区教育的途径,改变居民对矫正对象的偏见,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使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同时,要挖掘社区志愿力量,共同-15

  叮叮小文库

  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

  3.从宏观来讲.要协调多部门、多机构提供整合性的服务。刑释人员的就业需要许多部门和机构的人员、物资和财力的配合,为刑释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合适的岗位。修改有些岗位政审的标准,使有从事该岗位能力的刑释人员不至于因为政审不通过一直得不到工作。

  服刑人员李某假释回到社区后,感到难以适应,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被人瞧不起。面对几人的不接纳,以及自己无房住、无经济来源、无工作的窘境,李某十分悲观,觉得这辈子再也没有希望了。一天,李某在办理低保申请时,工作人员要求其补齐材料再来办理。李某为此很生气,与工作人员大吵大闹,并当场撕掉了申请材料。

  社会工作者及时介入,为李某开展了个案服务。社会工作者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ABC治疗模式),协助李某调整非理性信念;协调多方资源缓解李某的生计困难;并协调李某与家人的关系。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李某找到了工作和临时住房,家人重新接纳了李某。

  李某的生活状态有了明显好转。

  问题:

  1.社会工作者为李某提供了哪些促进其社会适应的服务?

  2.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李某申请低保时的A、B、C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1.社会工作者采取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对假释人员李某进行了心理矫正、情绪辅导、家庭关系调和、促进就业、帮困解难和做好基本生活救助,促使其适应社会。

  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人的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析,提出了比较有影响的ABC理论。其中A代表引发事件,是指服务对象所遇到的当前发生的事件;B代表服务对象的信念系统,是指服务对象对当前所遭遇事件的认识和评价;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

  此案例中,A指假释后的李某在办理低保申请时,工作人员要求其补齐材料后再进行办理。B指李某假释后回到社区,难以适应,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被人看不起。C指李某认为工作人员故意刁难,看不起他,十分生气,当场撕掉了申请材料。真正引发李某情绪失控和行为不当原因是自身拥有的非理性信念,而不是引发事件。当李某了解到真正引发自己情绪、行为困扰的原因是自身拥有的非理性信念时,李某就需要在社会工作者的指导下运用理性的信念替代原来的非理性信念,并且与具体合适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连接起来,逐渐建立理性的生活方式。

  社区矫正对象李某,男,25岁,未婚,初中毕业,与父母同住。李某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一夜暴富,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他从不主动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加上学历较低,所以一直失业在家,每日无所事事。

  新入职的社工小王认为,李某目前的状况主要由失业所致,只要替他找到工作问题就全部解决了。于是,小王想方设法寻找就业信息,多次向李某提供就业岗位,但一直没有成功。因此,小王十分沮丧、困惑。

  1、本案例中社工小王服务目标存在什么偏差?

  2、对社工小王的服务目标做出具体的修改?

  1、本案例中矫正对象李某择业观存在偏差,他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一夜暴富,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而社工小王简单地认为李某目前的状况主-16

  叮叮小文库

  要由失业所致,只要替他找到工作问题就全部解决了。尽管多次为李某提供就业岗位,但一直没有成功,小王的服务目标与李某的就业目标不一致,服务目标存在简单归因。

  2、(1)、首先要帮助李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先就业再择业。

  (2)、帮助李某多了解劳动力市场的新动向,新需求,积极参加就业培训和指导,提高就业竞争力,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3)、李某已经25岁了,却还依靠父母生活,社工小王可以从他父母方面入手,依靠其家庭,来督促李某尽快就业,从而为下一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刑满释放人员出狱后将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其家人的不原谅、朋友亲属的疏远、社会的歧视、再就业的困难等,这些问题对他们的情绪影响很大。

  [问题]

  如果你是一名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请根据刑满释放人员所面临的这些问题,制订一份服务方案。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刑满释放人员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①遭遇社会歧视,家人不理解,朋友亲属疏远;②再就业困难,缺乏经济来源,生活困难;③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很难正常地融入社会。

  2.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社会工作者拟订的个案服务方案如下:

  (1)方案目标

  帮助服务对象度过生活困难阶段,稳定他们的情绪,改善生活条件及消极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2)方案实施策略

  ①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初次见面时,运用一些工作技巧,遵循接纳、不批判等原则,使对方信任自己,与其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②预估阶段。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收集资料,与服务对象一起确定其面临的问题及需要。

  ③计划阶段。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设定服务的目标和计划,具体目标包括:

  a.与服务对象所在的社区居委会进行沟通,协助服务对象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或者获得社会帮困资金,以解决其燃眉之急,保障基本生活。b.通过整合资源,为服务对象联系相关的技能培训,帮其寻找工作,使其自立。c.与其家人及亲属、朋友进行沟通,请他们理解和关心服务对象。d.通过个案辅导,协助服务对象处理个人的非理性情绪和缓解焦躁的心理压力。

  ④介入阶段。通过对上次计划方案实施情况的分析,总结上次计划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寻求问题根源,与服务对象共同寻求方法以提高方案的可行性,根据之前所得的结论调整计划方案。

  ⑤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对个案辅导进行成效评估、过程评估和满意度评估,同时,需要提前告知服务对象个案辅导即将结束,请其做好准备。

  ⑥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起回顾个案辅导的整个过程,并对服务对象的改变适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巩固服务效果。在服务对象表现出离别依恋情绪时,社会工作者要恰当地处理离别情绪,增强其独立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信心。

  ⑦跟进服务。结案后可以对服务对象作些跟进服务,通过家访、电话等形式,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回访,巩固服务效果。

  -17

  叮叮小文库

  (3)方案执行

  整合社会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4)方案评估

  服务对象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其效果评估等。

  某矫正社会工作小组的服务对象是几名刚在戒毒所戒毒成功的人员,为防止他们再接近毒品,巩固戒毒成果,该小组准备为他们提供服务。

  [问题]

  假如你是该矫正社会工作小组的一名社会工作者,请你根据这些戒毒成功人员的情况,拟订一份工作服务方案。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本案例中,服务对象是几名刚在戒毒所戒毒成功的人员,矫正社会工作小组的任务是巩固戒毒成果。这几名吸毒人员从戒毒所出来后面临的问题有:受毒品诱惑复吸、家庭拒绝、同伴疏远、社会歧视、就业困难、学业中断等多重压力和困扰。

  (2)方案设计

  根据社区刚在戒毒所戒毒成功的人员面临的问题,社会工作者设计的小组工作方案如下:

  ①方案目标为:帮助小组成员远离毒品,增强适应能力,顺利渡过释放后的最初阶段,重新回归社会。

  ②方案实施策略有:

  a.介入前准备工作。运用接纳、尊重等原则,与小组成员交流沟通,了解组员的家庭和个人情况及吸毒史,分析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建立起互相信任的专业关系。b.开展小组活动。组织有意义且能调动起他们积极性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建立自信、发掘个人特长和爱好,培养合作精神等。c.提供就业、就学辅导。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对他们进行工作技能培训,帮助联系、介绍职业,帮助联系就读学校等,同时还要通过辅导帮助养成工作和学习的意识和习惯。d.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他们中可能有部分人员具有不良生活习惯,社会工作者应帮助他们形成好的习惯,同时定期为他们进行医疗检查。e.培养社会责任感。与社区志愿者一起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自己的社会价值,培养起社会责任感。f.提供社会援助。他们往往缺乏生活工作的物质条件,为帮助其尽快建立起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社会工作者应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对其进行物质援助。

  ③方案执行。整合社会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④方案评估。小组家庭成员及其本人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其效果评估等。

  -18

篇四:矫正社会工作强调在社会处遇中提供服务以下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的服务方案

  (一)

  基本资料

  李某是个受过劳教的刑满释放人员,现年45岁,单身。出狱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只能靠摆水果摊赚取微薄收入,以此维持生计。最近因市容整治,水果摊的生意也不得不终止。他天天在居住社区骂骂咧咧,情绪非常不稳定。

  (二)

  主要问题

  本案例中,案主李某是位45岁的劳改释放人员,市容整治终止了他的水果摊生意,也使其刚安定下来的生活又变得动荡,并直接导致其情绪变得偏激,他遇到的问题包括:

  (1)经济困难,生活难以维持。

  赖以谋生的水果摊生意不能做,给他造成经济压力,基本生活难以保障。

  (2)心情烦闷,情绪不稳定。

  失去赖以生存的水果摊是情绪不稳定的直接原因,又因为社会歧视等难以找到其他的工作,可能还面临同伴疏远、家庭拒绝、自卑加重等问题。

  (三)

  需求分析

  (1)增加经济收入,保障基本的生活。

  (2)掌握一些方法、技巧,顺利的心情烦闷期。

  (3)增强维持生存的能力与本领。

  (四)

  理论基础

  运用增权理论。增强权能是指增强人的权利和能力,增强权能取向的社会工作认为,个人需求不足和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环境对个人的压迫形成的,社会工作为受助者提供帮助应该着重增强受助者的权能,以对抗外在环境和优势群体的压迫。在帮助李某时,要增强他的权能,充分挖掘服务对象的资源和优势。

  (五)

  服务计划

  根据上述分析,社会工作者拟订的个案服务方案如下:

  1.方案目标

  总目标是协助李某渡过生活困难阶段,稳定其情绪,帮助他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改善生活、经济及消极心理状态,促进其身心健康。

  2.方案实施策略

  (1)结案阶段

  社会工作者与李某初次见面,主要任务是运用同理心、尊重、真诚、具体化等技巧,与之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和专业关系,收集李某的相关资料。

  (2)预估阶段

  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全面收集资料,与李某一起确定他的问题与需要,而问题主要是失业和情绪两个方面。而失业可能是导致情绪问题的主要原因。

  (3)计划阶段

  社会工作者与李某一起讨论设定个案服务的目标和工作进度,具体目标包括:

  第一,与李某所在社区居委会沟通协商,协助李某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或者获得社会帮困资金,以解决其燃眉之急,保障基本生活。

  第二,通过整合资源,为他争取相关的就业培训,积极帮助他寻找工作,使他通过自己的力量,实现自立。

  第三,通过个案辅导,协助李某处理个人的非理性情绪和缓解焦虑的心理压力。

  (4)介入阶段

  主要是实施阶段,并根据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及时修正服务方案。

  (5)评估阶段

  对个案服务进行满意度评估、过程评估(执行情况)和成效评估(效果评估)。

  (6)结案阶段

  社会工作者与李某一起回顾个案辅导的整个过程,并对李某的改变适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巩固服务效果。在李某表现出离别情绪时,社会工作者要恰当的处理离别情绪,增强其独立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7)后续阶段

  结案后可为李某提供些跟进服务,通过家访、电话等形式,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回访,巩固该服务效果。

  3.方案执行

  主要包括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整合资源等。

  (六)

  服务评估

  (1)

  方案评估:方案是否合理、是否可行,实施是否有较大把握,是否属于较优方案

  (2)

  过程评估:对具体的服务过程的评估、服务工作进度、服务所使用的技术、是否指向方案目标。

  (3)

  结果评估:对服务对象效果评估,服务对象及家人的满意度、完成了多少目标任务。

  (七)

  结案

  与李某及其家人一起回顾已取得的成就,反思工作,并进行跟踪服务。

  (八)

  项目预算

篇五:矫正社会工作强调在社会处遇中提供服务以下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

  一

  涵义与起源

  1、矫正的概念:矫正——也称矫治,原是医学上的专门术语,意指通过手术或药物医治,使躯体部位的形状或技术方面发生畸形的患者取得康复,以从头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的进程。

  “矫正”概念被引入社会领域,成为司法方面的专门用语。

  2、矫正社会工作

  A、概念:社会工作在矫正体系中的运用。它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专业价值观指导下,运用专业理论和方式、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法危险性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和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排除犯法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效劳。

  B、起源:a、1825美国波士顿鉴于协会

  b、1841“华盛顿全民禁酒协会”

  c、1925《联邦观护法案》国会通过,全美范围矫正社会工作制度得以成立

  C、世界性及其他地域矫正社会工作的成立和进展

  英国:1887《初犯法》1907《感化犯人法》

  日本:1947-1949借辨别国基础上进展适合本国的矫正工作制度

  港:1938增设感化部;1948成立社会局;1950设立“首席感化主任”台:1962《青年事件处置法》初创青年观护制度

  二

  理论与实务

  1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价值理念

  A、人道主义(哲学基础)

  B、新社会防卫论(理论依据)

  C、社会工作理论(行为主义、认知、标签、优势视角、社会-心理视角)

  D、价值理念:接纳;可塑性;个别化

  2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途径

  (1)司法审判前提供的效劳

  (2)牢狱处遇中提供的效劳

  (3)社会处遇中提供的效劳

  (4)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效劳

  (5)对违法青青年提供的效劳

  3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方式

  (1)致力于改善矫正对象误差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工作方式

  行为医治方式、理性情绪医治模式

  (2)致力于改善社会环境的社会工作方式

  A、社区工作的运用:综合治理、社区教育、挖掘社区志愿力量

  B、社会工作行政运用

  C、社会工作研究:理论联系实际

  (3)个案治理:和谐、整合的效劳提供模式

  三

  中国内地的矫正社会工作

  1、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的类型

  (1)司法所

  在我国,司法所是具体负责社区矫正事务的工作机构,也是社区矫正日常治理工作的承担者。

  优势:A、属于司法行政系统,有利于统一国家刑罚执行体制,实现监禁刑与非监禁刑执行活动的顺利衔接,整合刑罚执行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B、有利于实现社区服刑人员的直接治理。

  C、拓展司法所职能,符合“两所一庭”建设指示。(公安派出所、基层司法所、派出法庭)

  问题:

  A、组织机构不健全,治理体制待完善

  B、工作力量不足,队伍不稳固,结构不合理

  C、基础建设薄弱,保障方法待增强

  (2)半途之家

  详见下文

  (3)社区矫正治理教育效劳中心

  江苏省的社区矫正工作的新型载体,创新社会治理,2020年试点运行,集治理教育、公益劳动、心理矫正等综合功能为一体。

  整合:

  A、提供了监督治理社区服刑人员的工作平台。

  B、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为相关集体、组织、志愿者一起参与社区幸福人员教育矫正工作提供了新载体。

  C、搭建了帮困帮助的桥梁。

  (4)其他民间非营利帮教组织

  优势:没有任何权利色彩和强制因素,以平等身份介入,更具亲和力。

  国外:英国:“罪犯关切与从头居住全国协会”加拿大“犯法人援助和释放后关切协会”、“约翰·霍华德协会”

  中国:香港“善导会”、上海“新航社区效劳总站”

  2、重点机构及项目介绍

  (1)北京朝阳区半途之家

  简介:又译为“过渡性矫正所”、“过渡教习所”、“重返社会训练所”等,一般是指为了帮忙从监禁机构释放的犯法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从头适应社会生活而设立的过渡性社区食宿和矫正机构。

  效劳内容:

  A、法规教育

  B、心理咨询

  C、临时安置

  D、就业指导

  评判:提高了社区矫正刑罚执行效能,拓展了社区矫正执法方法,丰硕了教育矫正手腕,强化了区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职能。不足的地址是专业力量不足,有待推行普及。

  (2)上海新航社区效劳站

  介绍:成立于2004年1月,是一家经上海市民政局批准注册的民办非企业性质的社会组织,业务主管为上海市司法局。业务范围是为本市社区矫正人员和五年内刑释解教人员提供专业效劳。目前在本市14个区县(浦东、奉贤、松江除外)设立有工作站,并在所属街镇设立社工点,聘用社工400余名。

  品牌项目:

  A、爱满新航-未成年子女关爱项目

  为效劳对象的未成年子女在家庭或亲子关系、心理、学业、自我治理和自我爱惜等方面提供系列化帮教效劳,帮忙其个体能力取得改善和提升,促使服刑在教、刑释解教对象在思想、行为上加速转变,从而降低其从头违法犯法行为的发生。

  B、旭日新航-青青年效劳项目

  针对青青年效劳对象在认知、心理、行为、家庭关系、社会适应、就学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与需求提供系列性帮教效劳,以提高青青年效劳对象的法制意识,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恢复和健全其家庭功能,从而降低其从头违法犯法行为的发生。

  C、心理导航-心理效劳项目

  为全部效劳对象提供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为主的帮教效劳,为具有相同或相似心理问题与需求的效劳对象提供小组(集体)心理辅导效劳,为心理问题与需求突出的效劳对象提供个别心理疏导效劳,以减缓和改善效劳对象不良情绪,从而降低其从头违法犯法行为的发生。

  D、新航港湾-家庭效劳成长打算

  为效劳对象家庭在经济困难、沟通不顺畅、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存在矛盾或疏离、教育方面存在困惑或教育方式不良等方面提供系列化帮教效劳,提升他们的个人能力,恢复和健全其家庭功能,为曾罪错人员从头融入社会打造温馨港湾。

  E、爱启新航-临释人员回归教育效劳项目

  以上海市五角场牢狱出监监区的临释人员为效劳人群,针对他们潜在的危机、需求和问题,开展牢狱与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效连接、牢狱改造与社会帮教的无缝衔接,巩固牢狱改造成效,有效落实安置帮教工作,增进刑释解教人员平稳回归,正常融入社会。

篇六:矫正社会工作强调在社会处遇中提供服务以下服务

  http://shequ.offcn.com

  2017年社会工作者《中级工作实务》: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对本考点的考核强调在对4个特点进行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在头脑中要意识到矫正对象是社会的困难群体,一方面要求社会工作者秉持专业的价值理念,以专业的理念和态度接纳服务对象,采用个案辅导、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专业方法,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包括审判、监禁、社区矫正以及刑满释放等各个环节的帮助;另一方面要求社会工作者学习和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熟悉了解对于各类违法犯罪人员施以惩处和监管的规定。才能有效地实施矫正社会工作服务。这种意识和知识、能力作为考查要点体现在考生对案主的态度、答题的思路以及拟定实施策略的过程中。

  矫正社会工作既有社会工作的共性,如注重专业知识、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双方合作等;又有其个性特征,即特殊性、复杂性、长期性、专业性。社会矫正工作者作为整个团队中的专业人员,要根据所面对的服务对象和具体情况熟练运用个案辅导、小组工作等方式实施专业服务。

  (1)特殊性:为特殊社会困难群体提供的福利服务。

  (2)复杂性:强制性监管与人性化服务交织相伴。

  (3)长期性:服务期限与刑罚执行期限基本一致。

  (4)专业性:法律专业与社会工作专业相结合。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本考点根据矫正对象的类别,把矫正社会工作分为司法判决前的服务、监禁场所中的服务、社区矫正中的服务和刑满释放后的服务4种。新版教材增加了针对涉毒人员的社会工作介入.这也是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1.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

  司法判决前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犯罪嫌疑人及其亲友。

  (1)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工作介入。在此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工作职责是通过与受助者(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和周围社区的接触了解,写出一份有关犯罪嫌疑人背景的调查报告,提交法庭作为审判参考。其中,判决前的调查报告应包括犯罪事实的记录、前科、本人的生活史三部分。

  (2)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社会工作介入。在这里,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职责是针对这些陷入困境的犯罪嫌疑人的家人提供帮助。包括家庭关系协调及家庭成员心理、情绪辅导;社区资源连接以应对生活困难;为失去依靠的家庭成员提供生活照料。

  2.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

  对违法犯罪人员实施监禁的场所包括戒毒所、看管所及监狱等。事实上,这里所说的监禁场所主要是指监狱。社会工作者为在监狱服刑人员提供的服务主要是调动罪犯自身的潜能以及社会资源,引导罪犯向积极的方向转化,以达到改过

  http://shequ.offcn.com

  自新、回归社会的目的。在监禁场所中.矫正社会工作者所能提供的专业服务主要包括:

  (1)协助服刑人员适应监禁场所生活。包括:帮助服刑人员熟悉监狱环境;协助服刑人员戒除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协助服刑人员解决生活困难;预防服刑人员间犯罪观念和行为的交叉感染。

  (2)为在监服刑人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包括:公民教育;心理、情绪辅导;职业技能训练;人际交往意识与能力提升。

  (3)帮助在监服刑人员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包括:帮助服刑人员了解外面社会的变化:帮助服刑人员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帮助服刑人员构建支持性社会网络。

  3.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

  (1)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主要包括:保持良好品行,不得与品行不端者来往;服从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的命令;接受社会工作者辅导;及时汇报工作、生活和居住状况,不经批准不得离开居住地等。

  (2)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院舍服务是社会工作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服务模式。通过向受助者提供住院或寄宿等训练机会,使受助者掌握正常生活的技能,从而顺利回归社会。主要形式有中途家庭、寄养家庭、教养院、感化院等。

  (3)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社会服务是通过判定罪犯在社区中从事规定时间的无偿劳动或服务,以此赎罪悔过的刑罚措施。考生要理解,在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中:通过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目的不是劳动惩罚,而是通过从事公益劳动和服务以培养罪犯的劳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在服务过程中学会生产、生活技能以增强就业能力,在社会交往中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本领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这种处遇方式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监禁刑罚造成的隔绝和恶习的交叉感染。同时也需要调动社会的关注和志愿者的支持。

  (4)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社会服务。我国在尝试开展社区矫正之时,就强调要做好保障性服务。包括促进就业、帮助接受教育、做好基本生活救助、落实社会保险等四项工作。才能让矫正对象脱离后顾之忧.全心参加矫正服务。

  4.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

  刑满释放人员往往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又受到社会歧视、家庭拒绝、同伴疏远、就业困难、学习中断等多重压力和困扰。在为他们提供服务时,考生更多地要从如何帮助他们度过释放后的最初阶段,协助他们顺利进入往后的生活。主要服务内容包括:

  (1)提供住宿场所。

  (2)提供就业、就学辅导。

  (3)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

  (4)提供物质援助。

  5.针对涉毒人员的社会工作介入

  http://shequ.offcn.com

  针对涉毒人员的社会工作介入也称禁毒社会工作。它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社会工作方法,包括个案辅导、家庭辅导、小组工作、学校活动和社区活动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帮助涉毒人员戒毒和康复,并教育动员社会民众远离毒品、健康生活。禁毒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为吸毒者提供戒毒治疗及康复服务,包括建档、探访和辅导、提供支持、培训和就业辅导等。

  (2)为社会大众提供预防性禁毒教育及宣传服务。包括宣传预防、辅导戒毒、禁毒教育、社区志愿者服务等形式,来扩大禁毒宣传,帮助戒毒人员回归社区。

  注意:矫正社会工作在我国属于新领域、新尝试,有本土化的专业经验,但是成效尚不明显,考生在理解本知识点时,一是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发展的探寻;二是要借鉴西方社会工作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知识:三是要善于运用社会工作的服务需求评估手法,识别案主属于哪种类型的矫正对象,并根据其特点选用相应的社会工作介入实施策略。

篇七:矫正社会工作强调在社会处遇中提供服务以下服务

  第十一章

  矫正社会工作

  教学目的:矫正社会工作因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而使其服务有很多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独特内容与方法.本章主要教学目的在掌握矫正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与价值观的基础上,有效的开展矫正社会工作专业的服务活动。

  教学重点:矫正社会工作的内涵、特点、功能,矫正对象的需求及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开展矫正社会工作。

  教学方法与手段:情境引导法、案例分析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矫正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特点、功能,矫正社会工作对象的需求与问题.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及发展,矫正社会工作主要工作内容与基本工作方法。

  自学内容:中国内地的社区矫正制度.课外作业:1。什么是矫正社会工作?它包括哪些内容?

  2.矫正社会工作是如何产生的?

  3、矫正对象有何种问题与需求?

  4、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有哪些?

  5、什么是社区矫正,我国社区矫正包括哪些内容?6、简述个案管理模式的概念、程序及应注意问题?

  参考文献:

  社会工作方法实务,邓恩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库少雄,社会工作实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社会工作实务》,2012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初级,中国社会出版社

  第一节

  矫正社会工作概述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

  矫正原是医学上的专门用语,意指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使身体部位的形状或机能方面发生畸变的患者得到康复,以重新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的过程。

  矫正社会工作是指将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罪犯

  (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或刑释期问,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服务,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活动。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

  1。针对罪犯的功能与作用

  (1)监管功能

  矫正制度即刑罚执行制度,矫正社会工作者是刑罚执行团队中的一员。对非监禁罪犯实施监管的目的:通过限制一定程度自由的办法(如定期汇报、不可随意离开居住地等规定)对犯罪行为做一定补偿;通过监管预防其再犯罪.(2)矫正功能

  犯罪行为的实施有个人因素的影响。个人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思想观念、行为特征、生活方式等。矫正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生理上、心理上、思想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其中的正常成员。

  (3)服务功能

  矫正社会工作从本质上讲是在司法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其服务对象是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人员.矫正社会工作的服务贯穿整个刑事司法过程。其内容涵盖生活照料、经济支持、疾病医治、心理辅导、就学就业指导、家庭关系调适等。服务手段包括直接的专业服务、转介性的间接服务等。

  2.针对社会环境的功能与作用

  (1)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改造的家庭和社区环境;(2)促进刑罚制度朝人性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一)福利性: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二)特殊性: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者提供的福利服务.(三)系统性:矫正社会工作是贯穿司法矫正全过程的社会福利服务。

  (四)专业性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三、矫正对象的需要及问题

  (一)矫正对象的需要

  1.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基本生存条件包括: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经济收入或最低生活保障;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住房条件;维持身体健康的卫生医疗待遇等。

  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

  矫正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帮助矫正对象通过自身能力来维持其基本生存条件,通过帮助其接受较好教育,以及实现有效就业,实现帮助其自新、自强、自立的目标。

  3。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

  矫正社会工作的又一目标是通过矫正计划措施的实施,促进矫正对象恢复和重建其严重缺失的社会功能,成为社会正常的成员。

  (二)矫正对象的问题

  1.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民众的同情;

  2。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3。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

  四、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

  1。“感化社会工作之父”——奥古斯特斯的业绩

  现代矫正社会工作起源于美国,其创始人是美国的约翰?奥古斯特斯(JohnAugustus)。奥古斯特斯认为:自己的工作如果能使十分之一的人犯有改善也是值得的,因为把一个人从错误中扭转过来,等于把他从死亡中拯救出来一样。

  2.矫正社会工作制度在美国的建立

  1925年,美国《联邦观护法案》在国会通过,美国全国范围内的矫正社会工作制度由此得以建立。

  (二)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矫正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英国矫正社会工作制度

  英国1907年通过的《感化犯人法》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认可感化犯人制度并制定了具体措施。1925年英国制定《刑事裁判法》,规定按各承审法院的管辖范围设立“司法裁判区”,每一司法裁判区设立一“感化委员会”,专门负责辖区内矫正社会工作者的任命、薪给支付和其他一切行政事务,从而在体制上保证了矫正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日本矫正社会工作制度

  1947年和1949年,日本分别制定了《恩赦法》和《犯罪者预防更生法》。在日本的现行法律中,《更生紧急保护法》、《缓刑执行者保护观察法》、《保护司法》、《刑法》、《刑诉法》、《少年法》、《少年院法》、《妇女辅导院法》、《儿童福利法》、《轻犯罪法》等法规中,都有与犯罪矫正有关的规定,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法规网络体系。

  3。我国港台地区矫正社会工作制度

  香港矫正社会工作主要借鉴英国的经验。1950年香港设立“首席感化主任”职务,矫正社会工作得以开展,逐渐地为不同年龄的犯人提供辅导。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社区为本”的精神引入司法矫正领域,香港进一步确立起一套用“社会服务令”等非监禁形式对罪犯进行矫正的制度体系。台湾1962年公布的《少年事件处理法》首创少年观护制度,开启了台湾矫正社会工作的先河。

  (三)中国内地的社区矫正制度

  1。社区矫正的概念

  社区矫正是指与在监狱执行的“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它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社区矫正是我国内地矫正社会工作制度起步阶段的重要建设内容。

  2。社区矫正制度在中国内地的试点推行

  21世纪初,在世界范围的刑事司法制度改革潮流的影响下,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社区矫正”作为一种理念和制度被提上了我国

  刑事司法观念和制度改革的议事日程。

  2002年8月,上海市正式在普陀区曹杨街道、徐汇区斜土街道、闸北区宝山街道启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2004年8月,社区矫正模式推广到整个上海市。

  200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并确定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6省、市范围内开展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经过一年努力,第一批试点省、市已有35个区(县)、310个街道开展了社区矫正工作。

  2004年8月,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重庆12个省(区、市)被列为第二批试点省份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工作的试点规模和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一半以上的省(区、市).3。中国内地社区矫正制度的主要内容

  (1)社区矫正工作的适用范围

  《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下列五种罪犯:被判处管制的、被宣告缓刑的、被暂予监外执行的、被裁定假释的、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其中,被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况包括: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对于罪行轻微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当作为重点对象,适用上述非监禁措施,实施社区矫正。

  (2)社区矫正的任务

  ①按照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

  ②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使他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

  ③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利于他们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3)国家各机关、部门在社区矫正中的职责分工

  人民法院:要严格准确地适用刑事法律和刑事司法解释,依法充分使用非监禁刑罚措施和减刑、假释等鼓励罪犯改造、自新的刑罚执行措施。

  人民检察院:要加强法律监督,完善刑罚执行监督程序,保证社区矫正工作依法、公正地进行。

  司法行政机关:要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会同公安机关搞好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组织协调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和帮助工作.

  公安机关: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依法履行有关法律程序。对违反监督、考察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根据具体情况依法采取必要的措施对重新犯罪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依法处理。

  民政部门:要保障矫正对象的基本生活,并把社区矫正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之中,指导居委会积极参与。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为矫正对象提供职业培训机会,并帮助推荐就业。

  (4)社区矫正的工作制度

  ①接收制度。

  审判机关、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看守所在法律文书生效后的7日内将矫正对象的各类法律文书及其相关材料送达其长期固定居住地司法所,并责令矫正对象在法律文书生效后5日内到居住地司法所办理登记手续。

  ②管理制度。

  公安机关要依法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管理,对不服从教育矫正的矫正对象及时采取训诫等措施,对脱逃监控的及时抓捕,对重新犯罪的及时处理,确保不脱管、漏管。

  ③教育制度。

  司法所要逐一对矫正对象进行分析,制定矫正个案.通过定期谈话、专家心理咨询、社会帮教、公益劳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正工作。

  ④考核及奖罚制度。

  司法所要建立考核制度。对确有悔改和立功表现的分别给予表扬、物质奖励和减刑奖励;对不服管理,严重违反有关规定,或违反社会公德造成恶劣影响的,分别给予警告、治安处罚、收监执行、撤销假释、撤销缓刑的处罚。

  ⑤社会保障制度。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为没有自谋职业能力的矫正对象提供培训机会并指导就业。矫正期在3个月以上的矫正对象,凡符合低保条件的,经民政部门审核后,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按现行规定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司法所负责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提供有关情况。

  ⑥解除制度.矫正期已满且未重新犯罪的,由司法所出具书面鉴定材料,报街道(乡镇)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备案并予以宣告。

  ⑦档案管理制度。

  司法所要建立矫正对象档案,一人一档.内容包括:判决书、裁定书、暂予监外执行通知书;矫正对象情况登记表;矫治方案;思想汇报、阶段考核奖惩材料;解除矫正鉴定材料和其他应存档的有关材料。

  ⑧监护制度.司法所要与具有监护能力的矫正对象直系亲属或单位、居委会签订监护协议,督促其履行对矫正对象的监护职责。

  ⑨矫正组织的例会制度.各级社区矫正组织,必须建立定期例会制度,研究解决矫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重大问题随时研究。

  ⑩矫正工作人员的培训制度.各级矫正组织要定期对矫正工作人员及社会志愿者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矫正工作水平。

  第二节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

  司法判决前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犯罪嫌疑人和犯罪嫌疑人的亲友.(一)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者介入司法过程,自司法判决前的案件审理阶段就已经开始。这时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已被拘押或保释的、尚未被判定有罪的犯罪嫌疑人.矫

  正社会工作者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主要工作职责是通过与受害者(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和周围社区的接触了解,写出一份有关犯罪嫌疑人背景的调查报告,提交法庭作审判参考。

  1。犯罪嫌疑人调查报告的性质与作用

  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调查报告所提供的罪犯的背景和性格特征等资料,有助于法庭做出适用何种刑法处置的决定,有利于罪犯的改过自新.2。犯罪嫌疑人调查报告的撰写

  判决前的调查报告包括三个部分:犯罪事实的记录;前科;本人的生活史.(二)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社会工作介入

  犯罪嫌疑人被拘押等待审判期间,矫正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介入,主要是针对这些陷入困境的犯罪嫌疑人的家人提供帮助。

  1。家庭关系协调及家庭成员心理、情绪辅导;

  2。社区资源连接以应对生活困难;

  3。为失去依靠的家庭成员提供生活照料。

  二、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

  对违法犯罪人员实施监禁的场所包括戒毒所、看管所、劳改劳教场所及监狱等。事实上,这里所说的监禁场所主要是指监狱。在监禁场所中,矫正社会工作者所能提供的专业服务主要如下.(一)协助服刑人员适应监禁场所生活

  包括:帮助服刑人员熟悉监狱环境;协助服刑人员戒除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协助服刑人员解决生活困难;预防服刑人员间犯罪观念和行为的交叉感染。

  (二)为在监服刑人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者可以为服刑人员提供思想观念、心理人格、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治疗和矫正性质的专业咨询服务。包括:公民教育;心理、情绪辅导;职业技能训练;人际交往意识与能力提升.(三)帮助在监服刑人员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包括:帮助服刑人员了解外面社会的变化;帮助服刑人员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帮助服刑人员构建支持性社会网络.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

  (一)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观护

  缓刑是为使被判处短期自由刑或罪行轻微的犯罪人免受入狱监禁的惩罚而设立的一种社区型的刑罚措施;

  假释是未达到刑期届满前的释放处分,是设施内处置向设施外处置的转变;

  监外执行是对某些在监服刑人员因特殊原因(如年老体弱、重病、怀孕)而暂予监外执行的措施。

  这几种刑罚措施都附有观察保护(简称观护)的规定,要求缓刑、假释和监外执行人员在观护期内遵守规定,不得违反。司法当局一般聘用专职社会工作者或志愿者执行对缓刑、假释和监外执行人员的观护。观护人要督促被观护者在观护期做到:

  1.保持良好品行,不得与品行不端者来往;2.服从检察官和观护人命令;

  3。接受观护人辅导;

  4.及时向观护人汇报工作、生活和居住状况,不经批准不得离开居住地等。

  (二)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

  院舍服务是社会工作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服务模式。矫正社会工作领域中的院舍训练,通常是为违法犯罪人员尤其是违法犯罪青少年而设置的,主要包括以下类型:中途家庭;寄养家庭;教养院;感化院。

  (三)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

  社会服务也称社区服务或社区劳役,是通过判定罪犯在社区中的社会福利机构从事规定时间的无偿劳动或服务,以此赎罪悔过的刑罚措施。我国社区公益劳动制度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刑罚措施或刑种。

  社会服务计划的益处有:通过从事公益劳动和服务以培养罪犯的劳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在服务过程中学会生产、生活技能以增强就业能力;在社会交往中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本领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四、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者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服务也称为更生保护。这是一项起源于美国费城、面向刑满释放等人员的社会福利措施,其内容主要有:

  (一)提供住宿场所;(二)提供就业、就学辅导;

  (三)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

  (四)提供物质援助。

  第三节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价值理念

  作为应用性的社会科学,社会工作的核心是在一定理论指导和价值观影响下的一套因时、因地、因事、因人而异的工作方法。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和价值观包括以下三点。

  (一)人道主义是矫正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人道主义反映在刑罚观上,就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残酷野蛮的刑罚制度,主张改善犯人的监禁条件,给犯人以人道的待遇和自新的机会.(二)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理论和视角

  1.行为主义理论

  它认为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做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做的不适当的反应,矫正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对矫正对象的不适当的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帮助其学习和掌握对当前环境的恰当的反应模式。

  2.认知理论

  它认为,人的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其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引导。

  3。标签理论

  它认为,犯罪是社会互动的产物,而个人被社会上的重要他人(如警察、法官)贴上标签,描述为偏差行为或犯罪者,他就逐渐自我修正,自我认定就是偏差行为者或犯罪者。所以,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去标签",即通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些原来被认为或自认为“有问题的人”恢复为“正常人"。

  4。优势视角

  它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优点",都有向健康方向发展的潜能,即便是曾经违法犯罪的矫正对象也如此.从这一视角出发,社会工作者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发现、发挥和发展矫正对象的“优势”方面。

  5。“社会一心理"视角

  “社会一心理”视角是一种将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他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并开展工作的理论观念。矫正社会工作者应该具有“人在情境中"的系统认识论视角,整体、全面地去了解、认识矫正对象,既提供改善自我认识的服务,又加强矫正对象所处社会环境方面的工作。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理念

  1。接纳

  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信念就是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而这种价值和尊严带给每一个人不可剥夺的社会权利。因此,社会工作者对待受助者的基本态度应该是接纳而非批判。

  2。可塑性

  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受助对象改变其与社会生活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等,达到恢复其社会功能、重新成为正常社会成员的目标。

  3.个别化

  社会工作者要把每一个受助者都当作拥有不同特质和需求的“个人",而不是当作一种“类别”来对待.二、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按照心理一社会的双重视角,矫正社会工作领域的工作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致力于改善矫正对象个人状况的社会工作方法、改善矫正对象社会环境的社会工作方法,以及在整合基础上形成的个案管理的方法。

  (一)致力于改善矫正对象偏差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工作方法

  1。行为治疗方法

  是以学习理论和实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作为一

  个完整的介入程序,行为治疗法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评估方案

  为了客观地显示治疗效果,在治疗前,首先要对问题行为(如发脾气、说脏话粗话、上班迟到等)的表现进行记录,包括行为出现的次数和强度,以便与治疗后的情况进行比较。

  (2)治疗的策略与技巧

  反应性技巧。反应性行为通常与反射性反应和非自主性行为有关。常用的反应性治疗的技巧有反制约、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等.

  操作性技巧。操作性技巧主要处理与有条纹肌肉和骨骼系统有关的自主性行为,常用的操作性治疗的技巧有正增强、负增强、消减、塑形、连扣、惩罚等。

  综合性技巧。常用的综合性技巧包括由规则管理的行为、模仿、敢于自表训练、松弛训练等。

  (3)增强物的使用

  增强物可以分为两类:

  初级奖励品,指可以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东西,如食物、饮料、睡眠等,适用于年纪较小,智力较低的人士;次级增强物,指可以满足人们精神、社会和心理需要的东西,如金钱、名誉、赞赏、自由、快乐等,适用于年纪较大、智力较高的人士。

  增强物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原则:

  理想行为出现后应尽快给予奖励;

  要让当事人明白为何得到奖励;要交替使用多种增强物,避免因过多使用一种增强物而使其奖励作用减退;

  要鼓励当事人在多种增强物之间进行自行选择;要注意增强物是否适合当事人的年龄、兴趣和意愿;

  要留意增强物的过多或过少使用。

  (4)强化程序

  是一个以指定的行为出现次数或时间距离来奖励某种行为具体计划.凡理想行为出现便给予奖励是连续强化;凡理想行为出现后只作不规则奖励的是间歇性强化。前者适用于治疗的初期;后者则适用于治疗的中、后期。

  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1)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内容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以人本主义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础。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人的心理失调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比较有影响的ABC理论:A代表引发事件,是指服务对象所遇到的当前发生的事件;B代表服务对象的信念系统,是指服务对象对当前所遭遇事件的认识和评价;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

  (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

  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即对服务对象情绪、行为困扰背后的非理性信念进行探寻和识别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反映感受、角色扮演、冒险和识别等方法。

  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即对产生服务对象情绪、行为困扰的非理性信念进行质疑和辨析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辩论、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自我表露、示范、替代性选择、去灾难化、想象等方法.(二)致力于改善社会环境的社会工作方法

  1。社区工作方法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在社区矫正工作领域,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进行综合治理,以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2)开展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

  (3)挖掘社区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2。社会工作行政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从宏观上讲,社会工作行政与政府的社区矫正政策实施相联系,即把社区矫正的政策法规变成社区矫正的服务活动。这种政策变动过程应该是双向的:将社区矫正的政策法规变成具体的针对矫正对象的社会服务,又将服务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以影响政策法规的修订。

  从微观上讲,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服务机构从事的服务活动相联系,即通过加强对社区矫正服务机构内部管理的途径,以提高社区矫正的实施效果。这种内部管理的程序和内容包括规划、组织、人事管理、领导、督导训练、预算、公共关系、报告、评估和研究。

  3.社会工作研究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社会工作研究是获取知识和发现事实的过程。社区矫正是一个注重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讲求操作的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综合了众多专业学科(如社会学、政治学、刑事法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其健康发展,需要加强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研究.(三)个案管理:协调、整合的服务提供模式

  个案管理也称照顾管理或服务管理,是指专业人员为一个或一群服务对象协调整合一切助益性活动的一种程序。

  1。个案管理的运作程序

  主要包括:发掘个案和转介;评估和选择;计划制订;计划执行;监督和评估;结案.2.个案管理运作与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

  要重视和善于与矫正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要有重点分步骤地制订矫正工作计划;要善于协调多部门、多机构提供整合性的服务;

  要着眼于矫正对象的潜能发掘和自己解决问题,切忌包办代替。

篇八:矫正社会工作强调在社会处遇中提供服务以下服务

  第一章

  矫正社会工作概述

  一、监禁矫正与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的优点:有利于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内涵

  指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它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1)一种社会福利服务;2)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的福利服务;3)司法矫正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4)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分类

  根据司法程序可以分为:(司法判决前)和(司法判决后)的矫正社会工作;而司法判决后的矫正社会工作又分为:(监禁处遇中)和(社区中)的矫正社会工作。

  (1)司法判决前的矫正社会工作

  工作对象:犯罪嫌疑人和及其亲友

  工作目的:撰写有关犯罪嫌疑人背景的调查报告,提交法庭做审判参考。或者向犯罪嫌疑人的亲属提供各种帮助。

  (2)监禁处遇中的矫正社会工作

  为在监服刑人员提供的服务,目的是调动罪犯自身的潜能以及社会资源,引导罪犯向积极的方向转化,以达到改过自新、回归社会的目的。

  具体工作内容:1)个案辅导;2)团体治疗;3)联系社会;4)职业辅导;5)评估报告

  (3)社区中的矫正社会工作

  1)社区矫正社会工作

  社区矫正是对罪行较轻或狱内服刑表现较好的罪犯,在执行一定的刑期后,运用社会力量在社区环境中继续执行刑罚的一种开放型改造方式。

  它是一种刑罚执行过程,具体工作对象: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哺乳期的妇女、生活不能自理适用于监外执行的、被裁定假释的、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犯罪人员。

  目的在于恢复矫正对象的社会功能,促使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

  2)刑释人员的社会工作

  以刑满释放人员为对象进行的更生保护,工作内容是:提供住宿场所;提供就业和就学辅导;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提供物质帮助。

  四、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

  (1)针对罪犯的功能与作用

  监管、矫正和服务

  (2)针对社会环境的功能与作用

  1)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的家庭和社区环境

  2)促进刑罚制度的人性化和科学化发展

  第三章

  矫正社会工作模式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和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

  诞生于19世纪末期,植根于多元决定论,强调从心理因素(人格、智力和能力等)和社会因素(不幸的家庭历史、同伴关系等)两个方面理解矫正服务对象。

  ?1)基本假设(详见教材32-34页)

  2)治疗目标

  3)实施原则

  4)主要治疗技术

  ?(2)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

  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改变矫正服务对象不良认知和行为的治疗模式。由行为治疗模式发展而来,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原理成为行为治疗的重要技术。

  ?1)基本假设

  2)治疗目标

  3)社工的角色(教练和伙伴)

  4)社工的任务

  5)介入策略

  ?二、任务中心模式和现实治疗法

  ?

  均认为矫正对象对于问题的解决是有责任和自主能力的,认为人的行为受外在支配,不应推诿自己生活的责任,而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人也有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

  ?(1)任务中心模式

  ?

  通过确认要解决的问题,认识问题的意义,并将之转化为可以了解和采取行动之任务,为矫正服务对象提供短期有效的服务。

  ?

  1)基本假设

  2)基本特质和原则

  3)焦点

  ?

  4)问题类别

  5)介入策略

  6)介入程序

  ?

  7)实施技巧

  ?(2)现实治疗模式

  ?

  帮助矫正服务对象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在生活中作出新的选择。建立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假设人们可以对其生活、行为、感受和思想负责。

  ?1)理论依据

  ?

  控制理论——人类行为是有目的的,并且这些行为源自于个人的内在,而非外在环境的力量。

  ?2)治疗目标和特征

  ?3)社会工作者的功能

  ?4)治疗关系

  ?5)现实治疗法的专业技术

  ?三、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网络干预模式

  ?(1)生态系统理论

  ?

  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关系,把人类成长所依存的社会环境(家庭、机构、团体、社区等)看做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环境对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注重人与环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1)基本假设

  2)主要理论观点

  3)实践原则

  4)介入策略

  ?(2)社会网络干预模式

  ?

  个人适应环境要求的重要基础在于是否拥有良好的支持性资源(社会资源)。该模式的目的,即在于强化人的社会资源以增强个人的社会整合度并且协助个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1)基本假设

  2)主要理论观点

  3)介入目标与功能

  4)介入过程

  ?

  5)社工的角色

  第四章

  矫正社会工作价值伦理

  ?一、矫正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哲学基础

  ?(1)关于人的本质

  ?

  马克思从1)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出发;2)人的社会关系的角度;3)人的劳动和社会关系构建的功能的角度,规定了人的本质,成为矫正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哲学基础。

  ?(2)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把人的本质归还给人自身,而人的本质则在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人的社会关系、人的需要。矫正对象如果丧失了人的这些本质,他们就会与社会脱离,不能像其他人那样正常生活。

  ?二、矫正社会工作介入理念及价值伦理

  ?(1)介入理念

  ?

  人与环境的构成状态,是矫正社会工作介入的基点,也构成矫正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介入理念。

  ?(2)价值伦理

  ?

  相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它带给每一个人不可剥夺的社会权利,因此对待受助者的基本态度应是接纳而非批判。

  具体详见教材58-62页。

  ?三、社会工作价值观在实践中的运用

  ?(1)平等

  以平等的观念对待矫正对象。

  ?(2)尊重

  对矫正对象的接纳和尊重矫正对象的自决权。

  第五章

  矫正社会工作方法

  ?一、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在矫正工作中的运用

  ?(1)个案社会工作的核心要素

  ?

  1)了解和理解矫正服务对象的基本需求,并运用专业的方法给予回应、处理和帮助。

  ?

  2)作为一种专业服务方法,深受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取向、价值观的影响。

  ?

  3)是一种理论和实务技巧的整合。

  ?

  4)专业关系是核心动力。专业关系是指矫正服务对象在整个个案服务中的参与和互动。

  ?

  5)人与环境的视角成为现代个案工作的核心要素。

  ?(2)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1)个案服务

  ?2)家庭服务

  ?支持型家庭及社工介入;

  ?沟通方式失当型家庭及社工介入;

  ?关系紧张型家庭及社工介入;

  ?破裂型家庭及社工介入

  ?二、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在矫正工作中的运用

  ?

  是一种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服务的工作方法。

  ?(1)小组工作的核心要素

  ?1)小组是一个目标导向的活动,小组目标是小组发展的重要方向。

  ?2)小组目标和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事先计划好的,由此提出了小组计划的程序设计概念。

  ?3)小组工作是一个产生动力的过程。

  ?4)小组的改变表现在小组组员、小组本身、环境三个方面。

  ?(2)小组工作程序设计

  ?1)程序设计的类型

  ?

  社会问题取向——程序设计是通过问题分析-诊断-方案设计的过程来完成的;

  ?

  个人需求取向——服务方案的设计是回应矫正服务对象的需要。

  ?2)影响程序设计的主要因素

  ?机构的宗旨;矫正服务对象的需要;资源条件;理论基础;矫正服务对象的参与。

  ?3)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

  ?组员的需要;活动的过程;组员的关系

  ?4)小组程序的主要功能

  ?评估的功能;协助表达;激发互动;提升个人素质;学习知识和技能;促进环境改变。

  ?5)程序设计的主要步骤

  ?评估需要;确定目的和目标;制定小组活动方案;评估

  ?三、社区工作方法在矫正工作中的运用

  ?

  社区矫正工作,目的在于恢复和改善矫正服务对象的个人社会化功能,使其融入所在社区。

  ?(1)社区工作的核心要素

  ?1)社区工作的对象是社区,包括社区居民、社区内各类组织和社区关系。

  ?2)社区工作是一个组织的过程、发动居民的过程、集体行动的过程。

  ?3)居民的参与是社区工作的核心动力。

  ?4)社区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2)社区工作的基本过程

  ?1)建立对社区的基本认识

  ?

  社区的历史、自然环境和设施、居民、组织、权利关系等。

  ?2)建立社区关系

  ?建立关系的过程:决定建立关系的范围、自我介绍、确立联系的“合约”和观察联系的过程、跟进联系。

  ?建立关系的方式:新闻发布会、联谊会、社区宣传、上门拜访、探查、调查等。

  ?3)协调和改善社区关系

  ?动员社区资源、组织各类活动、开展帮困解难工作

  第六章

  矫正社会工作过程

  ?

  具体分为五个环节:建立专业关系、资料收集与分析、问题诊断、计划与介入、评估与跟进。

  ?一、建立专业关系

  ?(1)社会工作者与矫正对象

  ?1)矫正社会工作者角色的影响因素

  ?矫正工作的目标;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认知和价值取向;矫正对象的需求、问题和期望;矫正对

  象的角色意识;矫正情景的性质和复杂性

  ?2)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资源整合者;使能者;调停者;教育者;倡导者;管理者

  ?3)矫正对象角色的影响因素

  ?对矫正工作的目标的认知;矫正对象需求满足状况;矫正对象的自我角色认知;矫正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价值观;矫正情景。

  ?4)矫正对象的角色

  ?既有现实角色;社会赋予角色;自我期望角色

  ?(2)专业关系及其特点

  ?

  社会工作者与矫正对象的专业关系特点:

  ?1)目标性;2)以服务对象为本;3)非平等性;4)控制性;5)代表性

  ?(3)专业关系建立过程中矫正社会工作者的工作

  ?1)明确建立专业关系是一个过程;

  ?2)了解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

  ?3)初步评估矫正对象的问题和需求

  ?4)促使矫正对象进入角色

  ?5)与矫正支持系统建立关系

  ?(4)建立专业关系的基本技巧

  ?1)感同身受;2)订立目标;3)制造氛围;4)积极主动

  ?二、矫正资料收集与分析

  ?(1)矫正资料收集

  ?收集内容:个人资料、环境资料、矫正对象与环境互动方面的资料。

  ?收集方法: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

  ?(2)矫正资料分析

  ?矫正资料分析过程:资料整理、资料分析和总结。

  ?(3)矫正资料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因果分析

  ?三、矫正对象问题研究与诊断

  ?(1)问题研究与诊断的视角

  ?1)生理研究视角;2)社会变迁视角;3)文化视角;4)利益视角;5)行为视角;6)心理视角;7)社会权益视角;8)综合视角

  ?(2)问题研究与诊断方法

  ?1)对问题进行分类;2)确定问题域;3)明确问题性质;4)量化分析问题

  ?四、计划与介入

  ?(1)矫正计划

  ?1)计划目的和目标

  ?矫正项目最终要达到的成果

  ?2)计划关注的对象

  ?计划实施对象,包括个人、群体、家庭、社区等。

  ?3)计划实施策略

  ?计划实施的步骤、方法和各种安排。

  ?(2)矫正社会工作介入

  ?1)矫正社会工作直接介入

  ?

  针对矫正对象采取的行动和直接的服务介入,分为针对矫正对象个人的矫正介入和针对矫正对象群体的矫正介入。

  ?2)矫正社会工作间接介入

  ?

  针对矫正对象以外的其他系统采取的介入行动,包括针对矫正对象所处家庭环境的间接介入、针对矫正对象所处社区环境的间接介入、针对矫正对象所处社会环境的间接介入。

  ?五、矫正评估与跟进

  ?(1)矫正评估

  ?1)含义

  ?

  矫正评估就是矫正社会工作者或机构对矫正过程及矫正绩效进行系统研究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矫正社会工作者或机构要达到评价矫正项目的过程及绩效的目的。

  ?2)矫正评估的主要类型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3)矫正评估的功能

  ?4)矫正评估过程

  ?(2)矫正跟进

  ?1)含义

  ?

  跟进是指矫正工作者与矫正对象的专业关系结束后,工作者必须对矫正对象进行一段时间的随访,并对随访期出现的情况做出一定程度的处理和回应。

  ?2)主要功能

  ?

  维持和巩固矫正项目实施所获得的效果;

  ?

  帮助矫正对象得到更合适和更有效的矫正监管和服务;

  ?

  帮助服刑期满的矫正对象更快地实现向社会人的转变,成为一个自食其力和被社会接受的人;

  ?

  有利于个部门和工作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第七章

  社区矫正的社会基础

  ?一、社区矫正的法律基础

  两个方面:现行法律规定和社区矫正立法。

  ?(1)现行法律规定

  相关法律:刑法、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

  适用对象:判处非监禁刑法的罪犯,即被宣告缓刑的罪犯;被判处管制的罪犯;被裁定假释的罪犯;经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并应在社会上执行其单处剥夺政治权利或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

  ?

  缓刑——对于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其具备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在一定期间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刑法第67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

  管制——对罪犯不予关押而限制其行动自由的一种刑罚。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但是在数罪并罚时,可以延长到3年。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被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必须做到:①遵守法律,服从群众监督,积极参加集体劳动生产或者工作;②向执行机关定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③迁居或者外出必须报经执行机关批准。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管制期满,执行机关应即向其本人和有关的群众宣布对其解除管制。

  ?

  ?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

  ?

  ?

  暂予监外执行——对于被处有期徒刑或者拘投刑的罪犯,由于符合法定情形,决定暂不收监或者收监以后又决定改为暂时监外服刑,由公安机关执行并由基层组织或者罪犯的原所在单位协助进行监督的刑罚执行制度。这一制度的设立体现了中国惩罚罪犯与改造罪犯相结合和人道主义的刑事政策,有利于对罪犯的教育、感化、挽救。暂予监外执行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如果患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或者是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或者生活不能自理,(2)社区矫正立法

  立法机关依据法定程序,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修改、补充、认可和废止有关社区矫正法律规范的活动和结果。

  已有的试行文件:2003年7月10日《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2005年1月10日《关于扩大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通知》、2004年5月9日《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

  ?二、社区矫正的社会资源基础

  ?(1)社区矫正的资源体系

  具体见表7-1?(2)社区矫正的组织基础

  具体见图7-1?(3)社区矫正的社会技术基础

  具体见表7-2?(4)社区矫正的社区参与基础

  ?三、社区矫正的社会支持网络

  ?(1)社会网络理论

  ?(2)社会支持网络

  ?(3)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

  ?四、社区矫正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

  ?(1)社区矫正的社区文化基础

  ?

  社区文化对于社区矫正过程及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的作用与功能:再社会化功能;犯罪预防功能;沟通功能;规范功能。

  ?(2)社区社会影响

  ?1)从众与服从;2)传播;3)舆论

  第八章

  社区矫正的组织架构

  ?重要概念

  ?

  城乡二元社会;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传统社会;现代社会;公民社会

  ?一、国家、市场、社会的关系

  ?1、矫正社会工作责任主体

  ?

  政府是责任主体。其主要作用是:

  ?(1)组织领导——社区矫正是利用社区资源和社会力量教育改造罪犯的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和一项再社会化原则之下的现代刑事政策。因此其实施必须由政府领导和组织。

  ?(2)管理协调——管理不是政府直接干预矫正社会工作,而是依法引导和监督矫正社会工作组织的活动;而协调是政府协调有关部门配合矫正社会工作,共同完成社区矫正的工作。

  ?(3)提供资源——政策、法律、资金、设施和服务。

  ?2、矫正社会工作执行主体

  ?

  矫正社会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1)

  矫正社会工作的组织者——公益性的社团组织:负责招聘、管理、教育、培训和考核社会工作者。

  ?(2)矫正社会工作的实施者——社会工作者运用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以及有关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提供心理矫正,帮助教育、技能培训、临时救助等给类服务,培养社区服刑人员能够为社会接纳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以便使他们能够完成人格的重塑,顺利回归社会。

  ?(3)矫正社会工作的推动者——通过舆论宣传和理论研究,促成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和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

  ?3、矫正社会工作的合作者

  ?

  社区矫正志愿者——专家学者、社会贤达、离退休干部、基层自治组织成员、高等院校的学生、社区服刑人员的亲属和所在单位的人员。

  ?

  志愿者是矫正社会工作的参与者和协助者。没有志愿者的参与,矫正社会工作就丧失了自身存在的社会基础。

  ?二、社区矫正的组织结构

  ?1.试点阶段的社区矫正机构

  ?(1)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组织社区矫正的实施,是社区矫正的工作主体。

  ?司法厅(局)->司法局->司法所

  ?

  司法所是司法行政机关的基层单位,具体负责社区的司法行政工作。

  ?(2)公安机关——负责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考察和监督,是社区矫正的执法主体。

  ?2.社会角色衍生的组织机构

  ?

  包括社会服务组织,包括专业矫正社会工作组织和志愿者组织。

  ?(1)社会组织的类型

  ?1)直接服务机构

  ?

  直接参与社区矫正。如:北京市的阳光社区矫正服务中心、上海市的新航社区服务总社。

  ?2)辅助服务机构

  ?

  间接参与社区矫正。如: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上海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

  ?(2)社会服务组织的功能

  ?矫正功能;服务功能;宣传示范功能;组织发动功能。

  ?(3)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和人员

  ?专职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纪律(详见168页)

  ?专职社会工作者的招聘条件(详见168页)

  ?三、市场角色衍生的组织机构

  ?

  能够提供与社区矫正工作有具体关系的矫正项目或者矫正设施,并且在提供某些产品或者服务时获得利润的企业性非政府组织。

  第九章

  社区矫正对象和社区矫正工作者

  ?一、社区矫正对象

  ?1.法定的社区矫正对象

  ?

  五种对象:被判处管制的、被宣告缓刑的、被暂予监外执行的、被裁定假释的、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

  另外,根据一些具体情况,社区矫正对象还有扩大的余地,具体详见174页下半部分。

  ?2.管制——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较低、不必予以关押的犯罪分子。

  ?3.缓刑——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缓刑不致危害社会,不是累犯

  ?4.暂予监外执行——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婴儿的妇女以及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5.假释和剥夺政治权利

  ?二、社区矫正工作者

  ?

  社区矫正工作者,是指依托执法权限或专业知识,在社区内针对矫正对象开展管理和矫正等工作的人员。

  ?

  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专业矫正、社会福利三个要素的统一,因此社区矫正工作者由社区矫正刑罚执行工作者队伍、专业的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和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组成。

  ?1.社区矫正刑罚执行工作者

  ?

  司法行政机关是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负责单位,司法所的司法助理员是社区矫正的工作主体,公安机关是社区矫正对象的执法主体。

  ?

  社区矫正刑罚执行工作者包括:公安民警、司法所的司法助理员。

  ?2.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

  ?

  具备一定条件的专门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

  ?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基本理念:理解教育刑论的科学内涵、树立罪犯为“特殊弱势群体”的理念

  ?(2)掌握满足矫正对象需求、解决矫正对象问题的相关方法和技巧;

  ?(3)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具有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仁慈之心和奉献精神。

  ?3.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任务

  ?(1)制定矫正计划、方案、具体实施矫正措施;(2)提供帮助和服务;

  ?(3)教育和培训;

  ?(4)加强与社会志愿者及其他矫正力量的协调与配合。

  ?三、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

  ?

  在社区矫正中自愿或者由专业工作人员邀请无偿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服务的社会人员。

  ?

  特点:兼职人员、无偿服务、流动性大。

  ?

  基本素质:(1)拥护宪法、遵守法律、品行端正;(2)热心社区矫正工作;(3)有一定的法律政策水平、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

  ?四、其他社会力量

  ?

  社会团体;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专业机构;家庭、矫正对象原单位。

  第十章

  社区矫正工作的内容

  ?一、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

  ?1.矫正对象档案、信息资料的管理

  ?(1)建立专门的矫正对象档案资料库、建立个人档案、设专人负责个人档案资料。

  ?(2)档案资料有序化,保证档案资料内容的真实性。

  ?(3)建立网络档案资料

  ?(4)对社区矫正信息进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比如,建立网站等。

  ?2.被判处管制、缓刑、暂予监外执行、假释、剥夺政治权利的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

  ?二、社区矫正对象的主要问题及其矫正

  ?

  矫正对象进入社区后面临的问题:社会适应、社会支持、社会认知、社会态度、心理问题、行为问题、家庭问题、社会交往问题等。

  ?

  针对不同的问题,要采取不同的矫正方法。

  ?

  ?三、社区矫正对象的帮助

  ?

  1.了解矫正对象面临的实际困难;

  ?

  2.联系相关机构,为矫正对象切实解决困难。

  ?

  ?四、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和培训

  ?

  1.思想道德教育:爱国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劳动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

  ?

  2.法制观念教育:刑法、宪法、经济法等法律常识的教育。

  ?

  3.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健康心理、改造犯罪心理和监管心理、克服消极心理。

  ?

  4.培训:职业技能培训

  ?五、社区矫正对象的公益劳动和社区服务

  ?1.参加公益劳动的必要性

  ?

  (1)体会到为社区奉献的感受和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

  ?

  (2)带有一定的惩罚性,对于矫正对象改过自新具有促进作用;

  ?

  (3)有利于矫正对象的社会化改造,有利于早日融入社会。

  ?2.参加公益劳动的具体方法

  ?

  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比如:照顾老人、清理小广告、社区保洁、社区绿化、维护交通、便民维修等。

  第十一章

  青少年犯罪的矫正与预防

  ?一、青少年犯罪理论

  ?1.青少年犯罪的生物学理论

  ?

  探讨身体表征与犯罪的关系,如关于脸部构造、位置与反社会行为的关系。

  ?

  以监狱的罪犯为研究对象,强调青少年犯罪受个人生物条件方面,如遗传基因、染色体异常、体型、身体结构、过敏性症状等的影响。

  ?2.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理论

  ?

  主要包括心理分析、人格特质、行为主义、认知与道德发展等理论。

  ?3.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学理论

  ?

  强调社会原因对于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分为社会结构理论、社会过程理论、社会回应与冲突理论三个派别。

  ?

  ?

  (1)社会结构理论——社会经济地位、社区文化、风俗及规范对青少年犯罪产生影响;

  ?

  1)文化偏差理论——居住地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文化适应与犯罪的关系;下阶层社会文化的价值和规范的正常反应;

  ?

  2)紧张理论——强调青少年因无法获得合法的社会地位与财物上的成就,在内心产生挫折与愤怒的紧张动机与压力,从而导致青少年犯罪行为的产生。

  ?(2)社会过程理论

  ?

  主张青少年犯罪是不良社会化学习的结果,与他们个人未能与家庭、学校、司法体系维系适当关系有关,犯罪是由于青少年忽略社会规范、与社会连结微弱,不受道德规范约束所致。

  ?

  1)社会学习理论——强调态度、道德、行为、技巧学习在维系青少年犯罪生涯中的重要性。

  ?

  2)控制理论——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社会控制对犯罪的影响。

  ?

  ?(3)社会回应及冲突理论

  ?二、青少年司法转向制度

  ?1.司法转向制度

  ?司法转向的内容:

  ?

  避免将青少年犯送至监狱等机构接受处置;从轻处置;建立以社区为本的辅导体系。

  ?

  青少年司法转向制度是指由传统监狱等机构处置改为以社区为本的各种辅导服务为主的处置制度,表达了对青少年犯罪由监禁、报复、惩罚方式改为矫正、教育、改造和康复的理念。

  ?2.社工在青少年司法制度中的角色

  ?

  社工角色是通过社会服务计划或项目的实施发挥作用的,以香港为例,包括法庭外的社工服务、法律援助服务、保护儿童服务、感化服务、青少年罪犯评估专案小组、社会服务令服务、社区支援服务、羁留院/收容所的服务、住宿院舍服务等。

  ?三、青少年犯罪矫正与预防

  ?1.青少年犯罪矫正与预防工作的主要目的

  ?(1)坚持司法保护原则、落实青少年司法转向政策

  ?(2)为犯罪青少年提供反省自新的机会

  ?(3)矫正犯罪青少年的不良行为

  ?(4)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

  ?2.青少年考察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考察教育制度

  ?

  对违法犯罪情节较轻的未成年人历经行政处罚或刑事诉讼阶段时,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与家庭、学校及社会组织密切配合开展的“缓处考察”、“诉前考察”和“社会服务令”的制度,其着力点是落实各项教育、感化、挽救的措施。

  ?

  上海市的考察教育制度(详见教材230页)

  ?3.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探索

  ?

  上海市的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包括日常管理、教育学习、心理矫正、公益劳动、帮困解难等。

  第十二章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案例

  ?一、个案案例

  ?1.个案社会工作及其主要模式

  ?

  (1)定义

  ?

  以个人(或家庭)为对象的社会工作方法。采取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运用人与环境互动的理论和方法,协助个人(或家庭)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以恢复和增进其社会功能,最终实现其福利的增进。

  ?

  (2)主要模式

  ?

  1)心理社会治疗;2)人本治疗模式;3)任务中心模式;4)行为治疗模式;5)现实治疗模式;6)理性情绪治疗模式;7)家庭结构治疗模式

  ?

  (3)社工工作案例

  ?二、小组案例

  ?小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的差异?

  ?

  ?三、针对各类问题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案例

篇九:矫正社会工作强调在社会处遇中提供服务以下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

  一

  涵义与起源

  1、矫正的概念:矫正——也称矫治,原是医学上的专门术语,意指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使身体部位的形状或技能方面发生畸形的患者得到康复,以重新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的过程。

  “矫正”概念被引入社会领域,成为司法方面的专门用语。

  2、矫正社会工作

  A、定义:社会工作在矫正体系中的运用。它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专业价值观指导下,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B、起源:a、1825美国波士顿鉴于协会

  b、1841“华盛顿全民禁酒协会”

  c、1925《联邦观护法案》国会通过,全美范围矫正社会工作制度得以建立

  C、世界性及其他地区矫正社会工作的建立和发展

  英国:1887《初犯法》1907《感化犯人法》

  日本:1947-1949借鉴别国基础上发展适合本国的矫正工作制度

  港:1938增设感化部;1948成立社会局;1950设立“首席感化主任”台:1962《少年事件处理法》首创少年观护制度

  二

  理论与实务

  1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价值理念

  A、人道主义(哲学基础)

  B、新社会防卫论(理论依据)

  C、社会工作理论(行为主义、认知、标签、优势视角、社会-心理视角)

  D、价值理念:接纳;可塑性;个别化

  2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途径

  (1)司法审判前提供的服务

  (2)监狱处遇中提供的服务

  (3)社会处遇中提供的服务

  (4)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服务

  (5)对违法青少年提供的服务

  3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

  (1)致力于改善矫正对象偏差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工作方法

  行为治疗方法、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2)致力于改善社会环境的社会工作方法

  A、社区工作的运用:综合治理、社区教育、挖掘社区志愿力量

  B、社会工作行政运用

  C、社会工作研究:理论联系实际

  (3)个案管理:协调、整合的服务提供模式

  三

  中国内地的矫正社会工作

  1、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的类型

  (1)司法所

  在我国,司法所是具体负责社区矫正事务的工作机构,也是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工作的承担者。

  优势:A、属于司法行政系统,有利于统一国家刑罚执行体制,实现监禁刑与非监禁刑执行活动的顺利衔接,整合刑罚执行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B、有利于实现社区服刑人员的直接管理。

  C、拓展司法所职能,符合“两所一庭”建设指示。(公安派出所、基层司法所、派出法庭)问题:

  A、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待完善

  B、工作力量不足,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

  C、基础建设薄弱,保障措施待加强

  (2)中途之家

  详见下文

  (3)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

  江苏省的社区矫正工作的新型载体,创新社会管理,2009年试点运行,集管理教育、公益劳动、心理矫正等综合功能为一体。

  整合:

  A、提供了监督管理社区服刑人员的工作平台。

  B、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为相关团体、组织、志愿者共同参与社区幸福人员教育矫正工作提供了新载体。

  C、搭建了帮困扶助的桥梁。

  (4)其他民间非营利帮教组织

  优势:没有任何权力色彩和强制因素,以平等身份介入,更具亲和力。

  国外:英国:“罪犯关心与重新定居全国协会”加拿大“犯罪人援助和释放后关心协会”、“约翰·霍华德协会”

  中国:香港“善导会”、上海“新航社区服务总站”

  2、重点机构及项目介绍

  (1)北京朝阳区中途之家

  简介:又译为“过渡性矫正所”、“过渡教习所”、“重返社会训练所”等,通常是指为了帮助从监禁机构释放的犯罪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重新适应社会生活而设立的过渡性社区食宿和矫正机构。

  服务内容:

  A、法规教育

  B、心理咨询

  C、临时安置

  D、就业指导

  评价:提高了社区矫正刑罚执行效能,拓展了社区矫正执法措施,丰富了教育矫正手段,强化了区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职能。不足的地方是专业力量不足,有待推广普及。

  (2)上海新航社区服务站

  介绍:成立于2004年1月,是一家经上海市民政局批准注册的民办非企业性质的社会组织,业务主管为上海市司法局。业务范围是为本市社区矫正人员和五年内刑释解教人员提供专业服务。目前在本市14个区县(浦东、奉贤、松江除外)设立有工作站,并在所属街镇设立社工点,聘用社工400余名。

  品牌项目:

  A、爱满新航-未成年子女关爱项目

  为服务对象的未成年子女在家庭或亲子关系、心理、学业、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等方面提供系列化帮教服务,帮助其个体能力获得改善和提升,促使服刑在教、刑释解教对象在思想、行为上加快转变,从而降低其重新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B、旭日新航-青少年服务项目

  针对青少年服务对象在认知、心理、行为、家庭关系、社会适应、就学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与需求提供系列性帮教服务,以提高青少年服务对象的法制意识,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恢复和健全其家庭功能,从而降低其重新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C、心理导航-心理服务项目

  为全体服务对象提供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为主的帮教服务,为具有相同或相似心理问题与需求的服务对象提供小组(团体)心理辅导服务,为心理问题与需求突出的服务对象提供个别心理疏导服务,以缓解和

  改善服务对象不良情绪,从而降低其重新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D、新航港湾-家庭服务成长计划

  为服务对象家庭在经济困难、沟通不畅、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存在矛盾或疏离、教育方面存在困惑或教育方式不良等方面提供系列化帮教服务,提升他们的个人能力,恢复和健全其家庭功能,为曾罪错人员重新融入社会打造温馨港湾。

  E、爱启新航-临释人员回归教育服务项目

  以上海市五角场监狱出监监区的临释人员为服务人群,针对他们潜在的危机、需求和问题,开展监狱与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效连接、监狱改造与社会帮教的无缝衔接,巩固监狱改造效果,有效落实安置帮教工作,促进刑释解教人员平稳回归,正常融入社会。

推荐访问:矫正社会工作强调在社会处遇中提供服务以下服务 服务 社会工作 矫正

版权所有:新维文档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新维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新维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50341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