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10篇

时间:2022-11-24 16:00:03 来源:网友投稿

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10篇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质量的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这就要求各大高职院校结合国家和社会现时的真实需求在教育逐步改革中锻炼学生核心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10篇,供大家参考。

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10篇

篇一: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质量的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这就要求各大高职院校结合国家和社会现时的真实需求在教育逐步改革中锻炼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素养过硬道德素质过硬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中国优质文档11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偏重于理论未真实落地实施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虽然都在极力推崇核心素养教学模式但由于我国核心素养教育体系仍处在探索阶段各种理论层出不穷导致一些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明朗

  《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

  摘要:要: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质量专业人才,学校要想培养出全方面人才,就必须重视加强对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在新的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育体系中,传统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已无法适用,必须依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加大学生文化素养、精神素养、职业素养在评价体系中的占比,综上所述,全新的时代已经来临,新时期,高职教育必须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精神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形成,培养更多能够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敢于创新、思想素质过硬、终身学习能力强的新青年

  曹娜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质量专业人才,学校要想培养出全方面人才,就必须重视加强对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高职院校应当从文化课基础知识、自主思考总结和社会实习历练三方面着手改革课程教学,合理的设计培养目标和计划,以期培育出道德素质强、终身学习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高职专业人才。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改革

  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核心素养”以来,世界各国都争相追逐探究,以期结合本国国情,探索出适合本国教育改革的新思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质量的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这就要求各大高职院校结合国家和社会现时的真实需求,在教育逐步改革中,锻炼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素养过硬、道德素质过硬、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中国梦的实现增砖添瓦。

  1现阶段我国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遇到的问题

  1.1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偏重于理论,未真实落地实施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虽然都在极力推崇“核心素养”教学模式,但由于我国“核心素养”教育体系仍处在探索阶段,各种理论层出不穷,导致一些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明朗。出现了一些高职院校旨为向社会和企业输出“高级技工”,过分侧重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核心素养”只是流于表面的口号,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他们很难在现实的工作岗位上有长足的良性发展。

  1.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专业素质也有待提高

  .

  由于教育资源不足等原因,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并不具备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专业素养,他们依旧打折素质教育的旗号,只是在教学形式上有些改变,施行的依旧是传统教育模式,只重成绩和技能,而忽略综合素养的培养。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核和培训,而忽略一些公共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占比,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2.1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

  新时代潮流下,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壮大,一切都在不断的发生改变,社会和企业对于从业者有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纯技能型工作者已逐渐无法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一方面,在信息科技时代,很多传统的人工从事的工作正在逐渐被机器所取代,而人工从事的往往是更为复杂的机器无法完成的工作,故而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独立处理复杂问题的技能。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也更新换代极快,这就要求现代人才必须养成随时随地求知学习的习惯,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用工需求。

  2.2个人只有具备核心素质,才能实现终身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越来越普及,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一方面,互联网促进了全球化,拉近了世界各地人们的距离,伴随而来的,人们之间的交往也更加复杂多样,各种文化互相交融,不同思维模式的碰撞,都需要从业者有更高的交流素养。另一方面,信息大爆炸时代,促进了各个行业的飞速发展,同时也诞生了很多新的工作职位,各种诱惑层出不穷,个人只有具备很轻的抗干扰能力,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总之,在新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对社会还是高职学生的发展来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都至关重要,只有他们的核心素质提高了,才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更好的可持续的发展。

  3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3.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校园文化环境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很大的影响,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如一些高职院校创立校园文化周、各种各样的“校园社团”活动、重走长征路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社团活动等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设置独居特色的文化活动,如食品学院每年都会举办“世界粮食周”、“爱粮节粮日”、“食品安全月”等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文化活动,通过这

  .

  些活动宣传和相关培训,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为以后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牢固的文化基石。

  3.2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核心素养基础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核心素养的建设,仅依靠校园文化远远不够,应根据发展高职学生“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修订培养目标,建立与培养高职学生未来就业所需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习作能力的培养,在社会与企业中利用自我能力快速适应并有所贡献。

  在课程设计上要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的各种先进教学资源优势,立足企业和社会需求,加强校企合作,例如积极开展校外企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现实企业工作中去,在工作中了解企业和社会,了解未来工作的真实需求,通过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其专业技能,培养其职业素养,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3.3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在新的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育体系中,传统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已无法适用,必须依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加大学生文化素养、精神素养、职业素养在评价体系中的占比。学习质量评价考核体系一定要进行合理的量化细分,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如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考查时,应综合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文化素养、专业素养、精神素养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新的时代已经来临,新时期,高职教育必须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精神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形成,培养更多能够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敢于创新、思想素质过硬、终身学习能力强的新青年。

  参考文献

  [1]刘艳妮,陈希球.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途径探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

  [2]刘小文,张娜.高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与提升途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8(11).

  .

  [3]张扬.国际比较视角下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7(12):68-69.课题项目:基于企业需求视角下的高职学生核心素养调查研究,课题编号:H2019-14。

  .

  

  

篇二: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严重意义

  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贯穿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几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康健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学校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构建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三是知行合一、综合实践,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至关严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教学能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通过学科教学以课堂为支撑点,通过学科知识兼顾在学生理解背诵和学生前期相关文化知识的搜集等,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积淀人文知识,同时,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用眼去看、用耳去听、动手去画,逐步培养审美情趣。活动中,孩子们创作了精致的手抄报、精致的绘画、精彩的文章,提升了心爱家乡的情怀,并在探寻古迹遗址、回想远古先民生活方式中培养关切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大胸怀和大视野。

  第二,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要注重好奇心的保护,注重学生探究意识的激发。在课程实践中,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网络查询、询问亲朋、向老年人请教等方式,广博收集相关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暑假体验中走向大自然,走入田间体验农耕的辛劳;走进书籍体验科学的奥秘……用心观察大自然,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操作,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更牢靠、更深刻。

  第三,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性是人的根源属性,自主管理重在强调有用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在实践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信息收集、知识整理和总结归纳意识,提高学生甄别信息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自觉抵触网上不良信息的侵蚀。要求学生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根据

  1/2

  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康健成长与自我发展。我们还特别强调学生的安全意识、生命意识、康健意识和文明意识,培训学生的自救自护技能。我们还建议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自主的空间和时间,促进孩子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遇到问题和挫折时看孩子自己能否处理,能否合理地借助周边的力量等,这些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课题组认为,走出校外、走进自然、走近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康健生活方式。

  第四,深入生活能促进学生社会参与。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在暑假的职业启蒙之旅中,学生走进各行各业,通过自己的实践去了解各个行业的工作性质、服务对象、劳动报酬、行业差异、社会分工等,增强自己对各个行业的了解和对社会的认识,使自己很快融入社会,提升社会责任感。

  第五,科学实践能促进学生实践与创新。学生在课程实践中,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模式、学习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变抽象为详尽,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拓宽了视野,增加了动手机会。无论春夏秋冬的哪一季课程,我们都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在职业启蒙之旅的课程中,学生走上街头当一天清洁工、走进社区做一天义工;在收获秋天的课程中,学生亲手采摘、劳作,培养了他们的集体劳动意识,让学生在劳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尤其是将所学知识在劳动中应用,有时学生在劳动中还能有一点创新,那更是老师们所喜闻乐见的。

  “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源问题。课堂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拓展视野、了解社会、参与体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良的成长空间,不失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严重途径。

  2/2

  

  

篇三: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

  作者:曹娜来源:《速读·中旬》2019年第08期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质量专业人才,学校要想培养出全方面人才,就必须重视加强对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高职院校应当从文化课基础知识、自主思考总结和社会实习历练三方面着手改革课程教学,合理的设计培养目标和计划,以期培育出道德素质强、终身学习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高职专业人才。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改革

  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核心素养”以来,世界各国都争相追逐探究,以期结合本国国情,探索出适合本国教育改革的新思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质量的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这就要求各大高职院校结合国家和社会现时的真实需求,在教育逐步改革中,锻炼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素养过硬、道德素质过硬、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中国梦的实现增砖添瓦。

  1现阶段我国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遇到的问题

  1.1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偏重于理论,未真实落地实施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虽然都在极力推崇“核心素养”教学模式,但由于我国“核心素养”教育体系仍处在探索阶段,各种理论层出不穷,导致一些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明朗。出现了一些高职院校旨为向社会和企业输出“高级技工”,过分侧重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核心素养”只是流于表面的口号,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他们很难在现实的工作岗位上有长足的良性发展。

  1.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专业素质也有待提高

  由于教育资源不足等原因,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并不具备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专业素养,他们依旧打折素质教育的旗号,只是在教学形式上有些改变,施行的依旧是传统教育模式,只重成绩和技能,而忽略综合素养的培养。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核和培训,而忽略一些公共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占比,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2.1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新时代潮流下,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壮大,一切都在不断的发生改变,社会和企业对于从业者有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纯技能型工作者已逐渐无法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一方面,在信息科技时代,很多传统的人工从事的工作正在逐渐被机器所取代,而人工从事的往往是更为复杂的机器无法完成的工作,故而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独立处理复杂问题的技能。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也更新换代极快,这就要求现代人才必须养成随时随地求知学习的习惯,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用工需求。

  2.2个人只有具备核心素质,才能实现终身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越来越普及,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已逐渐成为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一方面,互联网促进了全球化,拉近了世界各地人们的距离,伴随而来的,人们之间的交往也更加复杂多样,各种文化互相交融,不同思维模式的碰撞,都需要从业者有更高的交流素养。另一方面,信息大爆炸时代,促进了各个行业的飞速发展,同时也诞生了很多新的工作职位,各种诱惑层出不穷,个人只有具备很轻的抗干扰能力,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总之,在新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对社会还是高职学生的发展来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都至关重要,只有他们的核心素质提高了,才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更好的可持续的发展。

  3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3.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校园文化环境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很大的影响,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如一些高职院校创立校园文化周、各种各样的“校园社团”活动、重走长征路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社团活动等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设置独居特色的文化活动,如食品学院每年都会举办“世界粮食周”、“爱粮节粮日”、“食品安全月”等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宣传和相关培训,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为以后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牢固的文化基石。

  3.2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核心素养基础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核心素养的建设,仅依靠校园文化远远不够,应根据发展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修订培养目标,建立与培养高职学生未来就业所需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习作能力的培养,在社会与企业中利用自我能力快速适应并有所贡献。

  在课程设计上要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的各种先进教学资源优势,立足企业和社会需求,加强校企合作,例如积极开展校外企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现实企业工作中去,在工作中了解企业和社会,了解未来工作的真实需求,通过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其专业技能,培养其职业素养,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3.3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在新的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育体系中,传统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已无法适用,必须依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加大学生文化素养、精神素养、职业素养在评价体系中的占比。学习质量评价考核体系一定要进行合理的量化细分,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如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考查时,应综合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文化素养、专业素养、精神素养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新的时代已经来临,新时期,高职教育必须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精神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形成,培养更多能够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敢于创新、思想素质过硬、终身学习能力强的新青年。

  参考文献

  

篇四: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

  浅析高职院校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

  策略

  作者:于家泉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11期

  摘要:教育事业是关乎民族发展的根本大计,无论学生处于哪一阶段都应当接受与之相匹配的教育。高职教育是我国整体教育体系当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教育部门日常工作中更应当那个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基本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始终。故而,对高职院校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这一课题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我国此前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但还并未在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还需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研究。文章将从数学核心素养重要性、高职院校培育学生数学素养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四方面进行探究,发现其中的不足并寻找解决方式,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学素养;培育;有效策略

  高职教育是许多学生的一个重要学习阶段,家长以往借由学校教育敦促学生学习更多科学文化知识,以便日后能更高的适工作对其提出的要求。在我国国家经济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为年轻人的发展提供了相较以往更多的机会,伴随着机会的出现就需要年轻人将自身的素养不断提升,以便能够更好的把握机会。数学素养的培育是许多高职院校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但由于数学具有复杂性的特点,许多学生往往忽略对数学素养的提升。因此,在高职教育过程中更应当注重数学核心素养培育。

  一、数学核心素养重要性

  由于时代不同就导致各个阶段社会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程度不一致,我国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认识水平也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了飞速的提升。经过反复实践过程,目前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已然形成了较为统一的看法。数学核心素养,顾名思义就是学生能够使正确理解数学、形成独立判断并能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素养[1]。在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知识当中,普遍认为数学知识是最难以掌握的。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复杂性、辩证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极高的自我思考意识,针对遇到的实际问题可以独立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但经由教学实践发现,许多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并不具备此项能力。因此,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乃至工作生活中,数学核心素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数学学科知识与数学核心素养二者互为表里,良好的数学学科知识的积累可以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而数学核心素养一旦养成,将能对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提供最大的帮助。数学核心素养相较于数學学科知识来讲,是一个更高阶的词汇。若具备数学核心素

  养,则一定会对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但如果只重视对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却并未一定会养成数学核心素养[2]。因此,数学核心素养是十分重要的,高职院校应当在数学教学活动实践中,更加注重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现状

  我国目前虽在对高职院校培育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进程在不断推进,但由于我国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项目上起步晚、高职院校发展起步低的状况,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进展情况不容乐观。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应当加快其改革步伐,使之能够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3]。高职院校目前所面临的情况是招生数量日益增加,而学生的质量却每况愈下。学校需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维持学校的正常秩序,因此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就会产生无暇顾及的情况,难以保障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再者,高职院校的创建初衷是为了培养专业技术人士,大多数学生选择来高职院校求学的原因也是想掌握一门专业技术[4]。因此,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重视,自然也并不会参与到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活动当中去。在传统的高职教育过程中,学校将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作为发展的首要目标,但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对高职院校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力教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许多高职院校在此方面并未做好充足的准备,无法适应推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养成的节奏。

  三、高职院校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现存问题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数学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重点多、难理解的特质[5]。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较差的问题,这无疑是对这些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数学内容较难本身就成为了许多高职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的原因,而数次考试成绩的不理想更是激化了这一矛盾,许多高职学生因此会放弃数学科目知识的学习,进而失去培养数学核心思维能力的机会。高职学生目前缺少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的兴趣,进而也对数学核心素养失去了探索的欲望。这种情况对于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能力的教学目标来讲是十分不利的,也不利于教育行业的整体发展。

  (二)未转变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高职教学过程中,高职教师把加强学生技术能力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6]。在目前的高职教育教育中,一些教师已经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把这一项活动加入到其日常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去,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现阶段仍有一部分教师,未能清晰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含义以及具体作用,从而对数学核心素养认识有一定错误,导致其未能加入到推进高职学生素养的工作当中来。

  (三)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在高职院校中,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理论知识并不能对其实践产生影响的认识[7]。这种思想意识会磨灭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不愿参与到数学课堂当中去。鼓励学生对学习产生动力是帮助学生养成数学核心素养的第一步,如若第一步就无法进行,那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思维的后续步骤就无法顺利进行。高职院校在推进学生数学核心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应当把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作为重点性问题去跟进,究其根本,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但目前仍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这一问题未进行有效的重视,更有甚者采取放任的态度,这些都将十分不利于教育改革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思维的养成。

  (四)重理论而轻视实践

  

篇五: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

  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现状及对策

  作者:罗瑶来源:《河北职业教育》2020年第02期

  摘要:文章辨析了职业素养与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在全面人才战略视角下分析了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学校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学生的职业规划不明是推进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屏障,并提出通过健全保障机制体制、实施三维协同融合的教学模式、创新校企双元运行方式来促进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改革,为持续转型升级的产业提供优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职业核心素养;高职院校;三维协同融合的教学模式;校企双元运行方式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业态呈现更高层次更新领域多元化态势,促使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快速的结构性变化。由于教育的滞后性,使得高校人才输出结构与市场需求严重不符。[1,2]一边是每年大规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另一边是高端企业亟需的匹配型人才稀缺,这就使得“就业难”成为了中国社会就业市场面临的常态化问题,也是中国高校及其毕业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一毕业就失业是中国高等教育现有体制与中国经济发展脱节的严峻形势,也是我国提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举措的急迫前提。[3-5]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升级的新常态,这对中国教育改革是个良好契机,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讲,身处经济发展前沿与企业联系最为紧密,对经济变化最为敏锐,必须抓住中国经济换挡的机会,大力跟进国家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节奏,立足教学质量这一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在教学改革中多方向多维度融入职业核心素养培育,努力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用人单位提供高素质优质技能人才,为市场提供充足的优秀职业素养的创新型人才储备。[6]

  一、职业素养与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的概念非常宽泛,包含但不限定于职业核心素养,还包含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内容。这些概念之间的界定并不明晰,甚至内容上还有所交叉,它们确分属于不同思想范畴,且有明顯的主导领域。职业精神的概念在近三年出现在核心期刊和CSSCI上的频次增加明显,也是最容易被大众同职业核心素养相提并论甚至混淆的概念。学者将职业精神界定为某种职业在社会中长期稳定形成的为大众约定俗成的所有正向的精神风貌的总和。它主要包含: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累积的,在校期间很难达成全方面的培养和塑造,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二)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中最核心的领域是学生在步入职场之前,可以在学校、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中通过一定时间学习就能具备胜任岗位需求的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品质、能力、才干等职业素质。比如社交沟通、职场礼仪、职业思维模式、职业准则、职业操守等。这些内容都具备某种职业或岗位认可的素养特征:(1)专业性与职业化。职业核心素养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专业技能基础上,划定到具体的专业范畴中,并将这种专业技能职业化为与具体岗位或职位相匹配的业务能力。(2)创新性与创业性。职业核心素养的职业属性使得其被赋予了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特性。当前,我国社会亟需各类创新创业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也会加入创新创业素养内容,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并将这种素养延续到今后实际的工作中,提升学生职场竞争力。(3)持续性与更新性。职业核心素养培育并非一蹴而就,是需要经历时间堆积和实践累积后沉淀在一个人性格中,持续地与自身性格相互作用并融合形成相对稳定的品格部分,这部分品格会随着相关工作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巩固,但如果社会发展对职业能力提出新需求时,职业核心素养中的环境适应力和社会生存力便会主导品格,自觉发生变化去匹配新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在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中也需要注重这方面内容。

  二、高职院校进行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意义

  (一)服务中国制造业,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储备

  《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提到要把“大力培育工匠精神”作为提高制造业人才关键能力和素质的第一任务。高职院校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人才培养基地,更要结合制造业的人才需求结构和趋势去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因此,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是培养优秀制造业人才的迫切要求,也是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教学改革。

  (二)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教育质量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核心,是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是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高职院校应当着眼于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进行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培育出大量具备职业精神品格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型劳动力储备,努力朝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改革目标迈进。

  (三)培育德技双馨的全面技能人才的需要

  培育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需求。高职院校必须着眼于人才培养质量,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风尚,标榜劳动楷模,为高素质劳动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空间,既要重视专业技术知识的传播,更要以德育先行,对学生进行文化修养和职业品德的熏陶,让人才在德与技的双项训练中达到心智的全面发展。

  三、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现状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河北省范围内的8所高职院校的师生开展了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现状调研,这8所职校中包括2所国家示范校、2所国家骨干院校、4所省级示范校,调研后所得数据分析情况如下。

  (一)学校教育方面意识不够,能力不足

  教育意识上:重技术培养轻职业素养培养。相关数据表明,所开展调研的8所高职院校中,均未具备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专门教材和课程设置。其中被采访的教师中,62.3%的专业课教师认为“课堂中主要传授专业技术知识,职业素养教育可以设置在就业指导中”;37.7%的专业教师认为“间或性的会涉及一点职业素养知识在技术课上”。

  课程设置上:8所院校被访教师均谈到,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更多体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类公共课中,最多不到两章节的内容。有2所高职院校设置了相关课程,但内容却侧重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教师对于职业核心素养的系统理论储备不足,无法在后续实践中支撑指导工作。学校要顺利开展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必须首先对相关教师队伍进行系统培训,并配合完整的课程体系建设。

  毕业回访上:没有系统完善的入职回访调查研究。调研数据表明,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工作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在校环节上。离校入职后,学校会开展毕业生回校交流工作,交流重点在岗位适应能力方面,没有专人制定与职业核心素养目标匹配度相关的纸质问卷和数据分析总结。

  师资培训上: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能力有待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当中,下厂实践进行深入调研的比例并不太多,而且下厂期间大多也只是走形式流于表面,并没有在企业得到真正的锻炼,只有很小一部分比例的教师能参与到企业实际项目中去,深入一线了解先进生产技术、企业管理、行业发展趋势等有助于扩充自身理论体系辅助教学的关键资源。所以,深化校企间的合作,开发多元合作模式,让企业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为学校培训具备职业素养教育能力的教师,与教师共同设计课程体系与评价标准,协助高职院校提升职业核心素养教育能力。[7]

  (二)学生自身职业规划不明确,对职业核心素养教育认知模糊重视不够

  在被调研的8所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中,对职业核心素养完全不了解的占24.3%,对职业核心素养有一定了解的占41.6%。在回答“符合职业需求的首要条件”时,48.0%认为是专业技能,26.3%认为是学历文聘,21.5%认为是职业核心素养,4.2%认为是人脉资源。这些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核心素养的认知普遍模糊不清,重视不够。

  从学生职业规划结构性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在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大二阶段,然而事实上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课程应该衔接好大一的识岗实习和大三的就业指导及顶岗实习。分阶段突出重点做好职业规划非常重要,由于大一阶段是被引导阶段,所以职业

  规划主要侧重于专业方向的具体职业规划。大三阶段是成熟养成期,这一阶段具备解读社会信息的能力,所以职业规划侧重于关联专业的多重职业规划。提前规划职业方向,规划人生,就能建立汲取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身创新创业意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增强自我认同和社会认知,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名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优质技能人才。

  四、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策略和途径

  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是从涉足大学专业课程体系开始,经过系统的专业理论积淀到社会企业实践体验再到岗前执业操守、准则培训最后到职业文化、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养成,必须经过较长时期的打磨锻炼,才能从量变到质变,最终从职业意识的萌发到最后职业意识的稳定。[3]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主导着人才的职业核心素养建立的初期,从迈进大学直至职业稳定都可以接受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大学毕业之后的教育延伸会与社会教育有叠加效应,也是高职院校努力担负社会使命,协助人才与企业稳定匹配的职责所需。所以,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需要与企业、社会各方协同配合,共同完善高素质人才培养战略各环节的连续性和衔接性,为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建立多元创新合作模式,共创教育改革新局面。

  (一)注重顶层设计,为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提供有效机制和制度保障

  1.增强教学双方意识,从政策上提高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战略地位,在顶层设计中制定有效机制。由于高职院校教学双方对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存在认识不足、意识不够的问题,学校层面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并在顶层设计中以文件形式确立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战略地位,制定出相关规划、标准、方案,充分调动各机构部门的积极性,将具体任务精细化,在全校范围内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风尚,标榜劳动楷模,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空间。

  2.建立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激励机制,形成教学评价体系的制度化保障。为了切实保障职业核心素养教育高质高效地开展,而非走形式走过场,学校应当把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形成规章制度,并将教学双方的考核评定结果与自身发展相联系,比如将教师考核评定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挂钩,激励教师在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中严谨认真勇于担当。学生方面,可以將学生下厂实践等执行职业核心素养培训的时间精力的付出在创新创业实践成绩中给予计算入内。对于在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中有所创新的教学双方可以给予物质、荣誉等方面的奖励,以推动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理念及教学技术等方面的持续创新。

  (二)借势教学改革,将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与跨学科教育相融合,协同发展互为推动

  1.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相融合。针对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专业性,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各专业系部的积极能动性,让各专业系部参与到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教学规划、教学

  安排、课程标准、课程方案、评价体系的制定和执行中,并将具体教学任务细化到各专业教师,在授课计划中配置适当比例的职业核心素养教育课时数,考核评定时也要将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成绩体现在专业课的成绩中,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部分,也可以放到期末成绩中,这需要放到各专业教研室针对本专业课程理实教学和考核方式的不同进行差异化设置。在设置上注重公平效率、科学合理,让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充分发挥技术支撑效能。

  2.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具有统一性、标准化的特点,是作为独立课程体系单独运行的,与专业技能课程没有形成密切的关联,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出思政教育以德为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教育引领作用。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可以有效搭建专业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互通文化,填补了专业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衔接空白,拉近了学生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距离,将思政教育平易化,有利于思政教育的向下渗透。但是,与专业技能教育相融的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应当在内容上与思政教育相融的部分区别开来,各有侧重,有利于发挥学科优势。

  课程设置上:8所院校被访教师均谈到,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更多体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类公共课中,最多不到两章节的内容。有2所高职院校设置了相关课程,但内容却侧重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教师对于职业核心素养的系统理论储备不足,无法在后续实践中支撑指导工作。学校要顺利开展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必须首先对相关教师队伍进行系统培训,并配合完整的课程体系建设。

  毕业回访上:没有系统完善的入职回访调查研究。调研数据表明,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工作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在校环节上。离校入职后,学校会开展毕业生回校交流工作,交流重点在岗位适应能力方面,没有专人制定與职业核心素养目标匹配度相关的纸质问卷和数据分析总结。

  师资培训上: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能力有待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当中,下厂实践进行深入调研的比例并不太多,而且下厂期间大多也只是走形式流于表面,并没有在企业得到真正的锻炼,只有很小一部分比例的教师能参与到企业实际项目中去,深入一线了解先进生产技术、企业管理、行业发展趋势等有助于扩充自身理论体系辅助教学的关键资源。所以,深化校企间的合作,开发多元合作模式,让企业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为学校培训具备职业素养教育能力的教师,与教师共同设计课程体系与评价标准,协助高职院校提升职业核心素养教育能力。[7]

  (二)学生自身职业规划不明确,对职业核心素养教育认知模糊重视不够

  在被调研的8所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中,对职业核心素养完全不了解的占24.3%,对职业核心素养有一定了解的占41.6%。在回答“符合职业需求的首要条件”时,48.0%认为是专业技能,26.3%认为是学历文聘,21.5%认为是职业核心素养,4.2%认为是人脉资源。这些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核心素养的认知普遍模糊不清,重视不够。

  从学生职业规划结构性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在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大二阶段,然而事实上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课程应该衔接好大一的识岗实习和大三的就业指导及顶岗实习。分阶段突出重点做好职业规划非常重要,由于大一阶段是被引导阶段,所以职业规划主要侧重于专业方向的具体职业规划。大三阶段是成熟养成期,这一阶段具备解读社会信息的能力,所以职业规划侧重于关联专业的多重职业规划。提前规划职业方向,规划人生,就能建立汲取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身创新创业意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增强自我认同和社会认知,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名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优质技能人才。

  四、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策略和途径

  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是从涉足大学专业课程体系开始,经过系统的专业理论积淀到社会企业实践体验再到岗前执业操守、准则培训最后到职业文化、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养成,必须经过较长时期的打磨锻炼,才能从量变到质变,最终从职业意识的萌发到最后职业意识的稳定。[3]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主导着人才的职业核心素养建立的初期,从迈进大学直至职业稳定都可以接受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大学毕业之后的教育延伸会与社会教育有叠加效应,也是高职院校努力担负社会使命,协助人才与企业稳定匹配的职责所需。所以,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需要与企业、社会各方协同配合,共同完善高素质人才培养战略各环节的连续性和衔接性,为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建立多元创新合作模式,共创教育改革新局面。

  (一)注重顶层设计,为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提供有效机制和制度保障

  1.增强教学双方意识,从政策上提高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战略地位,在顶层设计中制定有效机制。由于高职院校教学双方对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存在认识不足、意识不够的问题,学校层面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并在顶层设计中以文件形式确立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战略地位,制定出相关规划、标准、方案,充分调动各机构部门的积极性,将具体任务精细化,在全校范围内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风尚,标榜劳动楷模,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空间。

  2.建立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激励机制,形成教学评价体系的制度化保障。为了切实保障职业核心素养教育高质高效地开展,而非走形式走过场,学校应当把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形成规章制度,并将教学双方的考核评定结果与自身发展相联系,比如将教师考核评定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挂钩,激励教师在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中严谨认真勇于担当。学生方面,可以将学生下厂实践等执行职业核心素养培训的时间精力的付出在创新创业实践成绩中给予计算入内。对于在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中有所创新的教学双方可以给予物质、荣誉等方面的奖励,以推动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理念及教学技术等方面的持续创新。

  (二)借势教学改革,将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与跨学科教育相融合,协同发展互为推动

  1.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相融合。针对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专业性,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各专业系部的积极能动性,让各专业系部参与到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教学规划、教学安排、课程标准、课程方案、评价体系的制定和执行中,并将具体教学任务细化到各专业教师,在授课计划中配置适当比例的职业核心素养教育课时数,考核评定时也要将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成绩体现在专业课的成绩中,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部分,也可以放到期末成绩中,这需要放到各专业教研室针对本专业课程理实教学和考核方式的不同进行差异化设置。在设置上注重公平效率、科学合理,让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充分发挥技术支撑效能。

  2.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具有统一性、标准化的特点,是作为独立课程体系单独运行的,与专业技能课程没有形成密切的关联,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出思政教育以德为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教育引领作用。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可以有效搭建专业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互通文化,填补了专业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衔接空白,拉近了学生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距离,将思政教育平易化,有利于思政教育的向下渗透。但是,与专业技能教育相融的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应当在内容上与思政教育相融的部分区别开来,各有侧重,有利于发挥学科优势。

  

  

篇六: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当今科技知识迅猛发展,科技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教育的“知识核心时代”正向“核心素养时代"转化。学校已不再是简单、生硬、冷冰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为孩子今后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提供核心素养的教育。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素养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立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是新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发展方向。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核心素养发展的萌芽期,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小学六年决定和影响人生未来的六十年,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和奠基性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必须全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小学生健康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社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习策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基础之上。课程目标结构图,说明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五个基础,这五个基础体现了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英语课程密不可分的两重性质。由此可见,核心素养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认知的与非认知的。认知方面指的是学术、知识,非认知方面则是指价值观、情感态度等。所以“素养”并不是指向某一学科知识,而是强调个体能够积极主动,并且具备一定的方法获得知识和技能,它的目的不仅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更有助于追求具体生活目标,促进个人发展和

  有效参与社会活动。“核心素养"的含义比“能力”的含义更宽泛,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中小学阶段,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不可缺的基础素养,它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的缺失会造成人格、人性发展的重大缺陷!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英语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与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建构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学会学习,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

  两个关键(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互为影响,互相支撑,共同作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保驾护航",同时这三个方面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形成和提高,最终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三、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语言能力是一个整体,不能碎片化,培养语言能力要建立在一个整体性的语言学习活动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创设紧密联系真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英语教学情境,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桥梁.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们对语言进行建构与运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材进行单元统整与内容整合。单元单元统整与内容整合就是围绕核心,设计任务;围绕目标,逐步递进;围绕话题,整合内容。如在四年级下册Unit6Shopping中,在课堂伊始就给学生呈现了购物商场的大情境,让学生了解,听懂商店名称的单词,同时能理解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场所进行购物。接着学习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句型,最后

  还把三年级上册Unit6Happybirthday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创设为了开生日party根据MoneyChart去超市购物的具体环境,借助超市收银单来描述购买的物品及其价格,让学生产生大量的语言输出。同时在超市购物产生零钱之后该如何使用,引出课堂教学,学生的思维被不断激发,语言的输出得到更大强度的锻炼,积极思考如何合理消费,并且加强了学生按需购买的意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接触到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由此体现了学科素养的价值型态,培养了学生的价值观.

  (二)问题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品质

  所谓的问题引领主要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可以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评价问题的方式进行。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和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英语新教材中蕴含着知识性、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内容,我们要善于发掘这些素材,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结合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让他们的思维具有独创性与批判性.尤其我们老师经常教学生如何用英语表达开门、关门,如果此时我们同时教给学生在开门时要看一下门后有没有人,如果有人需要为他扶着门,这时就把三个目标融合成了一个教学任务。我们在教学中如果都能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就不用再刻意地去找情感目标,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形成国际通用的行为规范。教师在教生气的

  英语表达时,首先提问学生平常生气时会怎么做,然后讲做这些事可能会出现的后果,可能会对你自己、他人及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就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发泄情绪,学生可能会想到去跑步、踢球等,这时学生内心世界的东西、生活的东西、品格的东西,行为的东西全都融合到了语言教学的课堂中,这才是真正素养的培养.

  (三)加强交际,扩展学生的文化意识

  任何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不尽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是同时产生并相互依存的.而中西文化中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对西方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才能更快更准确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才能更准确地学习和运用英语。在三年级上册U3Lookatmynose.中,翻阅整个单元教材,我们知道,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是句型Howareyou?及其应答Iamfine,thankyou。/Verywell,thankyou。Howareyou?在英语国家的交流中往往没有什么特定的要求,它主要是作为寒暄或引出将要进行的话题语句。但是,中国学生通过学习,往往只会回答Iamfine,thankyou./Fine,thanks./Verywell,thankyou.若学生只会如此回答,在交际中是不合理的。教师应通过对输入内容的调整,让学生感受更多真实的表达,感觉很一般用Allright./Notbad.感觉不太好用terrible等.同时,出于礼貌还会回问Andyou?接着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情景表演,将语言内容和表达真正内化成学生以后在真实交

  际中可以使用的内容。

  再如在Myfavoriteseason中,我把该单元整合后分成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在Beautifulseasons的语境中,通过进行旧知整合,情感渗透,让学生感受四季的美好;第二课时以Colorfulseasons为主线,让学生在熟悉、特定、开放的语境中积累更多的语料,不仅体会四季的美好,还感受它的多姿多彩;第三课时在Myfavoriteseason的语境中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真实生活的开放语境中,运用核心语言进行交流。其中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不仅再构了SeasonsinTianjin的情景,通过学生的感受进行讨论,并且对比他们家乡的四季的变化,表达不同区域间的区别,从而更进一步的延伸到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全球气候差异的不同等,从而引导学生做旅行计划时要关注天气等。以上种种,不仅让学生能聚焦个体,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了解季节不只是自然的场景,它在我们的生活和活动中也是充满色彩的,进而增强学生间文化素养的提高。

  (四)融合贯穿,催化学习能力,润滑情感态度1.合作融合,催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合作融合的关键在于学生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它需要学生的分工与合作,也需要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用合作作为催化剂,使学生在共同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时候,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随着学习能力的增强,又反过来对其他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助推作用,让其他的

  核心素养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总之,合作实现了学生间智慧的互换、心灵的接纳,是培养文化领域中语言沟通素养的有效途径。

  2。知情融合,润滑学生的情感态度.

  知情融合即认知和情感的融合。现代教学把课堂视为一个由认知和情感交织共生的生活世界,一方面认知为情感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理性基础,另一方面情感对认知活动又具有动力、强化和调节作用,情感和认知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知情之间有层次的递进循环,最终实现融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环境等潜在知情因素,启动、维护、强化学生的认识活动,使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训练的过程,又是情感陶冶和提升的过程.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准确找到教与学和谐一致的结合点,让发自内心深处的真诚打动学生,引发情绪与心灵共鸣,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人格感染的过程.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体现。英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品德,并懂得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约束,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

  

  

篇七: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职业核心素养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一环,也是目前企业在人才招聘的环节中所考虑到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职业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及目前我国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助力于我国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职业核心素养;高职院校;提升策略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指出了不同学段的学生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各有不同,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来说,培养学生时要考虑到这些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地培养。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构成及关键要点。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提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原则[2]。这些政策的出台彰显了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视。

  一、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

  目前我国学术界与职业实践界在关于职业核心素养的定义上有所区别:学术界对于职业核心素养的定义是:职业核心素养隶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范畴,特指学习者在学习终端阶段应培育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直接与职业环境和岗位能力相对接,关涉个体的社会适应性、岗位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性等[3]。职业界对职业素养的定义则更为详细,职业素养不单单指个人的工作水平的高低,技术的熟练度等,还包括个体的团队合作精神、终身学习能力、工作中与人交往、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等,是一个立体化多层次的概念。

  职业核心素养指的是高职毕业生步入工作岗位后所应该具备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习惯等各种内隐品质,是一种能够主动适应多变的社会化生产的终身学习能力。

  二、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意识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仍然是以中职毕业生及高考分流后的学生为主,他们对于自己未来的就业缺少明确的想法,在择业时存“随大流”的现象。其次,高职生对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岗位缺乏职业认同感。出现动手实践能力不足、缺少独立思维能力、自我认同感较低、等现象。

  (二)院校不够重视学生职业核心素养

  高职学校课程体系中缺乏明确有效的职业核心素养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与社会就业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与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就业形势衔接不紧密。高职院校存在着“模块化”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人文素养与职业专业素养不相匹配。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存在着异化,不利于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学校育人系统与企业用人之间存在偏差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职业素养于院校为学生培育的职业素养之间存在偏差。高职院校是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体,承担着向用人单位输送各种类别人才的职责。然而现状是企业方“用工荒”,校方“就业难”。有些高职学校为了向普通本科看齐,增设大量的热门专业,力求在专业建设上实现“大而全”,而对于师资和学生培养的质量缺少充足的考量,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分析

  (一)重视学生思想文化建设,培养高职生的自我发展意识

  文化课与学生的思想道德有着密切的关联,高职学校在育人过程中应该发挥文化课程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文化课程的考核方式上也要随之调整,高职院校应该将学生的就业观念、自我认同感、职业道德、自我学习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等职业素养纳入文化课程的考核范围。高职学校可利用学校的宣传栏等,将企业文化融入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之中。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企业参与实训,

  通过种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提前对企业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对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领域也有全面的认知,可以应对高职毕业生在毕业后因无法适应企业环境与企业文化产生种种不适的问题。

  (二)将职业核心素养渗入课程体系之中

  地方或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社会企业的要求开发跨学科素养或者跨学科内容主题的课程[4]。首先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要突出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高职学校的课程目标不再是只关注学生对于某一技能的学习,而是要培养学生在未来面对不确定的工作情景的应变能力,这是一种跨知识领域综合性的学习。授人与不如授人以渔,比起传授单独的某一门技术,培养学生在未来选择职业领域内的任一岗位都能够发挥出应有的创造力与批判思维能力才是当前职业院校课程的的主要目标。近几年,“工匠精神”成为了职业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第一,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从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的内涵发展、发展历程与国内外的发展情况。第二,以学生就业为重要目标,以市场作为办学导向的高职院校更加应该重视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贯穿着工作责任心、精益求精与认真负责等与工匠精神相关的各种素养。

  (三)全面深化“三教”改革,依据专业建立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以“四有教师”为标准来培育一支高水准“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丰富师资队伍的来源,积极引进各类人才,尤其是企业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在人才招聘中要坚持学术修养与职业技能并重,将教师的终身学习能力纳入教师招聘的重要指标,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的现代社会。其次,加大对职教师资培训的经费投入,采取激励机制鼓励高职教师去参与进修与实训,了解行业的最新成果,并且培养一只骨干教师队伍,起到带头引领作用。最后,要规范化职教师资的培训过程与考核机制。打破模块化教学,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衔接。在高职生的求学生涯中,学校应该尽可能的安排学生多参与实训,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实训从技术技能到个人认知的转变,而不是只注重书本上的专业理论知识。有些专业的教学模式就很值得学习,如某学校汽车制造专业的采取“一体化教学”,车间成为了学生的课堂,老师讲授完知识学生就可以立刻进行实践练习。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打破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之间的

  隔阂,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弥补不足,并且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随自己未来的职业领域的认知也更清晰。

  (四)效仿德国双元制模式,形成校企协作双元育人模式

  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让学生进入企业,提供与学生将要从事的职业和工作岗位对口的实践技能训练。为学生安排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员工,成为学徒在企业的真实环境中学习专业技术、文化素养知识,也就是所谓的“企业课堂”,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还可以从职工身上学习到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在这种工作情境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真实工作岗位日常,了解工作的流程与艰辛,锻炼自身的意志力。目前高职学校的人才供给与用人单位对技术技能型人才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明显,究其根源在于企业与学校在育人过程中还存在着壁垒,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错位”,要想打破壁垒,破解问题。就需要引导企业参与学校的合作办学,让企业成为不可或缺的主体,形成校企合作育人与产教高度融合发展的格局。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节选[J].教育科学论坛,2017(20):3-5.)

  [2]石伟平,郝天聪.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7):93-97.

  [3]张志军,郭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04):52-56+65.)

  [4]陈宏艳,徐国庆.基于核心素养的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探析[J].职教论坛,2018(03):57-61.

  作者简介:左玉茹,女,1997.9,汉,河南省信阳市,硕士在读,无职称,职业教育

  1

  234

  

  

篇八: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

  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高亚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国培举办的“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论坛”主题继续教育学习,让我深刻感受到当前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性,学习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并初步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现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理念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

  1、“素质”与“素养”的区别。

  教授首先阐述了“素质”与“素养”不同概念,提出“素养”主要是要回答“培养出来的人究竟是什么样”,而“素质”则侧重于“学校提供什么方式来塑造人”,两者的立足点、出发点不一样,两个问题到底谁更重要些,显然培养怎样的人是教育首先要回答的问题,这让我体会到我们总是在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总想着我们能给学生什么,往往忽略了学生受教育后会变成怎样的人,能力上会表现出什么,未来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我感受到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避免把学生变成知识的“存储器”,避免把学生培养成“高分低能”,21世纪需要综合能力更强、创新能力更强的智慧型人才。

  2、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的新突破,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是要提供适合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提供适合学生成长与发展需要的教育,为学生的健康与幸福成长固本强基,让学生终身受益。教授强调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我从学习中感受到,核心素养就是在推动个性化教育,实现教育理念从传统知识和技能评价标准向个体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反映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育理念由“结果”向“过程”的转变,由“知识教育”向“人的教育”转变,为此,教师的教学也要跳出单一学科或者单一情境的限制,以适应社会的跨学科、跨情境的教育为出发点,关注教育从“育才”到“育人”转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3、创新与合作是核心素养的关键。

  教授在分析我国国民素质的短板问题时利用中日获得诺贝尔奖人数的对比,清晰的分析出我国国民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很差,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决定着民族的未来,那么基础教育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当前我们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落后,教育质量等于分数第一的评价方式很浓厚,中小学学生合作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足,长此以往,我们的教育就会影响国家的发展,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由此,我深刻感受到当前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创新的紧迫性。

  4、作为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怎么做的问题

  教授帮我们指出了几个方向:

  第一、中小学要围绕“核心素养”开发课程体系。

  第二、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更新理念。

  第三、教师素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就要不断学习,完善自身知识体系。

  第四、采用科学的教育评价方式,形成良好的教育评价环境。

  作为教师具体能做到的是什么呢?我感受到教师应该不断保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积极参加学校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在教研过程中更加关注对学生学情情况的研究,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的营造快乐、平等的教学环境。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习作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我将不断学习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篇九: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当今科技知识迅猛发展,科技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教育的“知识核心时代”正向“核心素养时代"转化。学校已不再是简单、生硬、冷冰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为孩子今后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提供核心素养的教育。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素养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立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是新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发展方向。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核心素养发展的萌芽期,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小学六年决定和影响人生未来的六十年,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和奠基性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必须全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小学生健康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社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习策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基础之上。课程目标结构图,说明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五个基础,这五个基础体现了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英语课程密不可分的两重性质。由此可见,核心素养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认知的与非认知的。认知方面指的是学术、知识,非认知方面则是指价值观、情感态度等。所以“素养”并不是指向某一学科知识,而是强调个体能够积极主动,并且具备一定的方法获得知识和技能,它的目的不仅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更有助于追求具体生活目标,促进个人发展和有效

  参与社会活动。“核心素养"的含义比“能力”的含义更宽泛,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中小学阶段,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不可缺的基础素养,它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的缺失会造成人格、人性发展的重大缺陷!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英语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与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建构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学会学习,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

  和两个关键(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互为影响,互相支撑,共同作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保驾护航",同时这三个方面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形成和提高,最终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三、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语言能力是一个整体,不能碎片化,培养语言能力要建立在一个整体性的语言学习活动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创设紧密联系真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英语教学情境,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桥梁。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们对语言进行建构与运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材进行单元统整与内容整合。单元单元统整与内容整合就是围绕核心,设计任务;围绕目标,逐步递进;围绕话题,整合内容。如在四年级下册Unit6Shopping中,在课堂伊始就给学生呈现了购物商场的大情境,让学生了解,听懂商店名称的单词,同时能理解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场所进行购物。接着学习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句型,最后

  还把三年级上册Unit6Happybirthday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创设为了开生日party根据MoneyChart去超市购物的具体环境,借助超市收银单来描述购买的物品及其价格,让学生产生大量的语言输出。同时在超市购物产生零钱之后该如何使用,引出课堂教学,学生的思维被不断激发,语言的输出得到更大强度的锻炼,积极思考如何合理消费,并且加强了学生按需购买的意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接触到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由此体现了学科素养的价值型态,培养了学生的价值观。

  (二)问题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品质

  所谓的问题引领主要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可以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评价问题的方式进行。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和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英语新教材中蕴含着知识性、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内容,我们要善于发掘这些素材,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结合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让他们的思维具有独创性与批判性.尤其我们老师经常教学生如何用英语表达开门、关门,如果此时我们同时教给学生在开门时要看一下门后有没有人,如果有人需要为他扶着门,这时就把三个目标融合成了一个教学任务。我们在教学中如果都能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就不用再刻意地去找情感目标,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形成国际通用的行为规范.教师在教生气的英语表达

  时,首先提问学生平常生气时会怎么做,然后讲做这些事可能会出现的后果,可能会对你自己、他人及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就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发泄情绪,学生可能会想到去跑步、踢球等,这时学生内心世界的东西、生活的东西、品格的东西,行为的东西全都融合到了语言教学的课堂中,这才是真正素养的培养。

  (三)加强交际,扩展学生的文化意识

  任何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不尽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是同时产生并相互依存的。而中西文化中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对西方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才能更快更准确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才能更准确地学习和运用英语。在三年级上册U3Lookatmynose。中,翻阅整个单元教材,我们知道,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是句型Howareyou?及其应答Iamfine,thankyou./Verywell,thankyou。Howareyou?在英语国家的交流中往往没有什么特定的要求,它主要是作为寒暄或引出将要进行的话题语句。但是,中国学生通过学习,往往只会回答Iamfine,thankyou./Fine,thanks。/Verywell,thankyou.若学生只会如此回答,在交际中是不合理的。教师应通过对输入内容的调整,让学生感受更多真实的表达,感觉很一般用Allright./Notbad。感觉不太好用terrible等.同时,出于礼貌还会回问Andyou?接着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情景表演,将语言内容和表达真正内化成学生以后在真

  实交际中可以使用的内容。

  再如在Myfavoriteseason中,我把该单元整合后分成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在Beautifulseasons的语境中,通过进行旧知整合,情感渗透,让学生感受四季的美好;第二课时以Colorfulseasons为主线,让学生在熟悉、特定、开放的语境中积累更多的语料,不仅体会四季的美好,还感受它的多姿多彩;第三课时在Myfavoriteseason的语境中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真实生活的开放语境中,运用核心语言进行交流.其中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不仅再构了SeasonsinTianjin的情景,通过学生的感受进行讨论,并且对比他们家乡的四季的变化,表达不同区域间的区别,从而更进一步的延伸到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全球气候差异的不同等,从而引导学生做旅行计划时要关注天气等。以上种种,不仅让学生能聚焦个体,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了解季节不只是自然的场景,它在我们的生活和活动中也是充满色彩的,进而增强学生间文化素养的提高。

  (四)融合贯穿,催化学习能力,润滑情感态度1。合作融合,催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合作融合的关键在于学生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它需要学生的分工与合作,也需要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用合作作为催化剂,使学生在共同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时候,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随着学习能力的增强,又反过来对其他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助推作用,让其他

  的核心素养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总之,合作实现了学生间智慧的互换、心灵的接纳,是培养文化领域中语言沟通素养的有效途径。

  2.知情融合,润滑学生的情感态度。

  知情融合即认知和情感的融合。现代教学把课堂视为一个由认知和情感交织共生的生活世界,一方面认知为情感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理性基础,另一方面情感对认知活动又具有动力、强化和调节作用,情感和认知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知情之间有层次的递进循环,最终实现融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环境等潜在知情因素,启动、维护、强化学生的认识活动,使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训练的过程,又是情感陶冶和提升的过程。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准确找到教与学和谐一致的结合点,让发自内心深处的真诚打动学生,引发情绪与心灵共鸣,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人格感染的过程。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体现。英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品德,并懂得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约束,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

  

  

篇十: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贯穿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几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学校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构建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三是知行合一、综合实践,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教学能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通过学科教学以课堂为支撑点,通过学科知识兼顾在学生理解背诵和学生前期相关文化知识的搜集等,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积淀人文知识,同时,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用眼去看、用耳去听、动手去画,逐步培养审美情趣。活动中,孩子们创作了精美的手抄报、精致的绘画、精彩的文章,提升了热爱家乡的情

  怀,并在探寻古迹遗址、回想远古先民生活方式中培养关切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大胸怀和大视野。

  第二,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要注重好奇心的保护,注重学生探究意识的激发。在课程实践中,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网络查询、询问亲朋、向老年人请教等方式,广泛收集相关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暑假体验中走向大自然,走入田间体验农耕的辛苦;走进书籍体验科学的奥秘……用心观察大自然,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操作,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更牢固、更深刻。

  第三,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性是人的根本属性,自主管理重在强调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在实践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信息收集、知识整理和总结归纳意识,提高学生甄别信息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自觉抵触网上不良信息的侵蚀。要求学生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自我发展。我们还特别强调学生的安全意识、生命意识、健康意识和文明意识,培训学生的自救自护技能。我们还建议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自主的空间和时间,促进孩子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遇到问题和挫折时看孩子自己能否处理,能否合理地借助周边的力量等,这些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课题

  组认为,走出校外、走进自然、走近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

  第四,深入生活能促进学生社会参与。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在暑假的职业启蒙之旅中,学生走进各行各业,通过自己的实践去了解各个行业的工作性质、服务对象、劳动报酬、行业差异、社会分工等,增强自己对各个行业的了解和对社会的认识,使自己很快融入社会,提升社会责任感。

  第五,科学实践能促进学生实践与创新。学生在课程实践中,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模式、学习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变抽象为具体,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拓宽了视野,增加了动手机会。无论春夏秋冬的哪一季课程,我们都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在职业启蒙之旅的课程中,学生走上街头当一天清洁工、走进社区做一天义工;在收获秋天的课程中,学生亲手采摘、劳作,培养了他们的集体劳动意识,让学生在劳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尤其是将所学知识在劳动中应用,有时学生在劳动中还能有一点创新,那更是老师们所喜闻乐见的。

  “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问题。课堂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拓展视野、了解社会、参与体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

  不失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推荐访问:浅谈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 浅谈 新时代 高职

版权所有:新维文档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新维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新维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5034171号-1